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古诗的教案6篇

时间:2024-03-26 18:08:02 分类:工作计划

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有创意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忆江南古诗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6篇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篇1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师出示几张镜山广场的春景图,请同学们仔细看看,猜测一下照片拍摄的季节,并且告知是从哪些细节判断出来的。

(生:花红柳绿、阳光明媚、柳条发芽等等可以判断出是在春天拍摄的,而且从假山、玻璃尖塔等也可以判断出是县城的镜山广场)

2、师:镜山是江南的一处风景,长江以南大片的地区,我们经常用两个字来定义它,叫江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关于江南的春天的古诗。请大家小声地快速地课本上的内容。读上面的诗,读上面的作者介绍,读上面注释。

(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

评析:精心采用学生故乡景物创设情境,引导其理解江南及其景色的特点,入情入境,且直观,亲切,简洁。

二、学会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1、师:请学生回馈,通过阅读了解到了些什么内容?

生:我知道了在公元420到589年的南朝建立了许多,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生:我还知道了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

2、师:同学从资料当中知道了很多小知识,这些知识点和本诗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同学们刚才说到的都是和这首诗有关系的一些背景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3、生齐读《江南春》。

评析:《江南春》词句浅显,执教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纸媒和注释,让其自读,而不是逐句解释,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引导学生交流读懂的背景信息,则能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得到自己学习的机会,而不单单成为课堂的配角。

4、师:老师也来读读,请同学们听听老师读得和你们的有什么区别?

5、师朗读本诗。

6、生自由发表看法。

(生: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断句也有所不同……)

师生总结:朗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同时还因为平仄的不同要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也叫格律诗。它在声音上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它必须按照一定的格式来写。在古诗当中,我们把现在普通话里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称之为平声,它们比较舒展、平缓,当然也有极个别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的字,发生变化,这个我们暂时不讲。那么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字,叫仄声(板书)。它比较短促、有力,读得快一点。在我们停顿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板书)如果它们是平声,我们要读得长一些,如果这二、四、六位置上的字是仄声,我们读得短一些。

7、

8、师带读,并逐字逐句的请同学来尝试读一读,适时鼓励和表扬他们。

9、熟读后,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评析:不讲平仄的古诗教学不是真正的古诗教学。如何讲解平仄是古诗教学中的难点。执教者启发学生辨析质疑,然后清晰简明地介绍有关概念,接着又细致周到地组织学生模仿、学习、操练。学生从不会到会,教学效果明显。如果前一板块是诗意的情感导入,那么,这里就是语言的形式学习。

三、 辨析词义体会诗境

1、师:同学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们读了这首诗。你从这首诗里,看到哪些景物了?

生:我看到了黄莺。

生:我看到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生:我看到了靠山而建的城。

……

2、师依次板书学生所列景物。然后要求学生用一两个句子说说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连起来的画面,水面上有许多许多楼台,立在那个烟雨中,景色很美。

生:我看到了有一棵大树,上面有好多黄莺在歌唱,好多鲜花衬托着绿叶。

评析:梳理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由说词语,到说句子说画面。在叙述过程中,学生内化教师提供的信息,体会诗意,并表达出来。同时,学生也会明白,古诗是古人将所见之景描述下来,古今的情感是一致的。为最后的照片描述环节提供了语言素材,奠定了情感基调。

3、师表扬学生们的丰富想象力,同时质疑:"千里"如何能听得见莺啼?诗人如何能知道南朝正好有四百八十座寺庙呢?

4、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师总结这些两次都是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大地上处处生机盎然的景象。

5、评析:执教者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辨析词义。在情境中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如地从不同角度体味千里的妙处。教师的知识储备亮相,不是为了显示课堂亮点,而是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因此,材料的巧妙组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角度,思辨之余情趣盎然且不留痕。

6、师:在这样的景象中,你可以听见什么?看见什么?还可以闻到什么?

(生:莺啼 、寺庙、花香……)

7、想象画面,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一起来感受江南的美景。再次配乐诵读。

评析:执教者启发学生从视觉、嗅觉等角度体会想象,并与诵读练习结合起来。学生则借助这个过程继续尝试从不同角度体会诗意的方法。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让他们在一次次诵读中,自己去感受诗中的优美景色。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篇2

?江南春》教学反思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咏春,因为春天来了,新的希望开始了,本册教材中第一单元选取的几篇课文皆与春天有关。但这种爱春方式非常多。有散文、诗歌、古诗。其中本册课本中选择了两首以春为题材的古诗,展现出的却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

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听本年级组张莉老师的课后,有了一些对比与反思。

在教学《江南春》时,我是先布置学生预习了古诗,再根据课堂交流的情况适时地点拨,提升,积累,内化。教学《江南春》这首诗时,课前学生已经通过预习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过,课堂交流时,大部分孩子能准确说出莺啼、绿映红、酒旗风郭等词语的意思,但是让学生找一找诗中描绘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就显得理解不深了,这时我作了适当的引导,点拨,学生就能明了,在此基础上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就容易了。但是诗歌的难点南朝八百四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能讲透。

听了张莉老师的课豁然开朗。第一步:看图理解诗的表面意思;第二步,挖掘历史,充分搜集相关历史资料,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像故事一样娓娓道来。第三步,置换角色,站在诗人的角度想一想并体会。

?江南春》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朗读与意境的体悟是重点。所以设计这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朗读,让学生充分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与韵味,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语感。重点之二是带领学生了解诗意,解读画面,进而体悟诗情诗境,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首诗的难点在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上。因为具有政治抱负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内忧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时期,所以对这首诗的争论各种声音都有,写景还是讽喻?从诗歌字面来看,前两句诗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江南大地,后两句又把人的视线引向烟雨中屋宇重重、悠远古老的佛寺,展现的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所以我把本诗定位于写景诗,但后两句诗延伸的历史背景也是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的。

基于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我将本诗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及诗人对江南美丽春景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唐诗宋词,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预设的重难点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达到了。课确实是一堂真实实在的课而非表演课,我一直认为,一堂课应教给学生什么,学生上课后从知识、能力、情感上会收获什么,这都是备课时教者应重点考虑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朗读,注重引导学生想象这一诗歌的教学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因为是高年级的教学,我特别注意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了诗歌相关知识的梳理,而自制的课件也能清晰地体现我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思路:这是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课中让学生把看到的景物连缀成画面说一说时,时间给得不充分,开始学生说得很简单,仅仅将几个景物词连起来,虽然后来有个学生说得较具体了,可回想起来感觉还是应该多让学生说一说,这样既可以较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更好地理解诗意诗境。还有,我上这堂课没有做任何预设与铺垫,也没让学生做任何预习或查资料(因为备课时我发现学生已学了杜牧两首诗了),这种做法其实很不可取。因为即使是很熟悉的知识也可能遗忘,这就导致了课堂的某些环节(学生回答学过的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和对诗人杜牧的了解这个地方。)学生一时跟不上,出现场面不活跃或冷场;另外,在学生闭眼想象意境,我在配乐朗读时,由于看到少部分学生睁着大大的眼睛导致我不高兴而有点紧张,我漏掉了一句诗景的朗读,虽然听课老师没听出来,但我还是感到遗憾,这应该是理解意境时不可遗漏的一处。还有,课堂结尾的作业,将诗歌所呈现的画面写下来,我想,是不是给学生时间课堂上练习写下来再朗读展示,会有更好的呈现效果呢?

我上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寓言、文言文、作文课、中考复习课等许多公开课,对我而言,这次公开课是我诗歌教学的一次新尝试,即使有许多不足,我也对自己的尝试感到由衷的高兴。

古诗t;江南春>的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一直以来是我教学上的一个薄弱环节。以往教古诗,用个不恰当的说法,就是简单粗暴式的——关键词的意思一讲,诗意一抄,主题思想一写,就背去吧。本期正好借学校组本教研的东风,定下了古诗词教学的教研内容,也想借机向其他老师学习学习。)

就我自己的这堂课,上完后,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一、认真备课与仅求完成教学任务的结果大不一样。

因为组内的老师以及主管教学的校长要进行听课,所以自然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随意,都想上好课。为此,课前我自己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资料,借鉴他人的教学设计,观看教学视频等,在自己理清了教学的思路后,才着手进行备课。所以我的这堂课,真是彻底打破了自己以往教学古诗的模式,不再仅仅拘泥于讲、抄、背,主要是以赏为主。课堂更为活跃,更有趣,更生动。

二、认真备课对自身的提高更大。

我这个人,鉴赏水平有限,因而更加喜欢比较直白的记叙文、小说之类的文章,对于诗歌一直认为是阳春白雪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好教。最先开始,选了小课上这首诗,心里总认为,一首诗28个字,30分钟讲绰绰有余了。没想到,课一上就放开了收不回,第一次上,30分钟时间才上了三分之二。修改教案后,第二次上,也拖了堂。自己才惊觉,原来古诗也有这么多可讲的!也可以讲得这么有意思!

因为我的这堂课有大量的过去学过的古诗文的穿插,因而在我备课之中,其实也是我自己对古诗文的一种复习和重新掌握。

三、认真备课后,在课堂上更为游刃有余。

以往上课前,也会熟悉教材与教案,但因为常规的课堂也就显得更为随意些。有时候,一下发散了,可能就会扯得很远。但这份教案,因为自己精心准备了,记得熟了,因而对课堂的掌控,对重点的掌控,对教学内容的掌控就更为主动,站在讲台上都更自信一些!

这堂课我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穿插了大量的学过的古诗词。用回忆、复习古诗词的方法,来更好地掌握、理解教学内容。如:在理解绿映红这个映字时,我们就联系了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映字帮助理解。在讲酒旗风的这个风字时,我们也联系了以前学过的许多带风字的诗句对比学习。二、对诗歌中字的赏析比较到位。学生们首先不会讲,不知道怎么讲,于是我抛砖引玉先讲了个风字。接着学生们就讲到了啼烟雨映等等,就在对这些字的赏析中,体会到了诗的美。

当然,不足之处也有不少,老师们也诚恳地给我指出了。1.对诗的整体把握不够,诗意的落实不到位。2.主题思想的引导过于生硬。

对我自己而言,这真是我从教十多年来的诗歌教学的一次新的尝试。即使有不足,我也对自己的尝试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能打破呆板的模式,上好一节哪怕是有不少缺陷的课,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

2、能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读准字音:莲 、戏、南、北。

活动准备:

1、古诗词《江南》vcd。

2、"莲" 、"戏"、"南"、"北"等字卡若干。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以放古诗vcd诗词诵读部分,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通过光盘进行欣赏阅读,体会古诗中所描写的画面色彩美和韵律美。

2、教师带领幼儿熟读古诗注意"莲、戏、南、北"的发音。提醒幼儿发音准确,声音响亮。(将有缺少所学汉字的教学挂图事先贴于黑板背面)

3、拿字卡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引出所学字词,幼儿练习,并将字卡分发给幼儿。

4、游戏活动:"找方向"。

--请一个幼儿手持雨伞站在东方的位置(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

--教师用"找邻居"的方法,依次让幼儿找出西、南、北几个方向,并让幼儿手持雨伞站在相应的'位置上。

--教师任意说出一个方向,如:"南",幼儿就躲在南边小朋友的伞下,游戏若干次后,幼儿熟悉了方位。

--幼儿熟悉后,游戏过程可换为师幼一起朗诵古诗前三句,幼儿做鱼儿游依次念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随着诗词方位的改变游到相应的位置。

课后分析:幼儿对方向感的初步形成较为生疏,拖慢上课进度。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将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画出来。

活动反思:

孩子在识字活动和游戏活动过程中都比较感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实施,能完成目标任务,通过活动开展,发现活动的知识点很多时间较长,如果此活动针对大班幼儿来开展就更好了。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对儿歌中好的角色榜样产生好感并愿意模仿。

2、理解并学说“糟糕”“横冲直撞”、“胸膛“等词。

3、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儿歌内容尝试仿编儿歌的最后一句。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理解儿歌,愿意模仿儿歌中好的角色榜样

理解“糟糕”、“横冲直撞”、“胸膛”等词的含义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课题

理解、熟悉儿歌内容

学习朗诵儿歌数遍

活动反思

第二次教学这一内容,反思了上一次的不足,虽然儿歌的内容贴近生活,较吸引幼儿,但是篇幅较长,对刚升入中班的孩子们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采取了三种方式的教学

1、图谱引导:图谱可以给幼儿最直接的视觉感触,生动形象的画面内容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学习中有了图片的支撑,记忆的效果明显提高了,

2、动作辅助:动作旨在于让幼儿在儿歌的.学习中不觉得太过于枯燥,且动作与语言表达也是一种协调性的练习

3、看图自说,巩固练习:集体教学后,我发给幼儿每人一本书,让孩子们自己边看图边念,以作为巩固

设计意图

儿歌是幼儿文学学习中,文字较生动简练,也贴近幼儿生活的文学作品。中班孩子的语言表现欲望和表达能力更为增强,因此对于他们的儿歌学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好样》这首儿歌运用比较形象的正反面动物作为比喻,教导了幼儿走路、坐姿、及唱歌时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也是幼儿除了语言能力外,从这一内容中应学习到得健康能力的改进。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篇5

景、情、理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元素,也是打开古典诗词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若能披景入情、缘情入境、因理生悟,必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先说景。

?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古诗都和春天有关,也都有对于春景的描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那绿的草,红的花,欢快的鸟带给人美的遐思,淡淡的云,轻轻的风每个字都浸透的美的体味。诗人用精炼而浅显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千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经典。 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这个美丽的场景,沉醉于这魅力的春天。

如果诗人就此打住,仅仅将一幅图画展给世人即沉默无语。也许,这首诗也能名噪一时,但很快将湮没于历史的风雨中。诗人的高明之处,更在于他没有沉迷于眼前的美景而流连忘返,而是兴起一份对景物,对人性的深思冥想。

于是关注了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句既有景又含情。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感叹,就特别引人遐想。有人说,这是诗人对于佛教的讽刺,我也同意这种观点。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一定非让他们在这里就学会明显的批判,不要硬性的破坏诗人带给我们的关于春天的美丽感受。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在程颢的诗作中,这算的上是一首好诗。

最后再说理。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篇6

游戏目标:

1、 练习走斜坡,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 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并进行初步的环保意识教育。

3、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体验小鸭学本领的快乐。

4、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游戏重点:

帮助幼儿正确掌握两手侧平举、平稳地在斜坡上走。

游戏准备:

1、 木制斜坡2条。

2、 塑料桶3只;鸭子头饰于幼儿人数相等;塑料玩具鱼、塑料棒、小树模型、废纸团、废纸筒、树叶、饮料罐等若干。

游戏过程:

1、开始部分:

(1) 老师、幼儿分别扮演鸭妈妈和小鸭的角色。

师::“鸭宝宝们,你们长大了,要自己学本领了,今天妈妈就带你们去捉鱼,好不好?”

幼:“好”

师:“在去捉小鱼之前呢,我们要练习一下捉鱼的本领,宝宝们跟着妈妈来学捉鱼的动作。”

随音乐旋律模仿鸭子走进入场地。

(2) 老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的变化做模仿律动:

师:先跟着妈妈做小鸭子捉鱼的动作:第一节:弯腰点头、第二节:鸭子蹲、第三节:鸭子扑水(跳)。

2、基本部分:

(1) 老师以游戏的口吻交代游戏的名称及玩法,并示范走斜坡的基本动作要领。

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学好了本领,就要去捉鱼了,今天呀妈妈要看哪个宝宝捉的鱼最多,而且呢我们去捉鱼要走规定的路线哦,不能乱哄哄的,要遵守次序好吗?”

幼1:“老师,怎么捉呀,我还不会。”

幼2:“是到水里去捉吗?”

师:“妈妈先捉给你们看看,宝宝们要仔细看了,妈妈是怎样捉到鱼的。”

老师示范走斜坡的基本动作要领。

师:“去捉鱼的途中要经过一条斜坡小路,我们要走过这条斜坡小路才能到达鱼塘,捉到鱼回来时必须从小路的两边跑回来,并把小鱼放在塑料桶里。宝宝们,能做到吗?”

幼:“能”

指导重点:

小鸭捉鱼回来时必须从小路的两边跑回来,并把小鱼放在塑料桶里。

上下斜坡时要注意重心,两手侧平举。

(2)幼儿分成二组游戏,音乐响起 幼儿听着音乐走到2条小路的起点分别站好,进行游戏:小鸭捉鱼。

师:“小鸭们,看看谁最勇敢,谁捉到的鱼最多,我们来比赛,好不好?”

幼1:“我最勇敢,一定能捉到最多的”。

幼2:“我也能。”

教师鼓励幼儿勇敢走过斜坡,并站在斜坡旁进行保护。

重点:及时纠正幼儿走斜坡时的动作。

游戏玩过一次后,幼儿再去捉鱼时,发现没有鱼了,只有很多其它的东西(垃圾)。

师:"小鸭子,池塘里发生了事呢?有垃圾,池塘的水会变得怎么样呢?怎样才使池塘变干净?

幼:“池塘里有垃圾,水浑了,看不清楚了”

:幼2:“要把垃圾捡干净。”

幼3:“不要往池塘里乱扔垃圾,要爱护环境。”

师:“宝宝们,那我们赶快行动吧,让池塘变得干净起来。”

老师带领幼儿收拾垃圾,直到把池塘的垃圾捡干净。垃圾拾完。

师:“现在我们的池塘又变得干净了,以后呀,我们可不能随便扔垃圾,我们要爱护环境,还我们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是不是呀?现在我们继续"捉小鱼",”

幼儿游戏2--3次,直到把小鱼捉完为止。

重点:初步让幼儿知道要保护环境卫生和热爱劳动。

让小鸭子收拾垃圾,直到把池塘的垃圾捡干净。

垃圾拾完,继续"捉小鱼"的游戏,幼儿游戏2--3次,把小鱼捉完为止。

重点指导:

老师注意控制幼儿上下斜坡的速度,提醒幼儿注意上斜坡时身体稍向前倾。

3、结束部分:

(1) 小鸭妈妈表扬勇敢参与锻炼的小鸭子,及认真学习本领的、听指挥的小鸭子。

(2) 小鸭子们今天真乖,不仅学会了捉鱼的本领,还懂得了要爱护环境,现在呀把我们今天捉到的鱼抬回家去。

(3) 鸭妈妈带领小鸭子听着音乐做小鸭子律动模仿抬着鱼回家。

活动反思

这节中班体育活动小鸭上坡的目标是练习走斜坡,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并进行初步的环保意识教育。这节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幼儿正确掌握两手侧平举、平稳地在斜坡上走,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在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时,我没有很好的组织幼儿的队形,导致幼儿的队形比较散乱,是我这节课的.第一个失误。在让幼儿练习上下斜坡时的环节中,我明确的提出了兼顾游戏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并对幼儿上下斜坡时要注意重心,两手侧平举的方式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在进入第一个环节平衡练习让幼儿走斜坡时,我明确提出了上下斜坡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及安全要求,但在个别幼儿没有按照要求练习时,我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把他拽了下来,这是我这节课犯的一个很重大的失误,事后想想我应该让他通过,然后告诫其他幼儿不要效仿他。

在接下来的游戏中,由于部分幼儿并未按照教师的要求分成两组来进行,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幼儿出现了争抢斜坡的情况,我及时作了调整,在后面练习中,我都明确的提出了要求,整个活动过程就比较井然有序了,在完成所有练习后,我带领幼儿进行了放松活动并对这节课进行了总结:让幼儿知道了要保护环境卫生和热爱劳动。在幼儿上下斜坡时要注意控制速度,而且上斜坡时身体稍向前倾。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