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心得7篇

时间:2024-10-09 17:05:12 分类:心得体会

如果我们想要激励他人,提前写好心得体会将使我们的故事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若想写出有深度的心得体会,首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情感变化,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辛亥革命的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辛亥革命的心得7篇

辛亥革命的心得篇1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此刻的中国已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这一刻,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奋斗与牺牲,仍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下。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在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不甘承受列强欺凌,几代人都在追求民族复兴。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进行多次尝试,辛亥革命就是前人从事的努力。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可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提高打开了闸门,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今日,社会上有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想以温和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但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可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辛亥革命的心得篇2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那以前只在书上见过,听老师说过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博物馆。沿着历史的轨迹,我们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动荡,艰险和国家命运的茫然,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忠心爱国的革命党人的那一份火热的爱国之情,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八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成了一个禽兽们的乐园。蚕食鲸吞,偌大的一个中国沦落成了一个任禽兽们角逐的地方。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落后就要挨打,落后而不求上进就意味着在一切外交上丧失尊严。而辛亥革命正是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亲身亲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气息,去与历史真正的“零”距离接触。

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在解说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就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最后,在孙中山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结束了参观,每个人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博物馆的一切却永驻每个人心中。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此刻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辛亥革命的心得篇3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具有重大的影响好处,其成功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其更重要的好处在于思想上的影响,刘少奇认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这使得更多的有为青年加入革命的行列,为一个民主共和的梦想抛洒热血。但在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袁世凯作为原清朝的官员,其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当上大总统却是为再次恢复帝制,在其领导下的中华民国自然无法在临时纲领的指导下运作。

孙中山1921年写信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时也提到“此刻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他在遗嘱中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总结辛亥革命最终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者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们能够付出一切与大清王朝一战,但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已经拥有政权的革命党人趋于保守,期望以和谈形式逼迫清帝退位,甚至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后,为了促使清帝尽快退位,在未征求他人意见的前提下,向公众提出了“谁让清帝退位,就将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这个观点,最终让袁世凯不费吹灰之力就窃取革命果实。

二是武装力量不够,缺乏强有力的军队。辛亥革命虽然胜利了,但是很多省的真正权力还是掌握在拥有军队的地方军阀手中,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真正掌握军权,也就丧失了在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三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其指导思想,发展方向都以资产阶级为主,没有从广大农民群众出发,无法为人民解决温饱等基本问题,难以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辛亥革命的精神,我认为在这天仍是值得广大青年学习的。我们的身边就有黄花岗葬着的七十二烈士提醒我们,辛亥革命的胜利是当时的有志青年抛弃富裕的生活、抛弃家庭妻儿、牺牲自我的生命换来的。之后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又将个人的命运融入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强盛的滚滚洪流,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比较现面临转型的中国社会,各种社会问题产生,道德理想缺失青年处处可见,趁着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就应进行自我反思。

个性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要走在社会礼貌建设的前列。在工作上,要脚踏实地,业务中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发扬创造精神,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要用心参与政治,为社会有利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带头传播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例如近期发生的佛山小悦悦遭车碾事件中路人视而不见的行为足见社会道德的倒退,我们务必勇敢地站出来,做出表率,改变这些窘境。我们不需要如先烈般牺牲生命,只要我们表现出一个有社会良知的青年应有的形象——在需要我们的时候主动伸出手,为他人带给力所能及的帮忙。

革命是为了明天我们能拥有幸福的生活。目前国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礼貌与精神礼貌却未可言“幸福”,需要我们个人及群众继续努力奋斗,借用孙中山先生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与诸君共勉。

辛亥革命的心得篇4

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华儿女们的自强不息,看到了英勇奋战的精神!辛亥革命牵动着多少中华人民的心呀!我激动地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电影一开始是一位妇女,她戴着枷锁一步一步顺着围观观众开辟的道路走着,她步伐刚劲有力,她说:"我此蕃赴死,是为革命。

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球瑾始。纵使世人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蕃赴死,正因为回答革命为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创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我此蕃赴死,是为革命。死并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我不由得感动,她是多么的伟大呀!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这看似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它有那么不平凡。就在这一天,武昌城城头一声枪响,它预示着革命第一次的成功,也宣告清王朝的灭亡!武昌首义前后,无数革命烈士洒下了热血,舍生忘死的精神令我敬佩!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当年的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孙中山先生说: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他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革命"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强大的目标,这目标,将会是你人生的"革命"!

辛亥革命的心得篇5

到如今,辛亥革命正值110周年纪,导演张黎携手功夫巨星成龙、实力派演员赵文瑄打造同名电影《辛亥革命》,让观众从荧幕中领略革命时的艰辛。影片一开始,就是以辛亥革命中遗留下来的真实照片拉开帷幕。接着,镜头放到1911年的4月26日,中国同盟会总理孙文在美国旧金山进行海外募捐。同一时间,同盟会会员黄兴带领着林觉民、喻培伦、林时爽等革命党人武装进攻两广总督署,发动轰轰烈烈的x起义。枪声响起,炮火燃烧,无数革命烈士以他们年轻的生命为腐朽的中国“治病”。最终,革命军因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x城外的黄花岗。同年,x保路运动兴起,x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在武昌,新军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露,湖广总督瑞澄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

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袁世凯一方面镇压革命军,另一方面仍试图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暗地里通过革命党人汪精卫传达与革命党和谈的愿望。革命的危急关头,孙文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之后,袁世凯率兵南下。阳夏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黄兴和黎元洪艰难支撑,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毅然决定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以图大业。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经过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绍仪和伍廷芳终于坐下来会谈,双方最后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文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接着,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接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虽然,在辛亥革命中,让人最为扼腕痛惜的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民主共和的思想却深深植入到了中国人民的心里。

辛亥革命的心得篇6

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它是民族的脊梁,民族的灵魂,是关乎中华民族能否立于民族之林的关键。

怎样才能自立自强呢?首先要学会自立,自立就是自己能靠自己的能力站立起来,不借助外来的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下。不怕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奋进而不懈努力。现在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的荣誉。我们只要不再懒惰,永不放弃就会离成功近一些,更近一些,甚至到达成功的顶点,领略自立的精神所在,让自立在我们幼小的心灵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我人生的字典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懂得自立,只要你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执著追求,不言放弃,锲而不舍,一切都有可能。

自立自强是兄妹,是孪生的。自立促进自强,自强便能自立。从哪里摔倒了就从哪里站起来,面对种种困难,我们要自强。自强这两个字就像一粒种子在我们的心里慢慢发芽,让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强。汶川的人们在地震的威胁下重新站了起来。刘亚春校长,向倩老师,_岁的二年级班长林浩,他们在地震的废墟的满目疮痍中站起来了,他们是人,他们是铁骨铮铮的大写的人。在地震中定格的教师姿势,是那么的完美……时间不可以倒流,但自立自强可以再塑。他们这一群人诠释了坚强,他们在自立自强中奏响的是强音,他们的精神影响四川,影响中国,影响世界,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多彩折射。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坚强,像他们一样的勇敢,不怕困难的威胁,坚强地走下去。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都会遇到挫折,但是只要坚强,勇敢就可以战胜困难。你只要比别人多一点点坚强,别人就会成为小溪,你就会成为大江、甚至海洋。自强是一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很微妙,很丰富。只有具有自立自强精神的中国人才领悟其真正内涵。

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学会独立,学会坚强,学会生活,都要懂得自立自强。每个人都经历过恐慌,经历过痛苦,但是却在恐慌与痛苦中选择了自立,选择了坚强,选择了面对。一个中国人,不应该软弱,要坚强,要自立自强,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其在十几亿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每一个中国人没有弯曲的脊梁,永远自立,永远坚强。

辛亥革命的心得篇7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引人关注的事件,让人不得不有所感触.一方面,辛亥革命是一场相对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来,是成功的革命事件,这为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对国民性进行改造的思想观念的提出,包括三民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都创造了较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对旧有的社会体制的改观,是对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的深重痛苦中的中国人带来了一点希望的曙光。另一方面,也是最被诟病的,辛亥革命是场不彻底的革命,对旧有的社会提出病症,却没有好的药方来治愈,对旧有的社会批判改造不彻底,新社会的思路不清晰、观念不明确,没呈现出良好的一贯性、完整性、规范性,这从孙中山被宪政议会选为大总统不久,就在袁世凯恫吓加利诱的威胁中窃取了革命果实可以作证。虽然领导辛亥革命的国民党也有纲领目标,但它政治适应性差和社会基础不牢固,导致了它的失败,以至于随后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也无法挽回其政治命运的毁灭走势。历史注定了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的新中国建立这段时期是新旧交替的时期,不是决定历史局面的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表现尤其与众不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在吸取了历史教训,当然也有辛亥革命以来的教训,对旧有的社会进行彻底的改造,并实施了新的措施,并取得了根本性的效果。

《辛亥革命的心得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