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忏悔5心得体会8篇
心得体会是成长历程中的宝贵收获,在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不要忘记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迟来的忏悔5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迟来的忏悔5心得体会篇1
认真阅读了市纪委监委编制的《忏悔实录》,心里久久不能平静,26个鲜活的案例,26个灵魂的忏悔,他们很多是党多年培养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最后由于没有守住底线,倒在了欲望和诱惑面前,失去了自由,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令人扼腕叹息,发人深省。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隆席、陈章友、吴波、孔梁等,他们曾经都是党培养的优秀干部,父母的好儿子,孩子的好父亲,妻子的好丈夫,是什么让他们一步一步滑向深渊,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令人唏嘘不已的结局,其心路历程值得我们探析,其深刻教训值得我们警醒。归根到底,是他们的思想总开关出了问题,是他们的人生坐标发生了扭曲,导致了权力观异化,行为出现腐化堕落。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始终守住那一片“方寸之地”,给灵魂深处保留一片净土,时刻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长堤,时刻以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为官心正方能行政,其心不正其行难正!在当前国有企业复杂的改革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领导干部时刻面临着各种诱惑和陷井的考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身陷其中。但只要我们做到心如明镜,没有私心杂念,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任他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我自岿然不动、稳坐钓鱼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保持住节操。
二、善于用好“权力”。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手中的权力,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权力”是把双刃剑,是高悬在干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用不好,贻害自己和社会。我们要做权力的主人,而不是要做权力的奴仆。“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始终要牢记我们的权力属于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善于用好手中的权力,真正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三、时刻不忘“修身”。古人云: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提高党性意识,做到讲政治、守规矩,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老实,不做两面人,说两面话,欺上瞒下、阳奉阴违。要有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始终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面对个人的荣辱得失和职位的升迁变化,把全部的身心放在干事创业上。“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坚持防微杜渐,谨小慎微,做到一日而三省,经常反省自己,检查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炼就金钢不坏自身,坚守心灵的宁静与纯净,才不怕乌烟瘴气、污泥浊水的侵袭,才不惧妖魔鬼魅、牛鬼蛇神的魅惑,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迟来的忏悔5心得体会篇2
从寒假到上个月中旬,差不多历时三个月,终于看完了卢梭的自传《忏悔录》以及《忏悔录》续篇《漫步遐想录》,前者是卢梭在面对污蔑诽谤时极度渴望的自我辩护,而后者则是这料,人生总会有林林总总痛苦和烦恼,在这个路途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为什么活。幸福的、痛苦的、愧疚的、愤怒的;自我、友谊,这些都关乎生活、关乎人性、甚至,关乎灵魂。位伟大思想者在生命的最后路途的浅浅悲鸣。看完两本书的总体印象是:人生的事谁也无法预料。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须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
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现在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
迟来的忏悔5心得体会篇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的真是一点不错。一本好书就可以让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一本好书可以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读完一本好书就会让人豁然开朗。是书让人类走上了进步的阶梯,有了今天这欣欣向荣的世界。书这无声的预言家,预知着未来,预知着中国的梦。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最新的读后感范本,让您快速写好读后感。本栏目包含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以及最新的优秀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应该是离大革命前的法国太遥远了,不了解其历史面貌和社会阶层,读这本书没有多少带入感。《忏悔录》的上下两部,我完全可以当成两部不同的书,上部要稍微有趣一些,讲述了卢梭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到流浪汉,四处寻求贵族保护和生计,后受华伦夫人的庇护。读到其中一些游历四方、接触各阶层人士的经历令人兴奋。但深受后现代文学艺术影响的人对其中的文学意味实在没什么兴趣,事实上,为了叙述上的平均,卢梭压缩了其优雅的文笔,或者文字中那种遥远的贵族腔调和我的气质没什么共同之处,读起来没劲儿。还有描写自己对华伦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结,充沛的情欲,情感太过泛滥。
下半部分出现的众多例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思想泰斗,但由于是自传,卢梭只是依据自身立场判断他人。并且站在他的高度上,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似乎也没有复杂的人性。甚至也没有进行什么描写,基本上是事件的记录,所以汉译本中要是去掉书信往来的附件,是太大的损失。与百科全书派的决裂。卢梭反复讲述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产生芥蒂的事件经过。但整个读完还是能感觉到他们本质还存在着重大原则的分歧。
第一次见到一个作者在书里流了这么多的泪水,为他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绵长而伤感的眼泪,卢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时惊人的。至少在二十五岁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情商远远低于常人,不知道着算不算书里的缺点,对于华伦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对于自己与她的情欲,卢梭不吝笔墨。读的人头晕目眩,他还是有一篓子情感要抒发,在与百科全书学派决裂后,他也几乎与所有的贵族保护人和社交圈子决裂,对此他的忏悔往往是“因为我有一颗水晶般的心”之类的话,有点不痛不痒,我总觉得卢梭本人也难辞其咎,即使他写了忏悔录这样的大作,也不意味着他的忏悔是完全真实的,他以为他做到了这一点,但还是很难说服我。
譬如与狄德罗决裂的起因仅仅是因为狄德罗新书里有一句话貌似影射了隐士生活的不正确,冒犯了正在退隐庐隐居的他。卢梭为此在书中开始了对狄德罗的批评。直至后来彻底决裂,提到退隐庐,是由卢梭的另一位保护人埃皮奈夫人送给他的,当然到后来,跟这位夫人,他也因为些琐事绝交了,卢梭在退隐庐前后的生活极为重要,奠定了一个最伟大思想家的基础,他在这里写出了《爱弥儿或论教育》《社会经济学》和《感性伦理学》的部分草稿,在此之前他已因《论科学和文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爆得大名。
而他自己与泰蕾兹所生的五个孩子,却被不愿意承担抚养义务的他分别送进了疗养院,并且他对此事的忏悔(如果算有的话),一笔带过,“既然是时髦的做法”“没见过面得孩子谈不上父爱”。对于泰雷兹,他也一直认为根本没有爱情,并且有一段冗长而诡异的自我解释,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与社交圈子一些重要人士的决裂,好像也与卢梭的喜欢诛心和自尊心过强的性格有关。这或许是他追求自由的性格使然,或许只是一个无私追求公理和正义的伟大灵魂的自私一面。通过忏悔录评价卢梭的为人意义不大,因为他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大致意思是对于宗教,或者道德方面,只是管好自己就好了。
迟来的忏悔5心得体会篇4
这次的内容大概是卢梭从一个天真的少年到他事业有成的这段时间的事。
经过这一段的阅读,对一个现象很感兴趣,那就是我感到卢梭的部分心理活动和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与我极其的相似。我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也有成为一个伟人的天资,而是说一些感情,或者是心理反应或情感,可能是组成一个人内心情感或个性的基本因素。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里我占且就叫它”七巧板“理论吧。就像是七巧板一样,几种同样的普遍的情感,经过不同的组合,演变成了千千万万种不同的个性。又或者可以说是乐高玩具,几个简单重复的积木似乎可以拼接出整个世界。
最开始这么意识到这个理论,是因为我之前产生了这么一种认识,即人人都一样。意思是世界上其实没有多少比你笨或是比你聪明的人,一个人每多一个缺点,都会有一个相应的优点作为补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天才也是有的,不过个人认为比例较低,否则就不会被称为天才了。所以说,既然认识到卢梭与我一样,一个几百年前的欧洲人与一个几百年后的中国人一样,那么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呢?我认为是的。
虚荣与自我保护,也许是人天生就拥有的一个特质。至少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自我保护我肯定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细胞中的。但是在这里,虚荣与自我保护之间的界限似乎很模糊。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关的两个概念,其实是相通的。我这里所说的自我保护,并不是物理上的保护,而是精神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一个人受到攻击时,这里当然也包括精神的打击,通常情况下,大脑都会给出一个应对的信号。在我所读到的卢梭的忏悔录中,他即使用文章给予了攻击他的人以反击。
在这里,既可以是认为是在他的角度对整件事情的理解,又可以认为是他对于攻击他之人的批判。所以在他的著作之中,即使是他真的认为他已经做到了公平公正,他也有自我辩解的成分。这能不能叫做虚荣呢?虚荣心是一种表面上追求荣耀、光彩的心理。在这里,我想这个判定的界线是模糊的,所以应该是既是又不是吧……
迟来的忏悔5心得体会篇5
通过本次案例警示教育使我感触颇多,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对廉洁合规从业、遵纪守法的认识,学习体会如下:
一.以案为鉴,牢固树立合规意识
案例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无不发人深思。越过高压线之后的惨痛代价,引人叹息。人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则贻误事业发展,一旦追名逐利、恃权轻法,则极易触犯法律,受到应有的制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我们需以案为鉴,做到知行合一,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有章必循,规范操作。绝不能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人情代替纪律,以信任代替管理。要恪守职业操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高自身的合规经营意识和制度执行力。
二.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决定行动,合规行动必须提高自身思想意识,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强化合法意识。通过学习案例,明确什么是“底线”,什么是“红线”,对违规违法的事敬而远之。加强学习,提高辩明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以正确的三观引导自己始终保持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严格遵从操作规范,在日常工作中把合规经营理念贯穿到每一项工作中。
三.坚定合规意识,从我做起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员工,必须身正行直,牢记合规合法的宗旨,强化责任意识,注重学习与本岗位相关的各类业务知识、合规知识,法律知识,坚决抵制有违于法律法规的事情,认清违规与违法的明确界限,对自身负责,对银行负责,把合规执业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切实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技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新形势下合规管理的需要。
通过本次警示教育活动的学习,加强了对风险防控重要性的认知,丰富了合规执业的知识,提升了自身业务能力。在日后工作中,努力做到遵纪守法,严以律己,以案为戒,恪守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建行人。
迟来的忏悔5心得体会篇6
浪漫主义的性格让人可怜,惨淡的人生有一种悲剧性的美。
他的生命在于他的情感
感情细腻、丰富而强烈。对妈妈是依恋,对乌德托伯爵夫人是爱情,对众多始乱终弃的朋友们是友谊。每种感情都强烈到极致,从他的文字中可以获得对这些人类感情最明确的定义,从他的体验里又能找到人类中这些感情最强烈的范本。对华伦夫人夹杂着爱欲、友情、占有欲的情感,最终沉淀为跨越漫长岁月的亲情般的依恋。生命中短暂出现过的一位位女性,给他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回忆,到了晚年仍常常回想,成为他不竭的情感源泉。
丰富的感情,其强烈程度,甚至超出他自己的控制,不是他在掌控感情,而是感情在控制他。走在路上,突然出现的一个想法就能把自己感动哭,给别人写信还没写好,泪水已经把信纸给打坏了。对生命中美好而短暂的体验印象十分深刻,与妈妈在沙尔麦特乡下度过的时光成为他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晚年在政治迫害中向往的归隐生活,也是沙尔麦特式的生活。这让我想起了沙尔麦特是他对一个地方自然风光的最高评价。
一生有过很多段感情,但真正感受到爱情的时间极其短暂。对爱情定位极高,与早年非常亲密和依恋的妈妈,与一起生活了二十五年的泰雷兹,都不是爱情,而只对乌德托伯爵夫人产生过一生中唯一一次爱。可他与对方相处不过几个月,做的最大的动作是吻了她的手。对待感情非常认真,全身心投入,可以为了对方做一切,却又被自己过于强烈的情感所控制,到最后往往是失落。
在想象中生活,用想象来写作
富于想象,甚至是幻想,最爱做的事是一个人在小树林里,没人打扰地做上一天白日梦。与自己虚构的人物对话,按照想象中的自己生活。《爱弥儿》中的人物是想象的,《新爱洛依丝》中的人物也是想象的,即便是《论科学与艺术》《论不平等》这样的理论著作,都是他在一个人的时候,内心极其激动的情况下想出来的,他是带着全部情感去写作,想到、写到热泪打湿了前胸。据他自己所说,他所写出来的部分,比起他晚上躺在床上那些辉煌的想法,不足万一。
在社交中与所有人处于不同频道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根据表面的态度,不经意的细节加以解读,从而判断对方,决定自己的好恶。很多他极其喜欢的人,到最后却背叛他,非常容易被人骗取信任和好感。一旦信任别人就与人交心,掏心掏肺毫无保留,真实到让人生出很多疑虑。在一些问题上过度敏感,与人相处时为掩盖某些可能的误解,反而欲盖弥彰,弄巧成拙。内心的恐惧和怀疑,让他与很多最亲密的朋友决裂。写起东西来是个好手,且充满才华,说起话来却笨拙不堪,背了无数遍的稿子,一到讲话时仍然会忘,明明是好意,说出来让人以为是在骂自己。神经大条,情商极低,为了自己心中不为人知的原则不知说错多少话。面对人多的社交场合战战兢兢,好像自己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恨不得立刻当着所有人的面忏悔。心思总在反思自己的表现,以至于无法自信地与众人相处,给人的感觉整个是一城府极深却外表愚蠢的笨蛋。
向往斯巴达、罗马共和精神
最喜欢的作家是古罗马的普鲁塔克,最向往的政治是斯巴达和罗马式的古典共和,在当时的法国,显得特别不合时宜。所谓古典共和,按照《爱弥儿》中的描述,是像斯巴达人那样,对外野心勃勃,冷酷无情,内部却公正无私,和睦无间。斯巴达母亲在五个儿子都战死后,先问的不是他们的死活,而是战争是否胜利;佩达勒特想要参加三百人会议,被拒绝,但他想到斯巴达有三百个胜过他的人,就高高兴兴地回去了;雷居鲁斯被敌人俘虏,替敌人回到自己国家谈判,他极力劝说自己国家拒绝敌人的要求,然后再回敌营赴死……共和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所以斯巴达和罗马涌现出很多高贵的人。卢梭以他那敏感而富有激情的想象力,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这种古代精神的向往。
迟来的忏悔5心得体会篇7
为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打造党风廉政建设良好形象,东盛公司党委组织学习《忏悔录》,对全体党员开展党风廉政教育。
会上,党委副书记刘斌就《忏悔录》中的真实案例,要求大家以史为镜,深刻反思自己,从内心深处得到警示,时刻以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廉洁自律规定,防微杜渐,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特别是身处重要岗位的干部,更应居安思危,对贪腐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学习中我们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要自觉按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反对“四风”等相关规定,严格约束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律,从源头上杜绝违纪违法行为;领导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从小事抓起,坚决不触碰党员干部的底线,同时对下属可能存在的苗头问题早提醒、早处理,营造良好的风气。党员干部要带头思考、带头谋划工作,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出新、出彩、出成效。
从《忏悔录》中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贪欲是逐步膨胀的,贪官并非是一夜之间变成巨贪的,大都经历由小贪、中贪到大贪,一些领导干部在在跨入腐败之门产生蜕变之前,绝大部分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随着职务的升迁、权力的增大,在糖衣炮弹的屡屡攻击下,由小打小闹,到大把捞钱;由半推半就到来者不拒;由担心受怕,到心安理得;由以权谋私到疯狂地进行权钱交易。无论是蔡豪文还是张晓光等大部分贪官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权、钱、色的诱惑,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以致深陷牢狱,令人痛心疾首。通过对《忏悔录》案列的学习,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当今历史时代保持共产党员纯洁公仆的本色,必须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不动摇,始终做到慎欲修德,省己律身。古语云: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坚持慎始、慎微、慎欲。慎始,就要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慎微,就要做到谨防小恶积大恶,谨记小节并非无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慎欲,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民欲与己欲的关系,把“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热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造福,把个人的欲求置于群众欲求之下,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迟来的忏悔5心得体会篇8
毛泽东同志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xxx走上毁灭之路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思想意识的蜕
化是内因,也是主要原因。xxx从一个党的高级干部堕落为人民的罪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背弃了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放松了学习,忽视了主观世界的自我改造。他作为一名系统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领导干部,自以为学历高,文凭硬,知识面广,阅历丰富,觉得不需要再下苦功学习了,即便学一点东西,也只是为了武装嘴巴和用做手电照别人,理论与实际工作相脱节。殊不知对于一个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放松思想改造,丧失理想信念,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失去灵魂。“物必自腐而生虫”,这句古训富有很深的哲理。范文鹏的毁灭警示我们,理论上的糊涂就会导致政治上的动摇,政治上的动摇必然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失去健康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必然栽跟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一个人需要有一点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反之就难免会被各种诱惑所俘虏。
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其目的就是让人不重蹈覆辙,而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学习。当前,我们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对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理论修养和领导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的深刻变化,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终身的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坚定理想和信念,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地位观和权力观,忠实地践行“三个代表”,筑牢思想上的防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古人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面对各种诱惑,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经得住考验,迈得过关口,罗发玉走向自我毁灭,再次印证了这样一条真理: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领导干部作为组织的一员,既有监督的权利,也有接受监督的义务,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对象。身为领导干部,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自己不论在工作上取得多大的成绩,都应首先归功于党,归功于组织,任何人离开了党的组织,离开了领导集体,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终将一事无成。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的大小与为人民
服务的责任是密切相联的。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掌权、用权,都要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办人民群众所需,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权益的现象作斗争,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警示教育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沉重的,留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极深刻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民警对面临的诱惑和考验还很多,我们一定要经常打扫头脑中的灰尘,就像我们每天都要洗脸和照镜子一样,做到警钟长鸣,拒腐防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