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的教案参考5篇

时间:2024-05-30 10:05:34 分类:工作计划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教案可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自我驱动力,提供反馈机制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并改进学习方法,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手的教案参考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手的教案参考5篇

关于手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爬、滚、走、跳等动作,感知身体各部位的用途。

2、在运动中体验自信、勇敢、成功的欢乐。

重点:

在运动中体验自信、勇敢、成功的.欢乐。

难点:

让幼儿练习爬、滚、走、跳等动作,感知身体各部位的用途。

活动准备:

独木桥一座、障碍物三个、垫子1个、半圆形爬桶一个;

幼儿用书a《我是谁》和《胆小先生》。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活动身体:

“我们身体上哪些部位能够动?”“手脚能够帮忙我们做哪些运动呢?”

请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

2、供给材料,请幼儿自由探索:

请幼儿选择不一样的材料进行练习,体验身体各部位用途:

“那里有许多运动器械,想一想,玩这些器械时身体哪个部位作用最大?”

请幼儿集中交流经验:

“在运动时哪些部位的作用最大?”

3、重点指导,请幼儿练习难点:

向幼儿介绍游戏“能干的我”:幼儿分成四队站在场地的四个角上,每组幼儿按逆时针的顺序进行游戏,依次完成过独木桥、跳着绕过障碍物、滚过垫子、钻爬桶等项目,先完成的小组获得胜利。

请幼儿游戏1-2次,并向他们强调,虽然每组幼儿起点不一样,但所有人必须依次完成四个游戏项目。

4、请幼儿听《健康歌》自由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关于手的教案篇2

设计意图:春天正是百花齐放的好时节。最近,孩子们把他们外出踏青时才来的映山红、油菜花等带来幼儿园“自然角”供大家欣赏。花是幼儿熟悉,并且喜欢的植物,因此,结合主题,萌生了活动《静物写生—花与花瓶》、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生活,让幼儿欣赏各种名画的同时又使欣赏与写生活动结合起来,在这种直接体验的基础上,既激发孩子们学习绘画的兴趣,又了枯燥乏味的“传教式”“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方法,并且无形中有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更加贴近自然,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中的植物的情感,感受了生命的美。

教学目的:

1、学会简单的插花的方法,感受插花的艺术魅力,并提高幼儿视觉造型语 言反应能力。

2、 学习精细观察,描绘及构图能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

1、 相关课件(着名画家的花卉图若干幅,如梵高的等;

2、 各种有关花卉的油画,布置于教室四周,供幼儿欣赏;

3、 各种干花、枝条、花瓶、桌布等;

4、 油画棒、8k黑色卡纸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一、 欣赏

1、 观看课件,逐一点击画面,引导幼儿欣赏与观察

提问:⑴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花、花瓶和桌布)

⑵你认为这些画好看吗?为什么?(颜色鲜艳、花很漂亮、花瓶也很美)

小结:静物写生是画家将一些他需要的物品进行搭配、组合在一起,然后用他的画笔画下来。如果他搭配得好,摆放得好,那么他就会花的很好。

二、 操作

1、 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合作插花。提出要求:

⑴ 先选择桌布,再摆放花瓶,最后插花;

⑵ 选材时注意色彩搭配,相同的颜色尽量错开以免颜色不突出;

⑶ 插花时注意花朵的方位关系,尽量不要拥挤。

2、 幼儿自由选材、搭配和摆放,教师适时帮忙。(放轻音乐)

3、 与幼儿共同欣赏成品

⑴ 你最喜欢哪组静物组合,为什么?

⑵ 你认为 哪组需要调整会更好看,怎么调整?你来试试吧。

(适时指出组合中的不协调:如颜色搭配不好,花摆放不好看等)

三、 绘画

⑴ 表扬幼儿的插花技术;

⑵ 将自己喜欢的花画下来吧!

交代要求:先想一想怎么构图?然后在动笔画画。

⑶ 幼儿自由选择位置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 评价

将幼儿的作业一一展示,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⑴ 从构图、色彩及画面处理和效果加以评价;

⑵ 肯定每位幼儿大胆并认真作画的态度;

⑶ 鼓励幼儿说出对他人作品的欣赏。

教学随想:

从作品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很强,对静物写生虽然是第一次,孩子们没有什么基础,但我觉得他们还是比较好地理解和把握的,且成功的表现出来了。作为五、六岁的'孩子能完成这样一幅幅特点突出,色彩鲜艳的作品,让老师由衷的欣慰,同时我也从中得到了几点启示:

1、 教师应注意引导、启发、善于发现孩子们发展能力的不同之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且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表现,促进其个体发展。

2、 幼儿所画教材内容多少存在一些易难问题,并且活动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浅到繁的这个循序渐进过程,只要老师善于发现,注意引导,推陈出新,激活他们学习的思维点和积极性,那么,他们就会表现的更丰富、更生动。

3、 早期教育教育的一切努力就是要调动出潜藏在儿童期的艺术创造力,通过写生训练,体现了这一点,所以要大力提倡、抓住最佳期对幼儿进行早期开发,并坚持不懈。

关于手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

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四、思考题。

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

五、课堂作业

关于手的教案篇4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6”是一次看图练习。教材给学生了两幅图画,一幅图画的内容是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小燕子从燕窝中掉下来了,另一幅的内容是一只猫摆好攻击的架势,双眼紧盯着小燕子。习作要求学生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想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果会怎样。然后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我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这并不是难点,学生一下子就准确领会了图意。在归结图意的时候,我把图画中三个“人物”——小女孩、小燕子、猫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在写“猫”的时候,学生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学生说要写成“小猫”,有学生说写成“花猫”,也有学生说写成“老猫”,还有学生说写成“野猫”。从学生的不同意见中,我忽然想到,给这只猫准确“定性”,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想像,并能帮助学生确定文章的主题。于是,我和学生有了以下对话:

师:刚才有学生认为可以将图画中的“猫”看成“小猫”,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小猫比较可爱。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那认为可以看成“花猫”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花猫可以代替一切猫,既可以指“小猫”,也可以指“老猫”,还可以指“花猫”呢。

师:那认为可以看成“老猫”的来说说理由看。

生:图画上的那只猫像只老猫。

师:那认为是“野猫”的同学怎么想的呢?

生:野猫才会吃燕子。

生:我不同意,一般的猫都要吃燕子的。

从以上对话我听出来了,学生在给这只猫“定性”的时候,没有把猫和接下来的故事联系起来,至于文章的主题,还没有进入学生们思考的范围。于是,我继续引导:

师:根据课文所给的两幅图画,请大家想一想,这看图想像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燕子。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女孩。

师:有没有同学认为是猫呢?

(没有学生举手)

师:觉得主人公是燕子的同学说说看,为什么把燕子作为主人公呢?

生:小燕子虽然小,但它很聪明,它和它的爸爸妈妈一起,把猫儿战败了。所以,主人公是小燕子。

师:这想法不错。以前课文中有一《麻雀》的文章,就是讲麻雀将一只猎狗吓退了。如果主人公是小燕子,那你觉得这只猫是只什么猫呢?

生(纷纷举手):是小猫,不然,小燕子会斗不过它的`。

师:这理由说得好,符合生活实际。那觉得主人公是小女孩的同学说说看,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小女孩看到这一幕,一定会帮助小燕子把猫儿赶跑的,小女孩是一个保护益鸟、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所以主人公是小女孩。

师:这想法还真有意义呢。如果这样,大家觉得那只猫应该是只什么猫呢?

生:应该是老猫,因为老猫是很狡猾的,小女孩很难赶走它,这样,就突出了小女孩对小燕子的爱护和关心。

生:野猫更可怕,它是很凶狠的,小女孩要赶走它,或许还会遇到一定的危险呢,这样,小女孩的品质就更突出了。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看来,“花猫”是没人选了,是吗?

生(齐声):是!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对猫不同看法这一契机,通过跟学生关于给猫“定性”的讨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确了文章应该表现的主题,而且为接下来学生展开想像,也为继续想像故事的内容打下了基础。而且给猫不同的“定性”,还使故事有了多元的主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有效培养。

关于手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1—5的序数,了解序数的意义。

2、尝试按物体的大小排序。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加数学游戏。

活动准备

1、教具:小动物卡片(小猫、小狗、小鸡、小羊、毛毛虫);

实物卡片(樱桃、枇杷、苹果、香蕉、甜瓜)

睡衣设计要求卡片一张;

2、学具:水彩笔人手一盒;

毛毛虫操作图人手一张;

蝴蝶胸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模拟:毛毛虫找食物,初步感知1—5的数,尝试按大小排序。

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找吃的了,是哪些小动物呢?

排在最前面的是谁?小猫排在最前面,它是“第一”,排在“第二”的是谁?毛毛虫排在第几个?……(让幼儿说出第一到第五的序数,并会用数字表示)

毛毛虫的动作比较慢,大家都他,小朋友看,它们帮毛毛虫找到了什么好吃的?

(樱桃、枇杷、苹果、香蕉、甜瓜)

你会给这些食物排排队吗?为什么这样排?

(引导小朋友将食物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毛毛虫的个子真小啊,第一天它啊呜啊呜吃掉了一颗红樱桃。第二天他个子长大了一点,猜猜它会吃什么?第三天呢?……

二、幼儿操作:毛毛虫穿彩衣,理解1—5序数的意义。

师:毛毛虫吃得饱饱的,准备睡觉了,他想请小朋友帮它设计一件彩色的睡衣,(出示睡衣设计要求)你们看,这是它的设计要求,看看图片上有什么?是什么意思?(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身体是由五个圆圈组成的)

卡片上的“1”后面的红色标记表示什么?……(引导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和颜色标记分析睡衣的设计要求)

幼儿操作:帮毛毛虫穿上彩色的'睡衣

三、音乐游戏:蝴蝶找花,巩固练习对序数的理解。

师:穿上了你们设计的彩色睡衣,毛毛虫美美地睡了一觉,过了几天,毛毛虫醒来了,它发现自己长出了一对彩色的翅膀,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学学蝴蝶找花呀?

音乐游戏蝴蝶找花的玩法:

请五名小朋友扮演花,其余小朋友戴上胸卡扮演蝴蝶。

音乐起,蝴蝶随音乐翩翩起舞,飞到第一朵花旁闻一闻;飞到第二朵花旁拍拍翅膀;飞到第三朵花旁转一圈;飞到第四朵花扭一扭,飞到第五朵花旁采花蜜。

音乐停,老师说“下雨啦!”,扮演花朵的小朋友张开双臂,“蝴蝶”根据胸卡上的数字飞到相应的花朵下避雨。

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再找找好朋友坐在哪里?

2、请你猜猜他是谁:根据老师描述的位置说出小朋友的名字。

《关于手的教案参考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