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飘教案6篇
教师通过编写教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成效,恰到好处的教案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秋叶飘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秋叶飘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较好地唱出附点音符以及秋叶飞舞、飘落等声音表情。
2、按歌词内容创编表演动作,进行歌表演。
活动准备:
小树叶的头饰活动过程:
一、游戏:我是小树叶。
根据音乐的上行、下行的不同旋律,将自己想象成小树叶,做出相应的动作(上行:树叶在不断地生长;下行:秋天来到了,树叶在慢慢的飘落,在空中飞舞)。
二、学习歌曲《秋叶》
1、说一说秋季树叶的`变化,叶子在天空中飞舞的样子。
2、听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和幼儿一同练唱,重点练习附点音符的唱法。
4、讨论秋叶跳舞、摇摆、飘落的不同唱法并练习。
三、歌表演。
1、讨论:按歌词内容、创编悄悄、转、摇……等表演动作。
2、随乐歌表演。
3、边唱边表演。
四、音乐游戏“小树叶找朋友”。
根据铃鼓的拍击次数,在音乐前奏声中找出相应数量的朋友,进行歌表演。
秋叶飘教案篇2
教案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初步理解每幅图的主要内容。
2、看图说出图中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分别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3、体验讲述和创编情节的快乐。
教案准备:
1、秋天背景图,小鱼、小虫、小燕子、树叶图片各一张。2、教学挂图
教案过程:
一、秋天到了
1、小朋友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秋天来了小树叶会怎么样?
2、秋天到了,小树叶落到地上,他碰到了一条小虫子,会发生什么事
情呢?
二、我把树叶当小床
1、教师把小虫把树叶当床的图片,放在背景相应的位置上。
2、小虫看到了树叶会说什么?树叶会怎么回答?
3、教师小结: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来说:“树叶,你当我的小床好吗?”树叶说:“好的,好的'。”小虫躺在树叶上面,好舒服啊。
三、我把树叶当小伞
1、我们来看看,小树叶飘呀飘,有落到了哪里?
2、小树叶有碰到了谁?
3、小鱼会说什么呢?(教师边提问,边配以小鱼把树叶当伞的图片,放在背景的响应位置上。)
4、教师小结:树叶落到河里,小鱼游过来说:“树叶,你当我的小伞好吗?”树叶说:“好的,好的。”小鱼藏在树叶下面,好安全啊。
四、秋叶催我到南方
1、最后小树叶落到了哪里?
2、小燕子会对小树叶说什么呢?
3、教师小结: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高兴地说:“秋天到了,我们到南方去吧。”
五、完整讲述图片
1、教师结合图片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2、提问:里的小树叶碰到了谁?它和小树叶说了什么?
3、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
4、幼儿集体讲述。
六、创编
1、你们猜猜小树叶还会落到什么地方?它还会遇见谁呢?它会对小树叶说些什么?
2、教师做小树叶,幼儿做小动物,巩固学习对话。
秋叶飘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2.进一步加深对秋天树叶飘落自然现象的认识,感受秋天的美。
3.学习词汇:飘落,爬,躺,坐,游,藏等。
教学准备:
1.散文图片或配套挂图。
2.事先在户外拾的落叶若干。
3.散文中提到的四种小动物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欣赏和表述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从而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图谱演示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树叶宝宝是怎样从大树妈 妈身上下来的?谁来学一学。
2.师:树叶宝宝离开了妈 妈飘呀飘呀会落在哪里呢?小朋友猜猜看?
二、引导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篇散文,你们来听听树叶宝宝都飘落到哪里了。
(师讲散文,并做一些动作,感情要丰富,夸张)
2.师:树叶分别落到了什么地方?哪些小动物来了?它们是怎么过来的?
(师在幼儿的回答时出示图片并做动作表示,引导幼儿)
三、再次欣赏散文。
利用散文图片或配套挂图,教师完整地讲述散文一遍。
四、游戏:秋叶飘。
师边说散文,边手拿落叶飘洒,幼儿学小动物并能简单的说出。
秋叶飘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从儿歌中感受秋风,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叶的认识。
2.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课件-秋叶
2.幼儿用绘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幅秋叶图
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秋的生活经验。
2.欣赏儿歌-秋叶
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
(提示幼儿试着用儿歌里的话说)
3.全班幼儿跟随老师念儿歌,
教师可利用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熟记儿歌。
兼顾全体幼儿基本会朗诵。
4.让幼儿戴上头饰,扮演秋风,随配乐朗诵《秋叶》,
师幼共同表演,动作根据儿歌自编。
5.引导幼儿将《秋叶》的内容画下来,可听录音作画,并可发挥想象,增加有关秋天的情节
?秋叶》
秋叶跟着秋风,
悄悄溜出家门。
秋风吹口哨,
秋叶把舞跳。
转转转,转上天,
摇摇摇,摇下地。
累坏了,躺在地上睡一觉。
秋叶飘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欣赏、会观察秋天的树叶飘落的自然现象,感受秋天的美,有一定的想象力。
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汇:飘落、爬、躺、坐、游、藏等。
3、感知落叶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到户外观察秋季景色,进行拾落叶、观察秋天?
2、小猫头饰每人一个,小老鼠图片若干张。
3、利用教室场景。
三、活动过程
1、谈话:"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呢?"(幼儿自由交谈后,教师交代故事名称)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能认真倾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这是活动的重点,能力强的幼儿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中等的幼儿回答较简单的问题。能力弱的幼儿能复述其他幼儿的答案。从故事中学习动词也是一个重点。能力强的幼儿能学以制用,能力弱的幼儿能知道并初步理解词义。
1)秋风起了,树叶是怎样从树枝上落下来的?
2)树叶分别落在了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3)学习动词:找出故事里运用的动词,并通过做动作、学说话加以体会和理解。
4、启发幼儿想象。
这是活动的难点:教师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能力强的幼儿要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象。能力弱的幼儿能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象。
1) 树叶还会落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情?
2) 小朋友想用树叶做什么?
5、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树叶飘落的景象,组织幼儿拾落叶,进行创编活动。
活动反思:
?秋叶飘》是一篇散文,为了让幼儿对散文又一个完整和美的欣赏。我自制了一副图画,通过对图画的操作来演示秋天落叶飘的感觉。活动中幼儿对散文内容的理解还是比较的好,能从图画中理解散文内容,能大胆的回答:“秋叶落在哪里了”“谁来了?”“是怎么来的”同时还带领幼儿用动作来学一学落叶飘、小虫爬、小蚂蚁爬、小鱼游,很好的理解了动词“飘落、爬、游”。唯一不足的就是,自制图画的尺寸有点小了,整个画面有点挤。
秋叶飘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正值秋天,幼儿对落叶比较熟悉,平时的生活中也能看见,而且儿歌“秋叶”篇幅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语言动态感强,有一定的节律。通过欣赏诵读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儿歌语句简短而有重复,在朗诵中体验儿歌的意境。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激发欣赏及朗诵儿歌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在创造性的表演中想出和做出大家都感到快乐的动作,能自然热情而主动地交流感情并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积极解难。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秋天落叶的美与小动物的情感,学习儿歌,并根据儿歌的结构仿编儿歌。
难点:迁移运用根据儿歌的结构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录音带,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欣赏《秋叶》,引出课题。
1、组织幼儿观看教学挂图《秋叶》,通过挂图让幼儿了解儿歌的大致内容,通过提问让幼儿讲述看到的内容,既感知了儿歌,又提升了说话能力。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都有哪些小动物?
2、通过教学录音带让幼儿再次欣赏《秋叶》,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感受。
(二)深入感悟,学习儿歌。
儿歌共有六句,其中第二句至第六句结构相似,只是句首主语小动物和句尾宾语不同,言语简洁生动,有利于儿歌句子的学习。
1、老师完整朗诵一遍儿歌,边朗诵边指着图片。
2、幼儿学习儿歌。请幼儿边看图边跟着老师朗读。
3、分组和个别幼儿朗读,并尝试边读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4、师幼游戏读儿歌,教师读前半句,请幼儿对上后半句。幼儿兴趣大增,同时也加深了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5、教师将已经记住的儿歌内容图片收起来,幼儿朗诵儿歌,检验学习效果。
(三)尝试仿编儿歌。
1、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喜欢落叶,它们会把落叶当成什么?老师示范仿偏儿歌一句,并板书 :秋风起,(落叶飘),( 小蝴蝶 )说,这是我的(舞伴)。
2、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根据儿歌的结构继续仿编儿歌,鼓励幼儿说出和儿歌内容不一样的小动物,看到秋天的落叶,会把落叶当做什么,让幼儿说出多种答案,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板书仿编的儿歌内容,并让幼儿朗读,体验仿编儿歌的成就感。
4、扮演角色,表演儿歌。让幼儿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片,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说给对方听。
教学反思
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席鼓励表扬的语言、动作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改进的方面:
1、 教师自己的提问设计还要更精练,简单,让幼儿一听就懂。
2、课堂教学中当孩子们的回答,有点跑题的时候,自己有些急躁,语言组织也不严谨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取长补短,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