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歌的教案推荐7篇
编写教案是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重要手段,制定生动有趣的教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风儿歌的教案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风儿歌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认简单的图谱,学敲《新年到》的鼓点。
2.在谈话中,学念童谣的过程中,感受新年欢乐气氛。
3.在游戏中学会敲鼓,提高幼儿学敲鼓的兴趣和增强对音乐的节奏感。
活动准备
竹鼓、鼓棒、图谱。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一)教师示范性打节奏,幼儿模仿。
(二)与小鼓做游戏:鼓声响,跳的高,鼓声轻,跳的低。
(三)可以随鼓声的轻重、快慢,幼儿做不同的动作。也可以让幼儿来想象一下快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慢的时候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二、学习童谣
(一)谈话
1.小朋友:“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将迎来一个最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嘛?”
2.在新年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人们又是怎样来庆祝新年的呢?
(二)学年童谣
1.教师完整念一遍。(进行相应的提问)
2.幼儿一句一句跟念数遍。
3.幼儿完整的念一遍。
三、学敲鼓点
(一)出示图谱
请幼儿来说说每个符号的敲法,请个别幼儿来示范。
(二)幼儿自由练习
请幼儿看着图谱先自由练习一下。教师巡视、观察。
(三)交流、讨论
请幼儿把自己在练习中的难点说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教师梳理、集体练习
在幼儿自由练习的情况下,教师及时梳理出幼儿的难点,进行集体教学。
1.分句教学。
2.难点重点分析。
四、幼儿表演
幼儿一边看图谱,一边念童谣,进行竹鼓表演。(要求动作尽量准确,要有敲鼓的`架势。
五、延伸活动
与小鼓做抢椅子游戏。
课后反思
1.在开始部分采用游戏导入,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在这一环节巩固幼儿已学的节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2.在学敲鼓点环节,先集体复习每个符号的敲法,然后让幼儿自由练习,从中发现自己认为的难点,再集体梳理,这样幼儿在学习鼓点就不会那么被动,而是主动的来克服难点。在整节课中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有很好的体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大环节比较清晰,但是承上启下的语言不够精炼。重点提问不够突出,幼儿难点回答到点上来。在认识单个的鼓点符号上,部分幼儿掌握的比较好,有部分幼儿在自由练习时不知道做什么事情了。没有达到预期想象中的效果。
风儿歌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儿歌名称,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会念儿歌。
2、能口齿清楚、语言连贯、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活动重点活动难点
能口齿清楚、语言连贯、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课件、电视机、电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家庭小主人”的含义
1.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都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
2.引导幼儿说:“爸爸在做什么的时候,我怎么样。”
3.小结:原来我们小朋友在家都很关心爸爸妈妈,是个家庭小主人。
二、播放课件,完整的欣赏儿歌
1.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我是家庭小主人》。我们一起来听听儿歌中的小朋友是
怎么帮助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做事情的?
2.播放课件,教师完整的朗诵儿歌
3.幼儿集体欣赏
三、分句播放,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儿歌内容。
1.儿歌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帮助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呢?
2.个别幼儿完整的朗诵。
3.集体幼儿完整的朗诵。
4.完整播放课件,集体幼儿完整的朗诵。
5.分角色,分组表演。
四、结合生活,鼓励幼儿大胆的仿编
1.妈妈洗衣服,小朋友还可以帮忙做是你事情呢?你会用儿歌里的话来说一说吗?
2.个别幼儿仿编后半句。
3.如果你当家庭小主人,你会怎么来帮爸爸妈妈呢?
4.还有谁来大胆的说一说呢?
5.鼓励幼儿完整的仿编儿歌。
风儿歌的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情景表演,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儿歌表达的情感,学习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儿歌,,初步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3、发准“穿”、“说”、“桌”、“少”等翘舌音。
3、了解儿歌的含义。
3、鼓励幼儿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二、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人物图片(妈妈、爸爸、奶奶)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能根据情景表演,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活动难点:发准“穿”、“说”、“桌”、“少”等翘舌音。
3、3、指导要点:利用图片助幼儿记忆诗歌内容,朗读时提醒幼儿注重表情和节奏,发准“穿”、“说”、“桌”、“少”等翘舌音。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情景表演。
导入语:我们升中班了,小手真能干,会自己做很多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都会做些什么。
(1)第一位表演:穿衣、洗脚。
(2)第二位表演:擦桌、扫地。
(3)第三位表演:浇花。
教师分别按组提问,用句式“我会xxxx”说一句话。
2、学念儿歌。
(1)、教师示肥读。(出示挂图)
提问:宝宝对妈妈说了什么?(妈妈你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
爸爸说了什么?(爸爸你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
对奶奶说了什么?(奶奶你别说我小,我会给花把水浇)
(2)、跟着老师完整地朗读儿歌。(出示人物图片:妈妈、爸爸、奶奶)
(3)、发音练习。(教师边做动作边进行发音示范,引导幼儿发准“穿”、“说”、“桌”、“少”等翘舌音。
(4)、集体朗读(要求幼儿边朗读边做动作)
(5)、分组朗读。
(6)、分角色朗读。
3、教师小结:我们长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助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今天,我们学会了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回家以后就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本活动的目标有三点:
1、能根据情景表演,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儿歌表达的情感,学习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儿歌,,初步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3、发准“穿”、“说”、“桌”、“少”等翘舌音。
语言课主要是多让幼儿开口说话,所以我更多的是让孩子们开口说、多读、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引导,让幼儿便于理解和感受。
本活动所设定的目标,基本上都达到了,而且幼儿表现得很活跃,很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很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儿歌。
风儿歌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体验小熊过桥以后的自豪的心情,增强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2.能根据诗歌内容用绘画、粘贴等方式制作简易的小图书,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体验当小作家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相关教师教学资源。
2.两三个竹子并排固定做成的“小竹排”。
3.裁好的白纸、小动物图片、小场景图片、水彩笔、剪刀、油画棒、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有秩序的依次走过“小桥”进入活动室入座,提示幼儿讲一讲自己过桥有什么感觉?自己还知道什么样的桥?
1.逐幅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创造性的讲述诗歌内容。
引导语:
(1)小朋友看这条河上架着一座什么桥?
(2)小朋友想一想小竹桥走上去会有什么感觉?
(3)大家猜一猜谁会来过桥?
(4)原来是小熊来了,小朋友看小熊过桥害不害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看见小熊走在桥上摇摇晃晃, 谁看见了?他们会怎样笑话小熊呢?
(6)这时,要是有人来帮帮小熊就好了,大家猜一猜谁会来呢?
(7)啊,原来是鲤鱼,鲤鱼有什么办法来帮小熊过桥呢?
(8)鲤鱼不能来扶小熊,只能鼓励小熊勇敢些,不要怕,眼睛看着前方,你们看,小熊是怎样向前走的?
(9)小熊过了桥心里高不高兴?小朋友是怎样看出来的?鲤鱼高不高兴?鲤鱼高兴
是什么样子?(在此过程中让幼儿尝试学小动物们的表情、动作)
2.逐次展示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尝试用规范的句子来编诗歌。
引导语:
(1)刚才,我们一起编了一个很好玩的故事,我们给这个故事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幼儿讨论)
(2)我们还可以把“小熊过桥”的故事编成一首儿歌,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3)(提出要求)小朋友编的时候,要把这个故事内容说清楚,语言要简练,每一句的字数要一样多或差不多,读起来还要非常顺口。(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编前半部分,引导幼儿掌握创编儿歌的方法)
3.让幼儿分成两组看桌子上的图片,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做排图游戏,集体创编诗歌的后半部分。
(1)提示幼儿按小熊表情样子的不同,看看哪张图片应该放在前面编?
(2)师生共同讨论幼儿自己创编的诗歌,纠正不顺口的地方。
(3)幼儿集体朗读编好的诗歌,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情景表演:教师利用小竹桥的道具,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根据诗歌的第一段内容进行现场表演,着重表现小熊站在桥上左右摇晃、不敢过桥的样子。
请幼儿也来真实感受小竹桥的特性,然后进行表演,鼓励幼儿与教师表演的不一样。
(三)利用教师教学资源学习朗诵诗歌内容,进一步体验诗歌的情感。
1.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诗歌。
2.可根据需要设计提问:小熊过桥遇到了什么困难?当他遇到困难时,乌鸦、河水是怎样做的?谁鼓励了小熊?小熊是怎样过桥的?
3. 幼儿有表情的跟随教师教学资源朗诵诗歌,体会作品语言的优美、明快,加深对情节的印象。
4. 引导幼儿理解,朋友有困难是需要帮助的,而帮助别人也是件快乐的事。
(四)集体制作图书。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一本书应该有什么?(封面、封底、页码等)封面上应该有什么?(书名、作者等)
2.提出建议:将诗歌内容制作成图书,怎样分工?(一人一句话)怎样制作呢?(可以画可以粘)怎样合作完成?(分小组)
3. 循环播放诗歌,幼儿分组合作制作图书。教师提示幼儿:每组中有做封面的、封底的,有做每句诗歌的,有编页码的,有构图的、有涂色的,有装订的等。
(五)小组之间交换欣赏自制的图书,体验当小作家的成就感。
(六)活动延伸:幼儿可将自己制作的小图书投放到阅读区,供全班幼儿欣赏和分享阅读。
风儿歌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欢快旋律,会用活泼跳跃的唱法歌唱。
2、会使用简单的动作表演歌曲。
重点:
用活泼跳跃的唱法歌唱。
难点:
用简单的动作表演歌曲。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过年的'意识经验,钢琴伴奏,图谱。
活动过程:
1、谈话:快过年了,为了庆祝这美好的时光,刘老师现在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小耳朵竖起来听好了哦,等会我来提问,看看哪个小朋友听得最认真。
2、教师演唱一遍歌曲。
提问:小朋友们从这首歌中都听到了什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依次出示图谱。如果回答不完整教师再唱一遍,直到把图谱出示完整。
3、幼儿看着图谱说唱歌词,根据音乐伴奏学唱歌曲三遍。
第一遍:我们看着图谱,跟着音乐,大家跟着我小声地一起唱唱看。
第二遍:刘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真棒,唱的真好听,那如果能把声音再放大一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一遍。
第三遍:真棒,好多小朋友都学会了呢!但是有个别小朋友还不是太熟练,我们大家一起教教她们好吗?(好)声音大点让他们听到哟!
哇,你们真是厉害,给自己鼓鼓掌。
4、请男孩子女孩子分别唱。
那现在请我们的男孩子站起来唱一唱,让刘老师听听谁唱的最棒。掌声给我们的男孩子唱的真棒。
请我们的女孩子站起来唱一唱,我相信你们能比男孩子唱的好听。女孩子也真棒,掌声给她们。
那刘老师把我们的图谱拿走,看看你们是不是很能干,也能唱的很好?集体再唱一遍。
5、鼓励小朋友大胆想象,给歌曲创造简单的动作。
---师:你们唱得真好听,好听的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就更优美了,你们用小脑筋想一下,我们怎么来给这首歌配上动作呀?
---你们编的动作真好看,老师帮你们把好看的动作编到歌曲里跳给你们看,你们想学吗?(想),那请小朋友帮刘老师唱歌,我来跳舞好不好?(好)
教师表演新年到。
刘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也悄悄跟着我跳了呢!那现在让我们学学看。
师幼表演新年到。
这一遍刘老师发现好多小朋友跳的真好看,还有几个动作不太熟练,没关系,相信你们能行的,我们再跳一遍好吗?(好)
师幼再次表演新年到
我发现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会就学会了呢!那刘老师请四位小朋友上台来展示一下,有谁呢?小朋友们举手上台表演。
6、幼儿展示表演给家长。
师:真好看,我们一起去邀请爸爸妈妈,大家一起来庆祝新年。
幼儿主动邀请家长参与歌舞活动,把好听的歌曲送给他们。
过新年呀咚咚咚锵35 32 1 233 33 3 0
喜洋洋呀咚咚咚锵35 32 1 322 22 2 0
敲锣打鼓放鞭炮66 63 55 5
小朋友们齐声叫66 63 55 5
新年到新年到3 21 5 06 5 1 1
风儿歌的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组织幼儿玩手影游戏,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创编手影儿歌。
2、在创编儿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光和影子的关系,没有光就没有影子。
活动准备:
1、投影仪一台,节目《小孔雀》
2、字卡若干,录音机、磁带
3、课前引导幼儿变手影,产生对手影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语: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看的节目,小朋友想不想去看?(进场)
2、看节目《小孔雀》并提问:
(1)刚才的节目里表演了谁?
(2)用什么表演的?
(3)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小结:手影真有趣,我们来玩手影游戏。
(二)基本部分:
1、玩手影游戏,并引导幼儿创编手影儿歌。(结合提问)
2、教师小结:小朋友在玩手影中不知不觉编了一首好听的手影儿歌,下面听老师念给你们听。
3、朗诵复习所创编的儿歌。
4、教师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玩手影游戏,小朋友还编了一首好听的手影儿歌,你们真棒!
(2)儿歌的名字叫什么?我们一起来念给客人老师听。
(三)结束部分:
让我们出去找太阳公公做游戏吧!(听音乐出场)
2、小班语言创编活动亲一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发现用两种不同的物品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尝试固定的句型进行描述。
2、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安静倾听他人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相关的小图片若干;供幼儿操作的材料几种,如:小铃、杯子、小碗、勺子等。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碰一碰的游戏,对物体碰撞所发出的声音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感知、理解句型
1、出示图片两只小手,引起幼儿的兴趣师:瞧,这是什么呀?对了,是两只小手,你看看小手在干什么呀?
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尝试用以下句型:小手亲小手。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相结合。
2、探索小手亲一亲之后所发出的`声响,初步感知句型。
师:小手亲小手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然后再来告诉大家。
幼儿自由探索。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注意象声词的合理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试着用完整的句子来描述:小手亲小手,拍拍,拍拍拍。
二、进一步巩固句型我的小手亲得可真开心,现在我的小脚也想来亲一亲了,你们的小脚想不想也来亲一亲?(出示小脚的图片),我们的小脚可以亲什么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小朋友自己来做做看。幼儿分散活动,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在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之后,教师出示"地板"图片,问:你们看,老师的小脚亲了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观察,并鼓励幼儿用刚才学过的句型来讲述:小脚亲地板,咚咚,咚咚咚。集体练习结合个别练习。
三、借助游戏"亲一亲"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创编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亲一亲所发生的有趣事情。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桌上有什么?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有杯子、碗、勺子、铃铛、积木等。今天,我们帮他们也来找1个好朋友亲一亲,好吗?
1、提出游戏规则:每个小朋友找2样东西,让它们也来亲一亲,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
2、幼儿第一次操作,尝试。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3、启发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活动,引导幼儿用刚才学到的好听的句子来说。师:你用什么东西亲的?它们发出什么声音啊?
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自己的活动,鼓励其他幼儿一起来学说他的话。如:杯子亲杯子,当当,当当当。勺子亲勺子,叮叮,叮叮叮。小铃亲小铃,叮叮,叮叮叮。小棒亲小鼓,咚咚,咚咚咚。根据幼儿的回答,适当出示相匹配的图片。
4、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玩具,在玩玩、听听、讲讲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句型,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四、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家把这个好玩的游戏表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再去试试家里还有哪些东西亲一亲之后也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活动反思:
?亲一亲》是一首游戏化的儿歌,在活动中,幼儿对活动内容较感兴趣,在活动小脚亲地板时,孩子们情绪较激动,咚咚的亲个没完,活动秩序稍显混乱,于是我引导孩子继续观察图片,当时有些幼儿注意力马上集中过来,个别幼儿看到小朋友都认真听讲了,也自觉地专注下面的活动。活动效果不错!
风儿歌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有节奏的朗诵儿歌,掌握“附点”朗诵的方法。
2、能在图片和游戏的提示下,学习续编儿歌。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儿歌与游戏融为一体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老鼠、猫的大图片各一张,小图片若干张:小老鼠、小眼珠、小牙、八字胡。
2、儿歌教学图一张,并注意附点的使用:横线就是代表“附点”。
3、游戏音乐《小花猫和小老鼠》的磁带一盘。
4、小锣鼓一只。
5、节奏卡一张:
活动过程:
一、节奏游戏“小花猫学唱歌”,为“附点”儿歌的朗诵做好准备。
1、(幼儿戴上小花猫的头饰,老师扮演主人)师:小猫们,你们会唱歌吗?(会)那请你们唱首歌给主人听听。(幼儿自由学猫叫)
2、幼儿单独学猫唱歌,听好老师敲打锣鼓的鼓点节奏。
3、根据节奏图,重点练习“附点”唱歌法:喵——喵喵喵喵。
二、观察老鼠图片,说说老鼠的长相。
1、师:嗯!今天小猫们的表现都不错,主人我特别高兴。今天的午餐奖励你们吃“爆鱼”,好吗?(好)请这只小猫把那碗油拿过来。
2、(幼儿拿过来一只空碗)师:咦!碗里的油呢?油到哪里去了?(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师:幸亏我在房间里装了一个摄像头,来,我们一起看看被拍下的照片,究竟是谁偷吃的油?
4、(出示老鼠的大图片)师:小猫们,是谁偷吃的油呀?(老鼠)可恶的老鼠,快仔细看看它的样子,今天晚上谁能把它捉住,这就是冠军小猫。
5、幼儿说一说老鼠的主要特征,教师有意识地提示幼儿观察老鼠的眼睛、小牙、八字胡。
三、学习有节奏的朗诵儿歌,注意“附点”处的朗诵法。
1、(出示儿歌教学图)师:主人我把这只老鼠的长相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一起来听一听。
2、提问:老鼠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语言回答问题)
3、欣赏老师朗诵第二遍,边朗诵边贴上小图片:小老鼠、小眼珠、小牙、八字胡。
4、讨论:儿歌图中的`一条横线是什么意思?了解“附点”儿歌的幽默、滑稽。
5、幼儿多种形式学习朗诵儿歌:
(1)幼儿跟老师完整地朗诵儿歌,注意“附点”处的朗诵法。
(2)幼儿加上动作朗诵儿歌。
(3)幼儿与老师互动朗诵:老师念前两个字,幼儿念后三个字,其次相反。
(4)个别幼儿朗诵儿歌,老师用鼓点加以伴奏。
四、通过讨论和游戏的验证,尝试续编儿歌。
1、师:小猫们想想看,这首儿歌念到这里有没有结束呢?老鼠出来偷东西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说说)
2、游戏验证“猫捉老鼠”,体验猫的厉害、老鼠的害怕,为续编儿歌做准备。
3、师:以前我们都是用爪子去抓老鼠,今天我们换个方法,用我们的歌声去吓唬吓唬老鼠,好不好?(好)
4、(出示节奏卡)跟老师一起朗诵:一——只小花猫,喵——喵喵喵喵。注意语气的力度,要尽量可以吓倒老鼠。
5、师:老鼠听到这样的猫叫声,会怎么样呢?(害怕、吓死了)如果你是老鼠,请你来表演一下“害怕、吓”的动作、表情。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