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文明祭祀心得体会8篇
心得体会的书写能让很多人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如果你想记录下生活中的感受,写心得就是不错的方式,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清明节文明祭祀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清明节文明祭祀心得体会篇1
清明祭扫先人,寄托哀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清明祭扫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以此表达了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尽孝的感情,体现了重视孝道、重视感恩的道德情怀。近几年,随着对文明祭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响应文明祭祀的新风尚,让追思更悠远,为传统的清明节增添了时代的气息。
清明,我们提倡文明祭祖。怀着一种文明心态,为亲人写封信,墓前朗读,敬一杯浓酒,献一盏清茶,送一束鲜花,或放一曲音乐,点一枝蜡烛,既能寄托哀思,又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浪费。文明祭扫也可选择网上祭扫、社区公祭、集体公祭、植树祭扫。这些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祭扫形式,营造了平安清明、绿色清明,体现了对逝者的尊敬和对社会的尊重,值得推广和提倡。
追根溯源,以“比拼”家风为内涵的祭奠与追思,“厚养薄葬”应该是其中的真命题。长辈在世时,儿女尽孝;长辈去世后,殡葬节俭从简。解决殡葬高消费,让民众“逝有所葬”,民政部门的动作需要更有力度:应进一步加强对市场化殡葬收费行为的监管;积极推广骨灰存放、树葬、花葬、深埋等多种节地生态葬法;加大对节地生态安葬的奖补力度,将为身故者提供公益生态安葬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畴。
让“逝有所葬”顺承好“老有所养”,让人们回归内心的清明而不被世俗羁绊,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和努力的方向。文明祭奠,绿色清明,从自身做起。让绿色祭祀渐成风尚,过一个绿色、文明、环保、移风易俗的清明节。
清明节文明祭祀心得体会篇2
清明节是人们缅怀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又是一年清明时。但今年的清明节注定与往年不同。疫情尤在,安全至上。生者的平安健康是对逝者的告慰。眼下,全国各地都在倡导文明祭祀,鼓励群众多元化寄托哀思。这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时代风尚所趋。
清明节前夕,由中共济宁市委网信办指导、济宁新闻网出品的“网上清明文明祭祀”网络祭祀平台开通。广大网友可以在网上向英烈或故人敬献鲜花,或写下感言,表达缅怀之情。这种祭祀方式操作方便,使用灵活,绿色环保,值得提倡。一经上线,马上吸引了上万人参与互动,恰恰也印证了这种方式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
祭扫在心不在形,别样清明一样情。鲜花祭祀、电子蜡烛、挂黄丝带、踏青遥寄、居家追思……这些也都是值得提倡的文明祭祀方式。其实,清明祭祀的目的是为了寄托哀思,缅怀先人,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
清明祭祖也是弘扬孝道文化的具体体现。然“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厚养薄葬为真孝,尽孝更应重平时。在缅怀逝者的同时,更应珍惜关爱眼前的长辈亲人。老人在世时,多尽孝心,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生者欣慰;老人逝去后,从俭办丧、文明祭奠,让逝者安息。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才是对孝道的传承。
此时此刻,倡导文明祭祀,既是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需要,也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需要。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文明祭祀,同心抗疫,让清明更“清明”,让移风易俗新观念更深入人心。
清明节文明祭祀心得体会篇3
四月,这个樱花灿烂的季节,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参观烈士墓,去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
车到了,我们有序地排好了队,举着国旗,朝着心中无比敬仰的烈士墓走去。
在通往烈士墓的台阶很多,有些早已满是青苔,不知是否是这座烈士墓建造时间已长久的见证,青青点点。路旁的树,草很多,郁郁青青的,遮住了那天本就不多的阳光,加深我对这座烈士墓原有的敬仰。
进了烈士陵园,我们先参观了烈士的纪念馆。在那里,我看到由刘英、粟裕等革命先驱者带领的中国军民面对侵略者的不屈与顽强抗争;看到中国红军五千里长征艰难与不易。看到他们不顾生命安危在悬崖上爬行,在深山巨谷中行军,在烈日炎炎下填沟铺轨。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为了战争的胜利,为祖国的建设,为了下一代的幸福生活,长年累月地流汗流血,但却从不怨天尤人,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在所不惜。他们不悔于为祖国解放而牺牲,乐于为革命付出一切。
参观后,我们就在墓碑前致词,我抬头仰望墓碑,碑上题写着:“瑞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九个镏金大字,碑底是由雕塑的浪花来衬托,象征者祖国的建设如惊涛骇浪滚滚向前。
接着我们就在墓前默哀,我们要感谢,尊敬,怀念革命先驱们,因为他们为我们创造出美好生活。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我们更要明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情趣高尚的好少年。
随后,我们走过烈士碑前,到了烈士墓前。墓的靠山墙上刻有手书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我想:如果世界上真正有永垂不朽,那么我只相信那是一种永存的精神――不屈,坚强。我们的先烈就由这种永垂不朽的精神,他们不屈与被侵略,他们要抗争,为革命的光明而不惜一切的付出。所以,他们理当受到敬仰!
在从烈士墓下来的时候,我在墓旁看到了樱花。在淡淡阳光下,满是粉粉的白。淡淡的红,虽没有紫藤萝的万花灿烂,但却一朵朵挤满了枝头。我不知道这花在这由什么深刻含义。大概,是烈士们战争胜利的纪念与骄傲吧。应为这美丽的花朵属于的国度一次次挑起中国人最敏感的神经,带给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
山下,我们仍排着队,像来之前那的离开,但此时此刻我们每人心中多了一份骄傲多了一份责任。
清明节文明祭祀心得体会篇4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华民族是一个珍视文化传统的民族,怀念先人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美德。每年清明,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会通过扫墓、祭祖等方式,缅怀先人凝聚精神,激励后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国务院决定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更加体现出国家对英雄的尊崇。
缅怀英烈,尊崇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_年,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年份,无数抗疾英雄,为了人民健康幸福,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踏上“逆行路”,更有王x、冯_等数十位英雄最终牺牲在抗疾一线。在中华民族风雨历程中,正是有了这些英雄的奋力担当,我们才能完成多难兴邦的命运涅槃。英雄身上记录着民族奋斗的艰辛历程、凝聚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他们是民族信念不折不扣的践行者,他们不是简单的敢于牺牲者,而是光荣与梦想、理想人格的化身,是精神信仰的家园。
文明祭祀,慰藉英雄。经过广大抗疾英雄的不懈努力,境内防控形势虽然持续向好,但境外疫情却正在加剧蔓延,“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切莫放松警惕,掉以轻心,否则我们无数英雄艰辛付出甚至用生命换来的成果将付之一炬。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祭扫习俗也需与时俱进,在传承“祭祖追思”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该用更文明、绿色的祭奠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之情。通过小规模家庭追思、网络祭扫、书写寄语等绿色文明祭扫方式,降低实地祭扫人数及祭扫活动聚集感染风险。通过“赣通码”等方式实名登记,做好体温测量,督促佩戴口罩,加强祭扫人员出入管理。
尊崇英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慰藉英雄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缅怀更是为了传承,清明祭扫英烈,正是在怀念中激发前行力量,汇集新时代中华儿女之力,共同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清明节文明祭祀心得体会篇5
在20_年清明节到来之际,兰州市民政局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发布了《关于20_年清明节期间暂停祭扫活动的通告》,由于受疫情影响,今年清明节兰州地区暂停一切祭扫活动。疫情防控是当前的头等大事,疫情未过祭扫也需因时而变。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通过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缅怀先人,体现孝老敬亲,实质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往年清明期间许多单位和学校都要组织人员到烈士陵园祭扫,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市民群众则以家庭族群为主,结伴踏青扫墓,但是今年情况与往年大不相同,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就不能人员扎推祭扫。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当做头等大事,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兰州及时叫停祭扫活动,制定相关措施,加强清明节期间群众性祭扫活动管理,避免人员扎堆聚集,预防交叉感染,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祭扫,确保清明期间疫情不扩散不反复。全国各地面对疫情都推出新举措,如广东省发布文明祭扫倡议,提出网络祭扫,减少出行;在外祭扫,减少返乡;居家祭扫,减少聚集;环保祭扫,减少浪费;安全祭扫,减少隐患。我们也应顺势而为,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尊重生命,安全至上,倡导市民绿色文明祭祀。
当清明遇上疫情,还是要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换一种方式过清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更大的舞台,清明节的文化需要与时俱进才会有生命力。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倡导绿色文明祭祀,今年更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简约、文明、环保的方式,开展网上扫墓云祭祀。要做好绿色文明祭祀宣传,通过报纸广播、张贴公告、宣传车、微信群等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停止人员聚集性到墓地祭扫,开展网络祭祀。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自觉开展绿色文明祭祀,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市民群众。要加强对公墓陵园等各种祭祀场所的管控,确保清明节前后不出现任何形式的聚集性祭扫。缅怀亲人,贵在心意,重在文明,广大市民要响应绿色文明祭祀倡议,通过家庭微信群、网络追思会、制作思念卡、敬献鲜花、书写寄语等方式进行祭祀。清明祭祀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是对生命的一种深层尊重,只有我们把文化传承好,把生命保护好,至于采取的形式都是次要的,就让我们响应号召,过一个绿色文明安全的清明节。
清明节文明祭祀心得体会篇6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以各种方式缅怀英烈,祭扫陵墓,悼念先人,寄托哀思。以往每到清明等祭祀时节,都会结伴而行,带上祭品,烧纸焚香祭奠,表达哀思。今年的清明节处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扎堆祭祀有着疫情感染的风险,还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并污染环境。因此,倡导文明祭祀势在必行。
从季节来看,春季风干物燥,极易引发火灾事故。有关数据显示,近5年来35%的森林草原火灾集中在4月份,这很大程度上与清明节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有关。近日,因祭祀引发火灾的也有耳闻。
从疫情防控形势来看,我市还存在疫情输入的风险。特殊的时期,我们提倡换一种方式哀悼,网上祭祀、敬献鲜花、撰写缅怀文章、经典咏读、家庭追思等新方式既绿色低碳,又符合疫情防控要求,还能传达我们对先人的哀思心意。
文明祭祀是对逝者的缅怀。保护好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健康,保护好环境,是对逝者的告慰。让我们每个人以弘扬时代新风为己任,度过一个零碳祭祀而有意义的清明节,为战胜疫情尽点绵薄之力,为建设宜居宜业的邢台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清明节文明祭祀心得体会篇7
每年的4月4日,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清明节,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胸前佩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迎门两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
我们排着队来到烈士陵园门口,我们开始了主题队会:首先由校长讲话,然后由大队干部代表发言,再由辅导员带我们宣誓最后为革命先烈默哀。在那三分钟里,我想了许多许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到了中队的主题队会,同学们先后背诵了烈士生前写的诗,由我和陶彭昊念了一首现代诗,赞美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到了烈士墓前,我行了个队礼,双手把白花献给了烈士,就在这一刻,我心里默默在说:“安息吧,先烈们。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你。”我们走进纪念馆,见到了烈士生前用过的东西,有模型、字迹、图片等。
我们要珍惜这金色的童年,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九泉之下的烈士安息,如果他们看见了,会欣慰的说:“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清明节文明祭祀心得体会篇8
在清明节祭奠先人,寄托对逝去先人的哀思,是延续已久的民俗。如今,国家还将其列入法定节假日,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人民意愿、尊重传统、以人为本的思想。
祭祖这一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是,传统的清明祭祖形式却与我们倡导的“四个文明”多有抵触。一是违背环保理念。每年清明节前后,在一些街头路口,人们祭奠遗留的纸灰和祭品严重影响了环境。而且,烧纸时烟火四起,污染空气。二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烧纸磕头,三跪九拜,是迷信的东西,与我们多少年来一直倡导的科学精神相悖。三是存在安全隐患。清明时节气候干燥多风,在野外烧纸,极易引发火灾。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因清明节烧纸引发的火灾事故近万起,损失相当严重。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构建和谐社会。时代在前进,情况在变化,清明祭祖亦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采取积极向上的祭奠方式进行,以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据笔者所知,近年来清明节文明祭祖的形式越来越多,正日益得到人们的赞同和认可。这些形式主要有:一是默哀。在先人陵墓前鞠躬默哀,表达缅怀之情和思念之意,既简单又庄重。二是植树。用植树的方式寄托对故人的哀思,呈现出“文明祭祖、绿色清明”的特点,有利于推动植树绿化工程。三是献花。清明节为逝去的先人献上一束素花,显得既文明又高雅。四是组织青少年到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先烈故居网扫墓参观,举行入党、入团、入队等主题活动,追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励人们奋斗不息。其实,对先人最好的祭奠形式,还是继承先人遗志,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关爱家庭成员,与家人和睦相处,和和美美过好网每一天。相反,如果整天吊儿郎当,无所事事,无论烧多少纸钱,摆多少供品,先人的在天之灵都不会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