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
出色的心得体会可以激发对于人生和世界更深刻的理解,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篇1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我大受启发。老师们的民主教育手段方法,对学生的不懈付出,舍小家顾大家的风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几位优秀教师的事迹深深将我感动。同样是平凡的人,他们于平凡中见伟大!这正是我毕生的心愿,在平凡的岗位上,象他们一样,将爱的阳光洒向所有因我们而幸福的人!
通过学习体会如下:
1、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3、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幅教书育人的重担。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其次,要热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也不应该是肤浅的凡事包办,而应该深入到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积极进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探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篇2
近日,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张桂梅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让人深深敬仰。无数网友更是纷纷点赞:实至名归。最是情怀动人心,最是敬仰励人心。每每想到张桂梅同志的事迹,就会感受到一股股力量在澎湃,催人奋进,不由自主地去寻找张桂梅同志身上那让人敬仰、学习的“密码”。
“世上只有妈妈好”,她选择了做大山女孩的“张妈妈”。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更加持续和谐地发展。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社会问题要及时关注、及时聚焦,更要在发展中解决。面对大山里孩子们的迷茫、焦虑和难过,张桂梅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与她们交心交流,开导她们再次走入课堂,更加积极乐观地憧憬未来。“张妈妈”用行动再一次诠释了该如何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正因为张桂梅对孩子们全心全意的爱,才有孩子们心中永远的“张妈妈”。这再一次告诉我们对待群众要不掺任何私心杂念,因为你在群众心里,不仅是党员干部,更代表着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对党越是忠诚,对群众就越是无私,越能自始至终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只有这样,群众才能真正把你当亲人。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她选择了让自己苦、让自己穷,因为孩子们的成长就是她唯一的财富。“她没有房子、没有财产,十几年来一直住学生宿舍”,这就是张桂梅。“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她把自己贡献给了党和人民最需要、最光荣的。
事业,为孩子们插上了飞出大山的“翅膀”,践行着与时代同频共振,相向而行,充分彰显了党员的时代自觉。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身上这种“无我”的境界,更加融入时代发展,始终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树牢正确政绩观,不断汇聚民心民力。更加聚焦发展的关键领域、发展的短板,尤其是卡脖子的地方,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地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前进,把群众的满意和幸福作为我们唯一的“财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选择了“燃烧”自己。
照亮了更多人朝着“大山”前进的脚步。63岁的她身患20多种疾病,但她仍咬牙坚持每天陪伴学生晨读、上课、自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张桂梅为学生们传授了大道。许多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归大山,选择去最艰苦的岗位。人与历史长河相比,不过是一瞬,唯有精神永恒,永远在人们心里捂着。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更要认真思考,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最大的财富莫过于不断激励人心向上向善的精神。以赤子之心,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这才是党员干部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路径。人生虽短,但一旦践行着这样的精神,就能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永远树立被怀念、铭记的丰碑,鼓舞着更多的人努力奋斗。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篇3
张桂梅是一名贫困山区基层教育工作者,她是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也是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她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
张桂梅说:“我那个班里几乎都是山里的少数民族,这些学生真的是很穷,他们冬天就穿一两块买的塑料凉鞋,我不知道这个地方怎么会这样,我真想进山里去看看”。山区的贫困刺痛着张桂梅的心,她开始意识到,帮助贫困山区女孩获得教育,才能有效的阻断家庭的贫困,她开始四处奔波筹款,克服种种困难,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学校建成后,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让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20xx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张桂梅又成了许多孩子的“妈妈”,给予了福利院孩子无私的呵护。福利院孩子吴思思说:“每天晚上妈妈因为工作忙,几乎整天都在学校,但她还是会每天抽时间回来看我们。妈妈每次回来对着我们都是甜甜的微笑,我们就会感觉特别的温暖。”
张桂梅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名优秀母亲”等荣誉称号。将一片丹心奉献给了她热爱的地方。她说,“就是要解救山里的孩子们,因为我是党的一员,还是想为这片土地做点事”。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篇4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
吴蓉瑾为当地人熟知,始于“情感教育”。20年前,关注到一些孩子出现情感淡漠、自我意识过重等问题,她积极探索,每周利用15分钟午会课时间,开展情感教育课,提高孩子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后来,她和同事们一起,把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构建起了包括8个板块、20个专题的情感教育体系。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吴蓉瑾曾这样告诉同事贺春秋。贺春秋刚入职时,不小心摔倒受伤,吴蓉瑾指导她以此为素材,上了贺春秋的第一堂情感教育课——《爱护我自己》。贺春秋说,那节课上,她和学生们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受伤经历,互相提醒,彼此关心,“那些温馨的情景十几年了还历历在目。”
吴蓉瑾的微信朋友圈常常“晒娃”。开学这几天,晒得最多的是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课时专注的目光、吃饭后沾着饭粒的小脸……张张照片都满溢着她对孩子的喜爱与呵护。
每个学生毕业时,吴蓉瑾都会赠送一张附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卡片。常有已毕业的学生找她交流,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也慕名找她,吴蓉瑾也乐意提供帮助。
“每天都有太多值得关注的细节”
作为教育专家,吴蓉瑾多次来往于上海和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区之间,为各地教师开展培训。“吴校长去过很多地方,却没有旅游过。”一名老师说,吴蓉瑾总是把培训课程安排在下午,当晚返回,为的是第二天一早就能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
白天,除了听课,她最常做的是在教学区走走看看,每天都有上万步。“看孩子们上课时的状态怎样、写字姿势是否正确,琢磨怎么教导他们文明规范……”吴蓉瑾说,“每天都有太多值得关注的细节。”
3年前,吴蓉瑾被派遣流动到上海市郊的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我们叫她‘铁人校长’”,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教师谭珂告诉记者,吴蓉瑾不仅为学校设计了适合学生学习能力、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几十门校本课程,建立“每周一研”“三三制备课”等活动机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更将爱的暖流传递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下午6点多,送走放学的学生,吴蓉瑾还要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开会,办公室和会议室的灯光,总要亮到晚上10点。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篇5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老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表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表达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宠爱和忠诚。
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同学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国先进工、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屡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傲慢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孤儿的“校内妈妈〞、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身患多种疾病却经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抑制病痛的熬煎,坚守三尺讲台。靠着对教育事业的宠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教学成果突出。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老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宏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表达了宏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呈现了新时期人民老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表达了学问分子猛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表达了一名一般人民老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宠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内涵,深刻地感动了我。
用她的话说就是“假设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假设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同学;假设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坚决抱负信念,她宠爱党,宠爱人民,更宠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很多个贫困的女孩子圆高校的梦,她要通过培育女高校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立,让孩子们通过读书转变命运、转变人生。
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她宠爱的教育工作和同学。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典范,怀着心系群众、效劳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篇6
已经80多岁的荣廷昭院士,评价朱有勇对人真诚、善良、忠厚耿直。不论对同行还是对农民,朱有勇说话都是有一说一、实事求是,特别是说到成果时从不吹牛。
荣廷昭最佩服朱有勇即便在入选工程院院士以后,虽然年过花甲还是亲自和博士生一起种样板田。他从不要求农民必须怎么种,都是先自己种样板田,成功了,农民自然就愿意学了。吴伯志说,朱有勇和农民有着天然的感情,每次下乡都能很轻松自然地和农民打成一片。
他是一个有知识的农民。李永川说,每次见到朱有勇,他几乎都在地里,但是打电话找他请教问题却也能及时得到回复,实在是人民的好科学家。
刘西莉说,朱院士带领研究团队建立了生物多样性防控植物病害的创新研究平台和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推动了全国相关同行在这方面的生态防控研究和生产实践。在他的科研工作中真正体现了解民生之多艰的家国情怀,以及通过科研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科学精神。
立足云南,胸怀天下。朱有勇带领团队多次到全球稻米生产区调研,希望把他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全球去。他们研发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
扎根大地,把解决农民的生产问题放在首位。2011年,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朱有勇提出,希望专心搞科研,不再担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两年后他如愿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