光的色散教案7篇

时间:2023-09-28 17:04:22 分类:工作计划

我们可以邀请同事审查和提供建议,以改进教案,教案可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路线图,帮助教师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光的色散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光的色散教案7篇

光的色散教案篇1

知识目标

1。 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2。 知道白光由不同的色光组成

3。 知道同一介质对不同的色光折射本领不同

4。 知道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色散光谱的七色排列顺序

5。 初步了解彩虹的成因

6。 知道光的三原色

7。 知道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8。明确棱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及折射规律来改变和控制光路的光学仪器。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出射光线向底面偏折。

能力目标颜色之谜科技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充实,实验新颖,饶有趣味。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自主愉快地学习,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开发科学潜能,培养动手技能,加深科学概念,提高科学素质。

德育目标为了我国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光的色散现象及原因(不同的单色光对同一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

2。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色散光谱的七色排列顺序

3。知道光的三原色

知道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现象及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

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与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激光演示仪一套、三棱镜、光源

教学环节

演示实验:一束白光(复色光)通过

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由红、橙、黄、绿、

蓝、靛、紫各色组成的光带,这个光带叫光谱。(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

(一)、通过棱镜的光线

1、明显地向着棱镜的底边偏折——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演示实验)让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棱镜的一个侧面,可以看到,光线通过棱镜,从另一个侧面射出来时,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光线向棱镜的底面偏折。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就可以得到结论。

结论:光线在棱镜的两个侧面上发生折射时,两次向底边偏面的缘故。注意顶角和底面的相对关系。

如果将该棱镜放入折射率较大的媒质中,折射光线如何偏折?

光线将向顶角偏折,关于棱镜对光线的偏折作用我们不能死记

注结论,而应从光的折射定律出发来分析。

如果隔着棱镜看一个物体,就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例如:将一个物点s放在棱镜前,从物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射出,我们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认为光线是从它们的反向

延长线的交点s射出的, s'就是s在棱镜中所成的像。

这个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向顶角方向偏移,

物像同侧。确定像的位置,关键还是折射定律。

二、光的色散:(多媒体模拟)让学生观察思考几个问题:

1)、各色光是怎样排列的?

2)、各色光偏向角关系如何?

3)、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大小关系如何?

4)、不同色光在同一媒质中的速率大小关系如何?

3、说明: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

光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说明各种色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角度不同,红光在最上端,红光的偏折角最小,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偏折角最大,棱镜材料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n红

4、不同色光在媒质中(真空除外)的速度不同,v红 v紫。

各种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都是c,由公式n=c/v,因折射率不同,它们在同一媒质中的速度不同。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红光在媒质中的速度比其它色光中大。

彩虹是常见的一种色散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太阳光被悬在空中的许多小水珠色散而形成了彩色光带。

光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

偏向角 小 大

折射率 较小 较大

在媒质中的光速 较大 较小

单色光

单色光:严格说,单色光是指只有一个频率或波长的光;实际上频率范围很窄的光,就可认为是单色光。利用单色光源(如气体放电,激光器)、滤光器或根据分光原理制成的单色器可以获得各种纯度的单色光。

复色光

复色光:亦称复合光。包含多种频率的光,例如太阳光、弧光等。

三原色

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彩色电视就是利用色光的混合调出各种色彩来的。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有很多微小的格子,分别涂有能发出红、绿、蓝色光的物质,当三束电子流分别打到这三种物质上时,就发出红、绿、蓝色的光,这三束电子流的强弱分别影响着这三种色光的强弱,由此混合出绚丽多彩的各种色彩。看电视时,如果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荧光屏,就能看到屏上红、绿、蓝的光点。画家用颜料调出各种颜色的道理与上面所讲的色光的混合不同,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见彩图)。这是因为每种颜色的颜料,在阳光照射下,除了反射跟它相同的色光以外,还反射一些其他的色光,例如黄颜料除了反射黄光,还反射橙光和绿光,同时吸收其他色光;蓝颜料除了反射蓝光,还反射绿光,同时吸收其他色光;这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就反射绿光,混合颜料就呈绿色了。

三、全反射棱镜

(多媒体模拟)两个直角边ab和bc代表了棱镜上两个互相垂直的镜面,当光垂直ab面进入棱镜到达ac面时发生全反射,(因为此时入射角为450,而光从玻璃到空气的临界角为420),光线沿垂直于bc方向射出,光线的方向改变了900。如果光线垂于ac面进入棱镜,光线将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射到bc上,再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最后垂直于ac面射出棱镜,光线的方向改变了1800。

结论:我们把这种能够对光实行全反射的棱镜叫做全反射棱镜。其作用控制光的传播方向 。

思考:这两种全反射棱镜改变光路和什么相同?

全反射棱镜和平面镜在改变光路方面,效果是相同的。但是,通常用的平面镜有两个面,正面是玻璃,背面镀有一层银膜,当光射到平面镜

上时其两个表面表面都要发生反射,而且镀银的表面不能使

光全部反射,大约10%的光被吸收掉,会使光线和所成的像

模糊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全反射棱镜优于平面反射镜。

3、应用:潜望镜(如图所示)

练习:

1、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棱镜,光线垂直

一个面入射,在底面上发生全反射。由此看出构成棱镜

的媒质的折射率不可能是:――――――――[ ]

a、1。

7 b、1。8 c、1。5 d、1。36

总结(回到教学目标,由学生总结)

如果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向三棱镜的一个侧面,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1)通过两次折射,出射光线向底面偏折;

2)通过三棱镜成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在棱镜同侧,而且偏向顶角;

3)利用全反射棱镜可以控制光路。

4)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在光屏上形成光谱,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兰、靛、紫

光的色散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了解光谱、红外线、紫外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难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光的色散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5页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太阳光被分解成为单色光从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2、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小组讨论】

1、在暗室里,让一束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并用白屏接住从三棱镜中射出的光,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和紫,这说明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2、再把另一个相同的三棱镜按相反方向放在前一个三棱镜旁边,这时,就会发现彩色光带重新会聚成白光、

【教师点拨】

光的色散本质上是利用了各种色光在玻璃或在水等介质中折射程度不同的原理来分散各种色光的、因此小水珠使光形成彩虹、教材上水与平面镜使光色散都属同一道理、

【跟踪训练】

1、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2、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学习指导二:光的三原色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页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

【小组讨论】

1、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好三色盘的比例,旋转时就可看到三色盘呈现灰白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先使红色占绝大部分,以后逐渐增大绿色面积,旋转,发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等几种颜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绿色和蓝色部分,开始让绿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旋转,发现:混合光由绿变成蓝(出现靛、孔雀蓝、蓝等颜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蓝色光,开始让红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旋转,发现:混合光会出现紫红、深紫等颜色、

2、使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发现: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色光条合成的、

【教师点拨】

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

【跟踪训练】

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a)

a、红、绿、蓝b、红、黄、蓝

c、红、黄、绿d、黄、绿、蓝

学习指导三:光谱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87页内容及图2、6-1,完成下列填空:

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小组讨论】

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光谱;了解常见的光谱有哪些、

解:将不同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即为光谱、常见的光谱有:太阳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

【教师点拨】

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然后将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列起来形成的光谱就是太阳光谱、

【跟踪训练】

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斜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o斜射向玻璃,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该紫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并标出传播方向、

学习指导四:红外线、紫外线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8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红外线是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紫外线是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

2、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填“多”或“少”)、

3、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

4、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

5、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6、紫外线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7、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填“有害”或“有益”)、

【小组讨论】

1、在太阳光下用一个三棱镜把阳光分解成不同的色光,然后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色光中,可以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太阳光向外辐射能量、

2、将一铁块放在炉火上加热一会儿,在铁块没有烧红之前,用镊子夹紧取出(注意安全),靠近温度计,可以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铁块发出了一种不可见的光,向温度计辐射了能量、

3、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色光中的红光之外,可以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了红光之外有一种不可见光,它叫红外线、

4、我们用遥控器可以自如的遥控电视机,现在用手指堵住遥控器的前端一个发光体,发现不能(填“能”或“不能”)对电视机进行遥控了、这是因为遥控器靠发出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5、将验钞器的紫光灯打开,把伍拾元或佰元的钞票放在紫光灯下,可以发现钞票中有一些醒目的发出荧光的防伪标志,这是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6、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灯进行杀菌,这是因为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

【教师点拨】

1、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它也是一种光,和其他的光线一样,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也会发生折射和散射、

2、所有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而且物体的温度越高,红外线的辐射越大;其次,物体在红外线的照射下,温度也会迅速升高、这就是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红外线的很多用途都是依据此原理进行的、

3、医院里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呈现淡蓝色不是无色,是因为紫外线灯除了发出紫外线外,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因此,不能根据紫外线灯就认为紫外线是有颜色的、

4、一切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发出的光都含有紫外线,低温物体发出的光几乎没有紫外线、而一切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强、

【跟踪训练】

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b)

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

光的色散教案篇3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光谱和色散现象(重点)

2、掌握物体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难点)

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原 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课前导学

1、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2、色光的三原色是 、 、 ,颜料的三原色是 、 、 、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 (填“相同” 或“不相同”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起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b、太阳发出的.光是白色的,也是最单纯的光

c、月亮是一个自 然光源,而通电的电灯是人造光源 d、蓝色的玻璃片只能通过蓝光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 、日食 b、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d、人不能看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三、研讨解惑

5、在没有任何光照的情况下,舞台 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 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该演员是(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

b、白纸在黄色的灯光的照 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

7、小红是一名摄 影爱好者,她发现当黑白照片在暗室内进行冲洗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注是蓝色的,而不是通常的红色,于是她进行 了探究,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不正确的是( )

a、暗室安全灯是红灯,因而一切物体看来都微显红色,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看清楚

b、温度计的蓝色液注在红光照射下是黑色的

c、蓝色液注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

d、红色液注在红光下反射白光

四、巩固应用

8、戴着紫色太阳镜看白纸,白纸是紫色,这是因为( )

a、白纸反射的光通过紫色的镜片时,被染成紫色

b、紫色镜片只能透过紫色的光

c、白纸只能反射紫色的光

d、透过紫 色的镜片看到的物体都是紫色

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 现象,而红光通过三棱镜后,看到的是 ,这说明了 。

10、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树叶上,树叶呈 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 色,小白兔的红眼睛呈 色。

11、白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呈 色,红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呈 色,绿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呈 色。

12、有一盆花卉,红色的花,绿色的叶、白色的花盆,放在遮光良好的暗室中,用与花色相同的红光照明,看见的是( )

a、红花、绿叶、白花盆 b、红花、绿叶、红花盆

c、红花、黑叶、白花盆 d、红花、黑叶、红花盆

13、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霓虹灯 的灯光 b 、彩色电视机的画面

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14、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得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得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字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光的色散教案篇4

一、预习目标

预习光的颜色是干什么排列的,以及什么事光的色散现象?

二、预习内容

1、光的颜色 色散: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由条纹间距?x与光波的波长关系为________,可推知不同颜色的光,其_不同,光的颜色由光的________决定,当光发生折射时,光速发生变化,而颜色不变。

(2)色散现象是指: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________的现象。

(3)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_______的大小有序排列。

2、薄膜干涉中色散:以肥皂液膜获得的干涉现象为例:

(1)相干光源是来自前后两个表面的________,从而发生干涉现象。

(2)明暗条纹产生的位置特点: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所经过的路程差不同,在某些位置,这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出现了________,反之则出现暗条纹。

3、折射时的色散

(1)一束光线射入棱镜经_______折射后,出射光将向它的横截面的_______向偏折。物理学中把角θ叫偏向角,表示光线的偏折程度。

(2)白光通过棱镜发生折射时,_______的偏向角最小,________的偏向角最大,这说明透明物体对于波长不同的光的折射率不一样,波长越小,折射率越_______ _。

(3)在同一种物质中,不同波长的光波传播速度________,波长越短,波速越_______ _。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色散现象

2、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薄膜干涉能产生色散,并能利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知道棱镜折射能产生色散,认识对同一介质,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

4. 本节的'重点是薄膜干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情况

(二)学习过程:

?导读】仔细阅读教材p56-58,完成学习目标

1、回顾双缝干涉图样,比较各种颜色的光产生的条纹间的距离大小情况

2、据双缝间的距离公式Δx= ,分析出条纹间的距离与光波的波长关系,我们可以断定,

3、双缝干涉图样中,白光的干涉图样是彩色的说明

4、物理学中,我们把 叫做光的色散;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 就是光谱

5、什么是薄膜干涉?请举出一实例

6、薄膜干涉的原理:

7、薄膜干涉的应用:

8、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棱镜的另一侧出现什么现象?

9、总结本节课色散的种类: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光的颜色由____________决定。

2.一束日光穿过棱镜,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在屏上出现由________到________连续排列的七色彩光带,称为__________。这是由于棱镜对各种色光的________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3.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则其频率____________,波长____________,传播速度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一束白光经过玻璃制成的三棱镜折射后发生色散。各种色光中,___________色光的偏折角最大,___________色光偏折角最小。这种现象说明玻璃对___________色光的折射率最大,对___________色光的折射率最小。

5.如图所示,红光和紫光分别从介质1和介质2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介质和真空的界面,发生折射时的折射角也相同。设介质1和介质2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则 ( )

a.n1=n2 b.n1>n2

c.n1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一束红光和一束紫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沿co方向入射半圆形玻璃砖的下表面,之后沿oa,ob方向射出,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oa是红光,穿过玻璃砖的时间较短

b.ob是红光,穿过玻璃砖的时间较短

c.oa是紫光,穿过玻璃砖的时间较长

d.ob是紫光,穿过玻璃砖的时间较短

2.如图所示,一束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发生色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光的偏折最大,紫光的偏折最小 b.红光的偏折最小,紫光的偏折最大

c.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大 d.玻璃中紫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大

3.如图所示,一束红光和一束蓝光平行入射到三棱镜上,经棱镜折射后,交会在屏上同一点,若n1和n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则有? ( )

a.n1<n2,a为红光,b为蓝光 b.n1<n2,a为蓝光,b为红光

c.n1>n2,a为红光,b为蓝光 d.n1>n2,a为蓝光,b为红光

4.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紫光分别以相同入射角由空气射入水中,如图标出了这两种光的折射光线a和b,r1、r2分别表示a和b的折射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a为红光折射光线,b为紫光折射光线

b.a为紫光折射光线,b为红光折射光线

c.水对紫光与红光的折射率n1与n2之比n1∶n2=sinr1∶sinr2

d.紫光与红光在水中波速v1与v2之比v1∶v2=sinr1∶sinr2

5.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可见光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平板玻璃上,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b两束平行单色光,则 ( )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b.a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c.b光的频率较大d.b光的波长较长

6.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设玻璃对a、b的折射率分别为na和nb,a、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a和vb,则 ( )

a.na>nb b.na<nb c.v a>vb d.va<vb

7.某同学为了研究光的色散,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墙角放置一个盛水的容器,其中有一块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斜射向水面,经水折射向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经水面折射后照在墙上,该同学可在墙上看到 ( )

a.上紫下红的彩色光带 b.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

c.外红内紫的环状光带 d.一片白光

8.如图所示,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abc的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为n1,对紫光的折射率为n2。一束很细的白光由棱镜的一个侧面ab垂直射入,从另一个侧面ac折射出来。已知棱镜的顶角∠a=30°,ac边平行于光屏mn,且与光屏的距离为l,求在光屏上得到的可见光谱的宽度。

预习内容答案:?x=(l/d)λ 波长 频率 单色光 波长 反射光

亮条纹 两次 _下方 红色光 紫色光 小 不同 小

当堂检测答案:

1、频率 2、红,紫,光的色散,折射 3、不变,变小,变小 4、紫,红,紫,红 5、b

课后练习与提高

1、a 2、b 3、b 4、bd 5、ad 6、ad 7、b 8、 -

光的色散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 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三、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创设情景法、分组实验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学生回答。(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折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

1、光的色散学生完成实验4-30(上次作业),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了彩色。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有几种颜色?学生回答:白光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变成了彩色,具体的是七种颜色的光,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师:再观察这七色光经过第二个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又变成了一束白光。讲述: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七种颜色的光汇合后变成的白色光带,叫色光的复合。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关于彩虹。雨后的天空悬浮有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它被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

2、色光的合成演示实验:在聚光灯前蒙一块有颜色(红色、黄色或蓝色)的透明胶片,再将其发出的光投射到白色屏幕上,形成有部分光交汇。让学生观察现象: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光颜色相同。不同颜色的光能混合成另一颜色的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可以得到白光。教师讲述:大量实验表明,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的光则都可能通过红、绿、蓝光的适当混合而得到,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和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上艳丽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3、颜料的三原色学生分组实验:在调色板上试试,能否用红、黄调出橙色?用红、蓝调出紫色?用黄、蓝调出绿色?用调出的颜色再混合,并改变不同颜色混合时的比例,还能调出哪些颜色?看能否用其他颜色调出红、黄、蓝色。实验总结:我们可以用红、黄、蓝颜料调出其他色彩,但却不能用其他颜料调出这三种颜色,因此,红、黄、蓝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不同色彩搭配,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使人产生联想。如:黄、橙、红属于暖色,让人想到火与太阳;绿、蓝、紫属于冷色,让人想到草地、水等。冷暖色的对比与协调,能产生美妙、生动的色感。

(三)、归纳总结。

(四)、作业

1、 p63,1,2题;

2、 迷你实验:自制三棱镜。

六、板书设计

1、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可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七、教学后记。

光的色散教案篇6

光的色散教案

一、教析分析指导

1、教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光学部分的首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教材内容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进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的探究。

难点:光的色散的探究。

二、教学器材准备:

三棱镜、光源、投影器、光屏、红、绿、蓝玻璃纸、电筒等。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声现象和物态变化两章的学习,已经初步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讨论的习惯,但对光现象的认知比较浮浅,学生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时对仪器的使用和调整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教师要适时指导。

四、教学模式:阅读、讨论、探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知道白光是由红、橙、绿、青、蓝、紫七种色组成的,了解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不同。

②知道光具有能量。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对比法研究光的与颜料的混合的不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发光体的名称和它们的颜色,从而引出本节的课题:光的色彩、颜色。

学生讨论回答。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54页的发光物体,并按照光源的种类进行分类;阅读信息快递。

2、活动3.1分解阳光。

设置情境: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彩虹的图象,提醒学生观察彩虹的颜色与太阳光的颜色,并进行比较,从而提起学生的兴趣。(说明:若无彩虹的视频材料,可用人工造虹的方法替代)

提出问题:太阳光的白色的,而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猜想:太阳光可能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或课桌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猜想是否正确,比较各组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修正。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修正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观察各种色光的排列次序。

归纳结论: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靛、蓝、紫七种色光混合组成的。

评估交流:学生反思,检查思路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彩虹的色光组成;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注意:①若无三棱镜可自制水棱镜或冰棱镜替代。

②若遇到阴天或阳光不够强烈的情况,也可在室内用日光灯、大功率白炽灯或投影器射出的光束代替阳光作为实验光源进行光的色散实验。

③当光屏与棱镜的距离变小时,光谱带的亮度提高,但光谱的范围却变得狭窄一些,所观察的各种色光纪念在一起,不够清晰;如果距离调大一些,则光谱带可展宽一些,各种色光分开得清晰一点,但整个图样的亮度变暗,一般以相距40cm左右为宜。)

3、活动:3.2色光的混合

观察现象:透过红色玻璃纸观察图片或周围的景物,再换用其它颜色的玻璃纸进行观察。

提出问题:你所看到的还是原来的颜色吗?

猜想:当白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验证猜想:①、请用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蒙在电筒上,并照射到屏幕上,观察所看到的颜色。

②、请把红、绿、蓝任意色两种色光混合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区域是什么颜色?把观察结果填入表格中。

信息快递:学生阅读三原色的概念。

归纳结论:①、透明体只能透过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

②、不同的色光混合能产生其它颜色。

(注意:透明体透过与其颜色相同色光的实验中,光源本身的亮度和发出的光束与白光的接近程度,亮度越高,光色越接近于白光,效果越好;所用玻璃纸颜色要纯正,条件允许时,最好采用专业摄影滤色镜。)

4、活动3.3颜料的混合

首先请班上同学讨论绘画的调色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完成颜料三原色的混合,得出结论;阅读信息快递;对比色光和颜料混合的区别,并学会用对比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5、关于"光具有能量"的教学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讨论范例中光照射产生的变化,使学生联想到光具有能量,并有能量转化的初步意识;阅读p78页信息库中关于太阳能的阅读材料。

(三)、小结:引导学生阅读p76页信息库1、2、3部分内容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四)、课堂练习

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_实验计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色光。

2、_叫光源,光源可分为_和_。

3、色光的三原色是_ __颜料的三原色是_ __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_("相同"或"不同")

4、透明体的颜色是由_决定的,白色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树叶上,树叶上呈_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_色,小白兔的红眼睛呈_色.

5、根据信息库中的色光混合原理图回答:如将红色光与青色光混合,会是什么光?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实践活动:p52①②③

探究活动:p52④

七、作业辅导和批改:

1、作业指导:

实践活动:①建议学生绘制表格,列举各滤色镜的种类、作用,拍摄效果等。

实践活动:③提示学生人工造虹时,应使水雾细小,且背光观察。

2、批改:不要只注重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进行活动时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等的评价。

光的色散教案篇7

设计理念

本课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本课安排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具有知识浅、实验操作方便的特点;结论易获得,适宜初中生探究。学生通过进行过程的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受到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材分析

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彩色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相结合展现出七彩的世界。本节教材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通过制定实验方案,自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实验发现,获得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成功的愉悦。

教学准备

一、器材准备

盘子、平面镜、水、放大镜、手电筒、各种颜色的透明胶片、绘画颜料、调色盘、三棱镜、白纸

二、分组准备

二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见过"雨后彩虹"吗?谈谈你的"发现"或提出你最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可能的发现或提出的问题(摘选)

1.彩虹是七色的,很美,但我不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

2.彩虹为什么会消失呢?

3.画画的时候,也有很多颜色的颜料,可以用它来描绘"彩虹",那么颜料和光有联系吗?

师:大家的发现非常好,让我们先来再现"雨后彩虹",你想到了哪些办法呢?

二、探究光的色散

1.研讨与发现

学生在这个环节,通过相互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方案一: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几种颜色的光。

方案二: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方案三:将水含于口中,对着太阳光喷成雾状,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彩虹。

方案四:透过喷泉喷洒的雾状小水珠,也可以观察到彩虹。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与发现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师: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那么要得到其中的任意一种色光,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三、探究色光的混合

1.实验与发现

学生: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此实验可以安排课前学生在家中完成)

师: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探究与发现

学生:分别用不同颜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两只手电筒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光在白墙或白纸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师:设计表格,并将你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

红光绿光蓝光

红光红光

绿光绿光

蓝光蓝光

(教学中,教师不应让学生死记三原色光合成的结果,而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去认识几种单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

四、探究颜料的混合

师:颜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后的颜色是一样的吗?

学生:将手中的颜料按相同的比例在调色板上混合,并设计表格,记录发现。

表(二)

品红黄色蓝色

品红品红

黄色黄色

蓝色蓝色

师:学习了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你有哪些收获呢?(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那些对颜料了解比较多的热爱绘画的学生的积极性,动员他们为教学提供较多的背景材料,使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

五、小结与拓展

学生刚接触到光学知识,兴趣和热情都非常高,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去自制彩色陀螺实验。制作方法如下:做三个硬纸圆盘,分别涂满红、绿、蓝三种颜色,颜色要尽量浓一些并纯正。沿半径切开一个槽,把三个圆盘沿着槽口交错地插在一起,套在陀螺上,露出红、绿、蓝三个扇形面积,陀螺质量要大些,可保证在较长时间内高速转动,分别拨动圆盘,调节三个扇形面积的大小,即改变三种颜色的比例,反复试验,便可以看到多种颜色。

让学生亲手去做一做,并记录下实验结果,作为相互交流的素材。

《光的色散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