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阅读心得5篇

时间:2024-09-04 14:05:34 分类:心得体会

写心得是表达心中的感受,启发而写的,大家都明白深刻的心得体会,能够看出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阅读经典阅读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阅读经典阅读心得5篇

阅读经典阅读心得篇1

近段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阅读经典阅读心得篇2

短暂而意义深刻的党课培训已经结束了,然而党的思想和具体的实践却永远学不完,做不完,接下来就是要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经过党课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党,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永远跟党走,并且增加了我——一名积极分子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其中一员的决心。

此次党课培训,让我明白从一个普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意味着党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作为学生党员应该是普通党员,应该用自己的言行表明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今天的学生党员,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学生党员应该具有时代的使命感,从而激发我们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肩负起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那么,怎样才能体现一名合格的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呢?我觉得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再三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可见,学习文化知识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要加强党性修养,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

总之,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培训,使我进一步的系统的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与理论,让我更进一步的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今后,我将更加认真学习这些科学理论,使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加强思想和世界观的改造,努力做到首先在思想上入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团结周围的人,带动他们一起来学习。我会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断的努力,不断地上进,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员。

阅读经典阅读心得篇3

校推广新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从我20xx年来到这所学校开始,就在听“新教育”的各种活动、理念。大致浏览了这本书才知道学校进行的各种活动源于新教育,比如晨诵、卓越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每月一个活动主题、营造书香校园等。新教育实验源于朱永新教授1999年读到一则故事萌发出对教育的理想,按我的理解,新教育实验就是有共同教育梦的一群人在探寻,在行动,这群人有教育管理者、老师、家长。

我心中也有这样的梦想,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新教育这样的目标:

(1)是学生享受成长的乐园;

(2)是老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3)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4)走出一条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路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我们的教育理想。

我们平凡的工作如何能撑起这样大而空的理想,我们的肩膀如何能担起这份重担。在一阵热血后我们剩下些什么?值得我思考。新教育的哲学基础就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这句话适合我,适合学生,也适合家长。而我作为老师应该坚持什么?具体行动是什么?对于新教育我应该改变些什么?这本书给了我答案:教师行为的改变,新教育主要是通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实现的。我要牢记这句话,平时教学的感触很多,大多都在办公室的闲谈中消耗了,说过算一遍,写下来才是专业发展,是教育的智慧,是教育的幸福。只有在多种形式的教育写作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才会有收获,才会有奇迹。

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才不是一句空话。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是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基础。我也常常在想:对于小学生,他的学习生涯才刚刚开始,如果不幸被列为差生的行列,孩子接下来几年的生活该有多灰暗,多没希望啊,他的精神状态会是怎样的?我的眼前立马出现了一棵即将晒干的小草,可叹、可悲啊!新教育强调的.是师生潜能的开发,我们不当蜡烛,我们自信能帮助这样的孩子,获得师生的共同进步。

新教育的四大改变,也是四个追求:

一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即教师脸上有笑容,追求教师充满激情的追求总结的发展;

二是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即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改变;

三是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都和书香校园关系密切。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四是改变教研的科研范式,我们的科研上不能影响决策,下不能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离现实教育问题越来越远,要这样的科研只是装门面。新教育理想下的科研关注鲜活的教育生命,怎么关注?

(1)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情;

(2)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

我读到这里,对新教育不在有雾里看花的朦胧感,感觉新教育不是哗众取宠的空理论,他从改变教师精神生活,改变学生生存状态出发,是校本科研的新范式,是属于走自己教育生活的新路子。

阅读经典阅读心得篇4

教委给每位老师都准备了《致青年教师》,让我们利用暑假好好读一读。书中写了很多关于教育教学的常识,和大家分享了很多我遇到的有趣的问题,让这些问题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感触很深,想和我们老师分享一下。

在书的序言里看到“对教师的职业生活负责”这几个字,我有点惊讶。虽然我只看了吴老师几十页的书,但我心里有很多感触: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们可以多思考。只有团结、正直、进取的集体才能激励我们前进;只有积极、正面、阳光的形象,才能给我们更多的发展机会。我们青年是真正想自觉维护这个集体、促进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力的力量。但是,一个优秀集体的整体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或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时时刻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和小事,从我做起,做好每一件事。

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些教育问题,比如“确实有学生难教”。每个人都有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成长环境也不一样。或多或少,一些体现了一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教学。这样的学生好像比以前多了,尤其是在一些非班主任的班级,这样的孩子表现越来越明显。以前我一直相信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当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时,往往会放弃自己的大脑,想尽办法证明自己能很快改变他(她),证明自己有能力。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我们往往为了这棵树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到和渗透的“不要急”和“慢”,让我松了一口气。我想“尽一切可能,遵从上帝的旨意”可能是我们对待“困难学生”的准则。

例如,在《做一个心胸宽广的老师,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宽容》一书中,吴先生启发我们为了学生而开阔我们的心胸。因为教育者的胸怀就是学生的世界,教育者的胸怀有多宽,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有多大。一个老师有宽广的胸怀,才能让他的学生面朝大海,仰望星空。的确,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同化,老师的一言一行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学生心胸开阔,心胸宽广,是抵抗压力,调节自己的最好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不过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旷达大气的老师来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阅读经典阅读心得篇5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优美文学艺术的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的经验与智慧,激发孩子们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为此我决定从引导学生赏读中国的四大名著入手,弘扬传统文化的学习。

不过名著阅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考虑到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兴趣的转移或课余时间的不足会半途而废,甚至有些学生会盲目乱读,也许还会有些学生只追求情节而盲目冒进,毫无计划,没有目标等这些情况,因此我首先对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和篇目做了一个统筹安排,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训练。每星期上一节专门的阅读课,规定统一的阅读篇目,如根据每册课本后附录中名著导读推荐的篇目《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指导阅读,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不仅把学生领引到了名著的神圣殿堂,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还提醒他们在对名著进行深入了解和阅读的过程中,还要针对一些精彩章节、自己喜欢、崇拜的人物进行赏析,领悟人物的人格魅力,真切的感受名著的内在魅力。在阅读赏析中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更懂得了感恩、诚信、勇敢、正直、讲道义等的真正内涵。另外为巩固加深阅读的效果,我便每两周在班上举行一次活动,如:读书交流会,读书报告会、讨论会、辩论会、演讲比赛、谈读后感等。如在阅读《水浒传》后就举行了以“我最喜爱(或佩服)的水浒英雄”为题的读书报告会;在读了《三国演义》后就进行了曹操是奸雄还是真正的英雄的辩论会。等等。

这样通过名著阅读,学生不但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满足了学生渴望广泛认识自然、社会、人生的心理,加厚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从而实现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的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

《阅读经典阅读心得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