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人员优秀事迹6篇
我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强调段落层次分明,优异的事迹材料是能充分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坚韧和毅力,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抗疫人员优秀事迹6篇,感谢您的参阅。
抗疫人员优秀事迹篇1
自2月2日接到通知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11名志愿者便前往滨江新区长林社区配合当地同志开始了他们的.防疫抗疫工作。他们中有年逾50的“老革命”、也有刚刚入职的“小同志”;有年富力强的“大丈夫”、也有敢打敢闯的“巾帼英雄”。
2月3日,第一轮入户调查和宣传工作开始了。此时正值疫情高发期,家家门庭紧闭,叩门时要么半天无声、要么大声一句“搞么子的!”面对群众的不理解,52岁的钟涛不停地往返于门房和楼栋间,一遍遍地敲门、打电话,直到业主理解配合调查为止,一天下来衣衫已经不知道被汗水浸湿了几次。陈瑞静,一名年轻的“90后”,听说一位同志因交通受阻无法参加时,便主动请缨承担长林安置小区25户近100人的入户调查工作。该小区属无人看管小区,人员混杂,没有基础数据,入户难度大。陈瑞静没有半点怨言,耐着性子挨家挨户敲门,逐一宣传解释。在她的努力下,长林安置小区是该社区中最早一批完成入户调查任务的小区。
随着疫情的发展,第二轮疫情防控大走访大排查工作于2月8日启动。这一轮的走访排查将居民的健康状况纳入调查范围,要求更高,内容更细,任务更重。为更好地完成调查任务,退伍老兵燕晓军同志自掏腰包购买红外线测温计,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逐门逐户地为居民测量体温,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住户。年强的小伙熊鑫负责洪森新世界61户195人的摸排工作,是所有摸排任务量最重的,涉及到的外地返乡人员也最多。为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结果精准,他在完成入户任务后,还需要认真核对体温数据,反复确认摸排结果,经常到夜深了才回家。
2月9日,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全县对住宅小区、家属区实行更加严厉的“211”管制措施,凭临时通行证出入。元宵节当天,为了不影响电信和发改局家属区42户住户正常出入,志愿者陈鹏、王慧敏互相配合着,把刚刚到手的临时通行证加班加点地送到每位住户手上,直到6点半才在家人的催促中回到家中欢度元宵。
这些只是自然资源和规划和规划局志愿者们的工作瞬间,他们全身心地为滨江新区疫情防控工作奉献自己心血。他们聚在一起,为了那共同的目标——“疫情早点结束,春暖花开的日子早点到来!”
抗疫人员优秀事迹篇2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截至2月15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6249例,其中武汉市39462例。
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出征——
截至2月14日,全国各地向湖北已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军队共派出3批次4000余名医务子弟兵。
谁没有自己的亲人,谁不知道平安的可贵,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和时间赛跑,同病魔决战,与死神较量,他们毅然决然告别家人,挥别家乡,义无反顾冲上火线,冲上战场!
火速驰援 共克时艰
除夕之夜,这样一张照片刷屏: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女兵扭着头、抿着嘴,挽起袖子打针。
这名女兵,是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丽;照片的场景,是医院安排大家打用于提高免疫力的胸腺肽。此前,刘丽已在机场过了安检,准备去看女儿。但接到通知,她立即返程,当晚就赶往武汉。
出发前,刘丽只是给妈妈打电话说有任务需要驰援武汉。七天后,口罩和护目镜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这张照片又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妈妈才知道,她是到了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
勒痕在女儿脸上,疼痛在母亲心里。妈妈哭着打电话来问你的脸还能恢复吗?刘丽却满不在乎:当然能,我还是你漂亮的乖女儿。
经中央军委批准,除夕夜,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乘坐军机出发支援武汉。医疗队中,有不少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医护人员。
武汉市民刘朋说,人民子弟兵来了,胜利就不远了!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今年才22岁的朱海秀,是中山三院首批23名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朱海秀在汉口医院隔离病区上班,需要提前一小时去医院穿好防护服;工作中,防护服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下是满满一层雾气,但仍然一刻不肯停下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从祖国各地向武汉集结。
我们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你们哪个医院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
加油!
加油!
2月7日晚,武汉天河机场。紧急驰援武汉的山东、四川2支医疗队在此相遇,相互致意。
山川磅礴任风雨,砥砺同袍抗疫情。除了东齐鲁西华西,还有北协和南湘雅,中国医学教育四家百年老店尽锐出战。
在武汉当地,有6万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1.5万余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不要急不要急,在医院门口稍等,我马上安排人出来接。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连接了8个电话。到现在,他已经在疫情中坚守近两个月,常常是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各种工作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应接不暇。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全部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雷厉风行,是同事评价他时说的最多的字眼。
因为,我的时间不多了。其实,张定宇自己,也是病人。2018年10月,他被确诊患上了渐冻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身体会慢慢萎缩直到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张定宇的妻子,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前不久,她突然觉得呼吸有些喘。她悄悄去查了淋巴细胞,很低;检测核酸,阳性;肺部ct,显示已被感染。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她。
好在,妻子最终康复。我很内疚,连自己的家人也无法保护。我更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我们结婚28年了,和很多担心病人的家属一样,我也只是个普通的丈夫。张定宇说。
争分夺秒 生死竞速
2月12日上午11时许,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护士吴亚玲悄悄走出了工作区。在员工通道的一个角落,她拨通了家人的视频电话——她要见母亲最后一面。
千里之外,昆明跑马山殡仪馆遗体告别厅,吴亚玲母亲遗体告别式正在进行。前一天,原本健康硬朗的母亲突发疾病过世。她把悲伤压在心底,偷偷痛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吴亚玲还是像往常一样上班。今年44岁的她,2008年赴汶川抗震救灾,2014年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在火神山医院,她的工作是监督每一名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是否做好防护。同事们都说,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医护人员要实现零感染,全靠她了!
虽然失去至亲痛彻心扉,她依然擦干眼泪回到岗位。吴亚玲和她的战友们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我会继续把我的工作做好,不胜不归!她说。
忠孝两难全。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像吴亚玲这样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的,还有很多。
汉口医院,是武汉市最先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三家定点医院之一。该院距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仅4公里,抗疫期间承担着巨大诊疗压力。
2月8日,是武汉市汉口医院副院长王琼娅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后的第二天。得知消息后,许多同事没忍住眼泪,甚至打电话来大哭。但她却反复强调我还好。
1月22日,王琼娅的丈夫、汉口医院放射科副主任韩家发被确诊新冠肺炎住院。住院后,韩家发一度高烧至40.7度,伴发急性呼吸衰竭。好在目前病情逐渐好转,已经稳定下来。
在查房时,王琼娅曾经顺带探望过丈夫两次。我问,你怎么样?他因为高烧不太清醒,就点点头,意思是让我放心。在那之后,王琼娅再没有陪在丈夫身边。我真的没时间去看,而且还要浪费防护服,我舍不得。她更相信,有同事的专业救治,丈夫能挺过去。
有这样忙的父母,11岁的女儿早就已经习惯自己照顾自己。春节前,为了治病救人,夫妻俩早早送走了孩子。那天早上,我把她喊起来,告诉她要收拾行李,之后会有亲戚把她接回老家。王琼娅有些愧疚,亲戚来接孩子时,她正在医院工作,都不知道女儿究竟是几点离开的。
直到现在,王琼娅和女儿也没怎么联系。没必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事,她的年龄承受不起。王琼娅想着,孩子能回到农村住一阵,还能锻炼自理能力,期待女儿回来时能更懂事。
每天,王琼娅要做的事情繁多复杂,不仅要负责统筹指挥全院患者医疗救治工作,还要参与全院重大抢救、会诊、查房工作,和普通医护人员一起守在一线。
我老公被感染之前,已经有同事被感染了,也许有一天我可能也会被感染,但在抢救生命面前,作为医生,我要负起责任!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琼娅曾经这样表态。
2月16日,记者从汉口医院党办了解到,王琼娅已经确诊,目前正在治疗中。
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716例;其中,湖北医务人员确诊1502例(含武汉1102例)。
但,没人当逃兵。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虽然是同一个科室,医生余平和妻子李叶子却很少见面。急诊中,难以做到绝对防护,好多同事都倒下了,但我们从没有想过退缩。余平说,为保证安全,两口子也相互隔离,只是在每天交接班时,才透过防护服相互问候。
李叶子最盼望的,是与丈夫一起轮班的日子。虽然两人要在人群中寻找半天,仔细辨别举止姿态才能发现对方,但是只要能见到,就是一种幸福。
心疼化为行动。2月14日,余平给妻子准备了一份别样的礼物:科室刚发的防护服和n95口罩。这个特殊的情人节,我们都要好好的!礼物奉上,请笑纳。余平在给李叶子的表白信中写道。
众志成城 期盼凯旋
我的心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正如这首诗中写的那样,白衣战士在前方鏖战,他们的家属也在后方默默支援。
从您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我也明白了我的责任是什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像您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您是我的骄傲!2月10日,曹宇泽给爸爸曹志刚写了一封长信。
曹志刚,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批投入战斗,成为医院专家救治组成员。会诊电话常在半夜打来,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沉。现在,曹志刚已经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他还承担着院前急救任务和周边地区发热病人转运任务。
这是给我的最高奖励,心里暖暖的……曹志刚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算是给儿子的回信。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彭渝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她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处长、主管护师。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彭渝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这个春节,彭渝原本计划和丈夫回老家看望双方父母。接到驰援命令后,已在医院连续值班4天的她,没来得及回家就踏上了征程。我不想让家人大过年为我牵挂。
被蒙在鼓里的丈夫,几天后还是从电视新闻中发现了她的身影,给她发了微信。等彭渝再打开微信,其中有丈夫发来的叮嘱:媳妇,见字如面:太了解你的脾气,又是一次艰苦任务,望规范操作,把握流程细节,切勿粗心莽撞,沉着冷静。你是我妻也是战友,务必牢记初心如磐,使命在先,盼早日凯旋。
字数寥寥,却深情几许。彭渝哽咽了,我们是心灵相通的。
5日,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小伙李明(化名)严重呼吸衰竭症状频现。这里,同时是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所接管的重症医学病区。上呼吸机!随着主治医师丁欣一声令下,在场医护人员各就各位,开始抢救。经过治疗,李明现在已经好转。说起从死神手里把病人抢回来的过程,丁欣感慨: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很多病人,就是因为治疗过程中一个细节没有把握好,而功亏一篑。
icu里的治疗,从来都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可以完成,需要整个医疗团队同心协力。工作量最高的时候,32张病床用了28台呼吸机,医护人员从icu出来时衣服都已经湿透。丁欣说。
你们,守护着每个企盼着击败疫情的我们。作为师弟师妹,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使命。你们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一节生动形象的课。你们今天的选择,也将会成为我们追寻的方向。元宵节这天,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全体学生向他们的师兄师姐,发出了最真挚的心声——愿你们整整齐齐地出发,整整齐齐地回来!
在全国白衣战士们的齐心协力下,截至2月15日24时,湖北全省新冠肺炎患者累计治愈出院5623例。
抗疫人员优秀事迹篇3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一场疫情防控战全面打响,医院快速响应,周密部署,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她责无旁贷承担起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艰巨任务,在医院的安排下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参加疫情防控的各项操作流程,反复操练并掌握,做到人人过关,充分保证了救治病人的过程中有过硬的技术。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关键时刻,作为共产党员的她早已做好了冲锋陷阵的准备,没有半点的犹豫和退缩,她身先士卒,主动“请缨”投入到这场“疫情阻击战”中。
隔绝的是疫情,传递的是温暖
在隔离观察病房里,她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我们无法看清她青春的容颜,但总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每天,全程指导隔离病区工作、检查进出隔离区医护人员防护措施是否准确到位、实时掌握隔离患者情况、对隔离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被隔离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提供患者的日常生活所需、给予每位护士心理及生活上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愈是艰难险阻,愈显担当作为
年三十前夕,隔离观察病房里来了一位从武汉返蓉的女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症状,留观期间情绪表现得尤为焦虑和紧张,状态极差,为缓解患者的孤独恐惧感,她把患者当做家人,嘘寒问暖,耐心沟通疏导,无微不至的精心陪护。
即使再忙、再累,隔离观察病房里的每一个工作流程和细节她都是亲力亲为。1月25日,当患者病情好转,经过医疗专家组对患者进行会诊,且患者血样核酸检测为阴性,确定将该患者排除隔离之后,她还在隔离观察病房指导着终末消毒。
面对肆虐的疫情,虽然暂时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但她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战疫一刻不停,她就会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做好迎战准备。她深知这场艰巨的“持久战”需要加倍博弈,方能取胜,她说“:只要病毒一刻不退,我就要时刻坚守好岗位”。
爱是责任担当,亦是奉献之歌
脱下防护服回到急诊科,她还要面对忙碌繁杂的门诊、急诊工作……事无巨细,大大小小,一样不能拉下。她就像一个临危不惧的女战士,奔忙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抢救室、隔离观察病房之间,哪里需要她就在那里,没有怨言、没有观望、没有彷徨,有的只是义无反顾的付出和无惧无畏的勇气与担当。
三十五岁的她很年轻,却有着一颗炽热的医者仁心。三十五岁的她很平凡,却蕴藏着无惧无畏的勇气和决心。正是这千千万万个的她,共同护佑着祖国人民的幸福安康。
她,是我们身边最可敬的白衣天使!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是抗疫中最美的逆行者!
致敬!逆风前行中最美的你,感恩有你!
抗疫人员优秀事迹篇4
——把好ct这道关,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我们早一点发现异常,患者治疗就能再快一步。2月15日凌晨,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一楼的放射科,依旧灯火通明。两台开动了一天的ct机,还在持续运转,科室主任陈志勇和他的团队也一刻不曾停歇。
两张方桌,一台机器,这里是陈志勇的抗疫战场。他的职责是为患者核阅ct片,及时给临床诊断疑似和确诊患者出具诊断依据。核阅ct是病情评估的第一道关口。陈志勇说,把好这道关,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每天的工作量起码是400人次,最高的时候超过500人次,是平时的两倍还多。陈志勇介绍,目前科里医师每天平均工作18小时,夜班时,为了避免脱穿防护服,常常一整夜不喝水不休息。
陈志勇说,有的病毒早期藏得很深,会捉迷藏,ct上只有几毫米大小的淡薄稍高密度影,这就需要医生细心甄别。由于潜伏期的缘故,按照诊断要求,每名患者至少会接受两次拍片检查,多的则有四五次。在高强度的磨炼下,陈志勇他们练就了快稳准的验片本领。每名患者的ct图像基本都有400多幅,我们要在3分钟左右看完,并给出诊断结果。陈志勇说,放射科ct影像的诊断结果,病人一般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就能拿到。以最快速度、最准确的诊断,第一时间报告给临床科室,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才能尽量避免候诊大厅交叉感染。
在陈志勇看来,尽管压力很大,但必须甄别好每一幅图像,绝不能让病毒突破防线,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白色病灶。
采访接近尾声,放射科里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又来了新的ct,我得快点去核阅了。陈志勇说。
抗疫人员优秀事迹篇5
我们早一点发现异常,患者治疗就能再快一步。2月15日凌晨,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一楼的放射科,依旧灯火通明。两台开动了一天的ct机,还在持续运转,科室主任xx和他的团队也一刻不曾停歇。
两张方桌,一台机器,这里是xx的抗疫战场。他的职责是为患者核阅ct片,及时给临床诊断疑似和确诊患者出具诊断依据。核阅ct是病情评估的第一道关口。xx说,把好这道关,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每天的工作量起码是400人次,最高的时候超过500人次,是平时的两倍还多。xx介绍,目前科里医师每天平均工作18小时,夜班时,为了避免脱穿防护服,常常一整夜不喝水不休息。
xx说,有的病毒早期藏得很深,会捉迷藏,ct上只有几毫米大小的淡薄稍高密度影,这就需要医生细心甄别。由于潜伏期的缘故,按照诊断要求,每名患者至少会接受两次拍片检查,多的则有四五次。在高强度的磨炼下,xx他们练就了快稳准的验片本领。每名患者的ct图像基本都有400多幅,我们要在3分钟左右看完,并给出诊断结果。xx说,放射科ct影像的诊断结果,病人一般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就能拿到。以最快速度、最准确的诊断,第一时间报告给临床科室,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才能尽量避免候诊大厅交叉感染。
在xx看来,尽管压力很大,但必须甄别好每一幅图像,绝不能让病毒突破防线,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白色病灶。
采访接近尾声,放射科里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又来了新的ct,我得快点去核阅了。xx说。
抗疫人员优秀事迹篇6
延迟婚礼主动请缨上抗疫一线
普外科90后护士陈xx,原定正月初十结婚,为了坚守一线抗击疫情,她主动推迟婚期,从正月初七开始便投入隔离病房紧张的工作中,同战友们并肩作战。作为年轻的护士,她说,进入隔离病房之前,我们都接受了严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接诊、检查、治疗及自我防护等一系列相关救治流程专业培训。当问及家人的态度时,姑娘腼腆着说到:我的家人也很理解我,既然医院需要我,定当不辱使命、坚守岗位。我和家人共同商量把婚期延迟,等这场战役结束,再来准备做最美的新娘。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xx护士因为长期戴口罩,鼻梁、耳背的皮肤都被压烂了,反复的洗手、消毒使他们的双手都开始皴裂,因为穿防护服如厕不便,她们甚至都不敢多喝水;同时进入感染科的xx大夫的妻子也是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士,因为工作两个小孩也只能留给年迈的父母照看了;李xx结婚不到十天就放弃婚假,到感染病区工作……
当前xx县人民医院隔离病房共有3名患者,其中1例为通渭县第1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其余2例均为医学观察患者。目前,3名患者病情平稳。
新春佳节,本是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日子,疫情无情人有情,正是有无数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防疫一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才多了一份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