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书有关的教案精选8篇
通过书写教案,帮助教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应对不同学生需求,详尽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的逻辑发展,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与书有关的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与书有关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学具:
(1)各种长度不同的量具
(2)记录用的作业单、笔等
3、教学用品:相等长度的小课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动过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春天到了,我们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们幼儿园也将要打扮一新,我们要给这里的小桌子做一个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样大小,现在我们就来量量看,桌子有多长。
二、幼儿自选一种量具进行测量。量好后,请幼儿用笔和纸记录下来。
三、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的测量方法与结果。教师讲述正确的方法:要求每次测量注意首尾相接。
讨论:量相同的桌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小结:
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
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幼儿换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和第一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再次感受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师生共同小结
在测量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家测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最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幼儿园与书有关的教案篇2
设计意图
“趣玩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内容选择,遵循适宜性、整体性、游戏性三原则。摒弃大而空地堆砌节气知识,精心选取每个节气最重要的物候特点、节气习俗等,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节气故事视频、民俗体验、游戏探究,带领幼儿真正走进节气文化。
节气“谷雨”的集中活动以“雨生百谷”这一节气含义作为核心,展开介绍了谷雨时节多雨的气候特点、“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农事活动,并结合《谷雨到了》的节气故事视频、“种豆子”的科学活动,带领幼儿充分地感知、体验谷雨的节气文化,真正做到活动有价值,孩子有收获。
活动目标
了解谷雨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知道谷雨前后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能够与同伴合作种植豆子,体验谷雨时节种植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常见农作物有一定认识。
课件准备:“农作物”组图;《谷雨到了》故事视频;《种豆子》手工视频;
纸面教具:《种植牌》;《种植记录表》。
材料准备:各类豆子、铲子、土培容器、浇水工具。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农作物”,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也可在本环节出示农作物,进行实物展示)
——这些农作物你都认识吗?
——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种出来的.)
——哪个季节比较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呢?(春季)
播放故事视频《谷雨到了》,引导幼儿了解谷雨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
活动建议:教师可重复播放故事视频,引导幼儿从视频里寻找答案。
——现在正是春天,是播种农作物的好时候,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打算去田野间走走,我们也去看看吧。
——农民伯伯向奇奇和妙妙介绍了哪个节气呢?(谷雨)
——谷雨是春天的第几个节气?(最后一个)
——为什么谷雨到了,适合播种农作物?(天气变暖、雨水多了)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句俗语中,“瓜”和“豆”指的是什么呢?(农作物)
小结:谷雨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了,天气变暖和了,雨水也变多了,特别适合播种农作物,所以“种瓜点豆”是谷雨前后最重要的农事活动。
播放手工视频《种豆子》,出示种植工具与材料,引导幼儿了解土培种植豆类农作物的方法。
1.师幼互动,了解幼儿有关种植豆类的已有经验。
——谷雨到了,我们也来种一种豆子吧。你种过豆子吗?
——你知道种豆子需要哪些工具?做哪些准备吗?
2.播放手工视频《种豆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土培种植豆类农作物的方法。
——种豆子前要准备什么呢?
——具体的步骤你都记住了吗?
3.出示种植工具与材料,教师演示种植,引导幼儿巩固种植方法。
活动建议: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种植的步骤,幼儿回答一个步骤后,教师演示一个步骤。
——老师也准备了这些材料,请你们帮老师回忆一下种植豆子的步骤吧。
在小组内发放种植工具、纸面教具《种植牌》,组织幼儿到种植区种植各类豆子,体验谷雨时节种植的乐趣。
1.将幼儿分组,每组提供种植工具及不同种类的豆子,如黄豆、绿豆、花生、蚕豆等。
2.带领幼儿到种植区,按小组进行种植。
3.分发纸面教具《种植牌》,请幼儿做好标记插放至盆栽中。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种植区,投放种植工具和纸面教具《种植记录表》,请幼儿照顾、记录豆子们的生长。
家园共育
1.请家长与幼儿在家探索更多有关种植豆子的方法,通过拍照进行记录、分享。
2.谷雨有“摘春茶”“赏牡丹”的习俗,家长可在谷雨前后带幼儿摘茶、赏牡丹。
3.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谷雨节气:一起去看牡丹吧》,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节气传统文化。
附【故事】
谷雨到了
奇奇:下过雨的田野真舒服啊。
妙妙:奇奇你看,田里有人在劳动呢,我们去看看吧。
奇奇:农民伯伯,您在做什么呀?
农民:谷雨到了,我们在播种呢。
奇奇:谷雨?是什么?
农民: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表示这个时节天气变暖和了,雨水多了,特别适合播种各种农作物。
妙妙:哦……我想起来了,爸爸说过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句俗语咬字清晰、念慢一些)
农民:哈哈哈,对的。瓜和豆都指农作物。每年谷雨前后,农民们就会开始种植玉米、黄豆、花生、黄瓜、南瓜……盼望着丰收的到来。
奇奇:哎,又下雨了!
妙妙:太好了,田里的农作物们喝饱水一定可以长得更好。
幼儿园与书有关的教案篇3
目标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标志,知道自己的物品应摆放何处。
准备
幼儿每人几张代表个人的、图案相同的卡片;班上每位幼儿的卡片图案各不相同。
过程
活动(一)
1.摸卡片
教师请幼儿分别从一组标志卡片中摸出一张,并告知每人摸到的卡片即是自己的标志;标志会提醒小朋友自己的东西应放在哪里。
2.介绍自己的标志
教师待幼儿告诉同伴自己的标志上是什么图案,并帮助每位幼儿在各自的标志上写上名字。
活动(二)
1.分组找朋友
教师将幼儿分成几组,分别带领少数幼儿到室内寻找自己的小标志,并教幼儿如何摆放毛巾、水杯等物。
2.找“邻居”
教师向幼儿强调贴自己标志的地方是幼儿自己的小天地,自己的.东西要放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教师请幼儿看一看自己小天地旁的“邻居”是谁,并记住。
建议
1.选择的标志应图案简单、生动,特点明显,便于幼儿记住。
2.活动(二)进行前教师应先贴好全班幼儿的标志。
幼儿园与书有关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2、让幼儿具体感知风,并让他们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观察风给外界带来的变化,如:红旗、水、头发等的变化。
2、一把扇子,每人一个气球,碎纸屑许多,小风车每人一个。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这几天老师让小朋友观察了树枝摇动,红旗飘,水面起波纹,你们知道是谁引起的吗?
2、让幼儿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
(1)教师引导幼儿玩气球,通过玩气球亲自感受空气流动形成风。
(2)幼儿自己动手做小实验: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扇动空气,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3)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
3、了解风的特性。
(1)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当小扇子,扇动空气,说出扇的快脸上有什么感觉,扇的慢脸上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4、玩纸屑。
(1)分给幼儿每人一小堆纸屑,让他们想办法玩纸屑,看谁最聪明,想的玩法多。
(2)讨论:玩完后让幼儿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产生风使小纸屑动的。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风》含ppt课件
6、玩“风车转转转”游戏。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想办法让风车转起来。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演示讲解后,幼儿自由玩风车。
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与书有关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表现手法。
2.通过讨论、仿编等方法,理解并学会运用比喻手法“xx 是 xx的梳子”。
3.能够运用较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图卡
2.幼儿操作卡。
3.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画面梳子,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梳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二)分段欣赏flash,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1.(画面)师:你们看看,妈妈在用梳子干什么呀?(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图卡)
2.(画面二)师:那我又在干什么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图卡)师:我们起来说说妈妈和我之间的事情吧!(幼儿根据图卡学说第二句)
3.(画面三)师:在这个画面里你看到了什么?风吹着树,树的枝条在摆动,像不像有把梳子在梳头发呢?谁会是梳子?它又在梳着谁的头发?(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图卡)
4.(表演画面三的场景)师:下面我们起来表演风吹动树摆动枝条的样子。准备好,风来了!
5.(画面四)师:现在又是谁在给谁梳头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图卡)
6.播放flash,完整欣赏诗歌。
7.幼儿朗诵诗歌。
师:诗歌的名字叫什么?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念念吧!
(三)围绕树和大海进行仿编,帮助幼儿掌握句式。
1. (出示空白图卡)师:除了风是树的梳子外,还会梳着谁的.头发呢?除了船是大的梳子外,还有谁会是大海的梳子呢?
2.幼儿讨论后回答。(引导幼儿用句式来说说)
(四)幼儿分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图形配搭活动,并学习仿编诗歌。
1.师:“接下来我们做个填卡的游戏。在后面的桌子上都有份操作纸,请你们从篮子里找到相应的图片插到口袋里,把它变成句好听的话,编好后跟好朋友说说。5个小朋友组,不搬椅子,去操作吧!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3.幼儿根据自己匹配的卡片进行诗歌仿编活动。
(五)延伸活动师:还有很多小朋友有其他想法,我们把这些操作卡放在语言区,等你们游戏的时候再去编编,好吗?
幼儿园与书有关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几种物体转动的动力来源,并进行分类。
2、学习制作旋转玩具,激发探索物体转动的奥秘。
活动准备:
1、 照片江西“南昌之星”摩天轮,电扇,风车,呼啦圈。
2、 彩色皱纹纸、木棍、胶带、剪刀、白纸、水彩笔、纸杯。
3、 幼儿用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幼儿用书上的南昌摩天轮并提问。
1、这是在哪儿?
2、谁坐过?你有什么感觉?
3、我们用手来模仿它是怎样转的。
二、启发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会转动。
1、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会转动呢?
2、完成练习册。
三、将幼儿分组,从电扇、风车、呼啦圈中选一样物体,各自想办法让它们转起来。
1、每组小朋友一起想办法吧你们选出的物体转动起来吧。
2、请你们说说是什么力量让它们转动起来的?
3、小结:电扇是靠电力、风车是靠风力的力量、呼啦圈是靠身体的摆动力量转动起来的。
四、学习制作旋转马车。
1、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旋转马车的制作步骤。
2、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3、幼儿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活动反思:
教师让幼儿自由操作、自主发现,放手给幼儿更广阔的空间,他们就会有成人意想不到的发现。
幼儿园与书有关的教案篇7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l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
1、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对艺术的兴趣。
2、通过美术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4、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幼儿的个性
l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任务
1、 在观察的基础上,以充分表现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2、 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及美的欣赏力。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内容及一般教学方法
l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内容
1、绘画 2、手工 3、欣赏
l 幼儿园美术教学法的一般方法
1、观察法 2、范例和演示 3、游戏练习 4、语言指导
三、幼儿园的绘画教学
(一)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1、涂鸦阶段(从一岁半至三岁)
2、基本形状阶段(约三岁至四岁)
4、 初步图式阶段(约四岁至六岁)
l 命题画教学法
小班:1、引起幼儿画画的兴趣
2、用游戏的方式命题
3、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过程
4、教会幼儿正确作画姿势和习惯
中班:1、提出较为广泛的主题
2、提供多种多样的实物、玩具、图片等让幼儿观察,培养幼儿直接观察实物作画的能力
3、丰富幼儿的色彩感,培养幼儿正确使用颜色的能力
4、提供幼儿多种绘画工具,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
大班:1、扩大幼儿绘画的题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充分表达他们的想象和情感
3、综合运用各种造型手段,画画、做做、玩玩,结合发展幼儿艺术兴趣和艺术才能
l 自由画教学法
1、 结合幼儿生活体验,启发诱导他们确立作画题材
2、 了解幼儿作画意图,按幼儿不同能力加以帮助
3、 评价作品时要肯定幼儿的创造性
l 图案画教学法
1、 引导幼儿在观察大自然美的基础上观察欣赏日常用品的装饰图案。培养幼儿对装饰图案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 教会幼儿简单的装饰技能
3、 丰富幼儿的色彩情感,进一步培养幼儿使用色彩的能力
4、 充分运用自然材料,在游戏活动中巩固技能
四、幼儿园的手工教学
l 泥工
1、泥工的特点、材料和工具
2、泥工的基本技能(搓泥、团圆、压扁、粘合、捏、拽拉)
3、小班泥工教学的要求和内容
4、中班泥工教学的要求和内容
5、大班泥工教学的要求和内容
6、幼儿园泥工教学的领导方法
l 纸工
1、折纸 2、剪贴 3、撕纸
l 自制玩具
1、自制玩具的内容、要求和选材
2、自制玩具的领导
五、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
l 幼儿园可进行欣赏的内容
1、玩具
2、图片和儿童读物
3、美术作品和美术展览
4、工艺品和民间艺术
5、自然景色欣赏
6、节日布置
l 幼儿园欣赏活动的组织与领导
1、有明确的目的性
2、选择合适的欣赏对象
3、启发引导幼儿观察作品
4、分析、讲解和评价欣赏对象
l 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的艺术修养
六、幼儿园美术课和美术活动的组织领导
l 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
1、学期及每个月美术教育的要求
2、教材进度的具体安排
①课题设计
②教学要求
③教学方法
l 幼儿园美术课的组织领导
1、课前的准备工作
①课题的选择
②教师在物质上和教学技巧上的准备
③幼儿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2、开始部分
3、进行过程
4、结束工作
l 课外美术活动的组织领导
课外美术活动的内容
1、泥工
2、布工
3、纸浆工
4、利用自然材料的玩具
5、利用废旧物做玩具
幼儿园与书有关的教案篇8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喜欢交朋友,愿意和朋友一起玩,但是他们也常常闹矛盾,但通常他们过一会儿就会和好如初。孩子间的这种淳朴的感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绘本《两棵树》是一个纯美温馨的小故事,它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两棵树的相守,为孩子们讲述了友爱与梦想,让幼儿学会感受友谊的珍贵。让幼儿从故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
活动目标:
1.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
3.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呢?”
2.小朋友,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和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吗?
二、故事导入,认识两棵树
1.认识这三个字宝宝吗?(好朋友)
2.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一对好朋友的故事,那这对好朋友会是谁呢?
3.讲述:是的,在花园里,有两棵树,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4.这两棵树长得一样吗?(大树高、鼻子长;小树矮、鼻子短)
5.看!这对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6.师幼扮演“大树”和“小树”,说说“好朋友”的话。
三、两棵树的友好与争吵
1.一天又一天,大树和小树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究竟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好朋友看着图片说一说。
2.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演一演,感受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3.为了比赛,大树和小树这样吵架,你们觉得它们对吗?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呀?
四、两棵树的离别
1.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树和小树被分开了)
2.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会枯黄呢?(想念小树)
3.咦!这片绿叶会是谁的呢?
五、两棵树的重逢
1.哇,大树和小树见面了吗?
2.小朋友,现在大树和小树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呀?为什么开心、快乐呢?
六、“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1.小结:是的,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宝贵友谊。现在,老师想对我的好朋友***说一句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看!听了甜蜜的话,小鸟开心地飞来了!
2.你们想对好朋友说一句什么甜蜜的话呢?
3.现在让我们大声地喊出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让更多的小鸟、蝴蝶、花儿都来和大树、小树做好朋友,好吗?
4.大树和小树好开心啊,这对好朋友的故事就在这本绘本书里,书的名字叫《两棵树》,现在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
延伸活动:
到图书区去看绘本《两棵树》
附绘本故事:两棵树
有这么两棵树,是那么友好。一棵长得很高大,一棵很矮小。但是,小树并不认输,他努力地生长,什么都要跟大树比一比。然而,有一天,人们在它们中间竖起了一堵高墙,它们看不见对方了。大树很落寞,日子是那么孤独无聊,大树的树叶开始枯黄。但小树在另一边安慰大树,说:振作点!我们一定会长得超过高墙!
终于有一天,大树看见了一片绿叶,从高墙那边攀伸过来,就像小树的问候。----------等一会儿!我快来了!大树兴奋地对小树说,它在春天结束前也长高了许多,它盼望着早日能和小树会合。它们幸福地重逢了,尽管岁月改变了彼此的容颜,大树比以前更加高大,小树也不再是那么矮小。
它们又在比赛谁的枝上绿叶更多鸟儿更多。它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它们都在努力地把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终于,它们的树枝互相交叠,谁也不能使它们再次分离。人们经过时,也许以为听到了风声,其实,那是两棵树在低声倾诉秘密。
活动反思:
?两棵树》是个充满温馨,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故事,在故事中讲述了两棵树之间美好纯洁的友谊,其中大树与小树经历了“相处”——“分离”——“重逢”的过程后,真正感受到它们之间浓浓的友情,调动了幼儿表达的欲望,感受两棵树的心情,感受只要相互陪伴,不管是在春天一起盛放鲜花还是在冬天身上落满雪花两棵树都会感到温暖幸福的心理,其次在活动中我配了背景音乐情境,和在讲述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情绪、语调来帮助孩子体验、把握故事的情感线,来营造出温馨、难过、孤独、激动、兴奋等心理环境,感受两棵树相处、离别、重逢时的心理变化,在感受了故事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体验情感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活动的实施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作为一节绘本课,我选用了完整的绘本进行讲述太长了,孩子的耐心已经没有了,所以今后再选用的.绘本如果页数很多的情况下,那么教师就用应该节选其中主要的页面为8幅比较适宜;其次我上课的对象是中班的孩子,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达不到情感体验的水平,所以应该换成大班的孩子,这样孩子的经验丰富一些,对朋友之间的体验也更多,更能理解绘本的意义。
在细节的处理上,我也有很多的问题,在向孩子抛出问题的时候,孩子给我的答案会是各种各样的,而我缺少经验对于孩子的回答不知道给如何给予回应,这是我需要思考的地方,如果孩子的回答合理我要及时的赞扬,但是如果回答的不合理也要直接提出改正,不能让小问题过去,而且对于孩子回答的答案进行深挖,来引导孩子真正理解,同时敢于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才是语言活动的目标,最后我觉得经历了两次的磨课,我也有进步成长的地方,比如在对绘本感情的渲染上,我有感情的讲述,把孩子们带入了故事之中,他们听得很投入,同时环节上条理清楚,孩子慢慢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经过以上的反思,我也不断的思考,将一些小的缺点再次改进,教师的语言和身教继续提高,希望我在组织下一次活动时能扬长避短,做得更好,也让孩子们觉得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