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大山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11-24 14:04:36 分类:心得体会

通过心得体会的记录我们感悟生活的哲理,为自己注入更为深刻的内涵,在心得体会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标,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忆大山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忆大山心得体会8篇

忆大山心得体会篇1

最近,抽空看了前段时间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山的女儿》,没看全,却记住了黄文秀遭遇的两场雨……

第一场雨:百坭村的枇杷成熟了——这可是乡亲们脱贫的“金枇杷”啊——急等着运输出去的时候,却因为暴雨损坏山路,车辆进不来,眼瞅着30万斤价值超百万元的枇杷就分文不值了。

黄文秀几个询问、一个决定、一个相当有魄力的举措扭转乾坤:从枇杷存放点到车辆停靠点步行需要多久?一个框能背多少?我们能动员多少群众参与进来?这几个问题很快有了答案:从枇杷存放点到车辆停靠点步行一趟需要一个小时,一个筐能背60斤,我们能动员近千名群众参与。“如此一来,五个小时我们就能搞定30万斤枇杷,干!”

可是,在下雨;可是,是山路;可是,是夜间;可是,还有很多年迈的老人也主动参与进来,必须要考虑到他们的安全!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仍然不忘通过手机拍摄照片、视频上传网络、朋友圈,更多的第一书记看到了,纷纷动员邻村的党员同志前来支援!

“像长征!”“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看着崎岖的山路上,手电亮成了一条龙,黄文秀感慨地说。是啊,脱贫攻坚路,就是一条长征路,蜿蜒、崎岖、百转千回……

说句实话,看到这里时,我流泪了,不仅仅感动于黄文秀的魄力,更感动于群众们的积极无私参与。我在想,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没有魄力做这样的决定,就算做了这样的决定,能不能动员上千名群众无私参与进来?

我也想提几个问题:我们村的书记敢这么干吗?我们村的群众会积极参与吗?我并不怕我们的村书记看到这篇文章,我也不怕我们的群众看到这篇文章。

我们村的书记、我们村的群众:你们敢回答我这个问题吗?

第二场雨:明明知道会有暴雨,还是义无反顾地“偏向虎山行”,因为那一刻,她的内心里装的是百坭村的群众,而恰恰没有了她自己。

母亲在挽留,同事在劝阻,乡亲们在担心……一路上,她还在通过电话解决乡亲们的问题。也许,那一刻,她已经预料到了危险,可是,她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我又想起了我们的工作状态,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外出要请假、报备,遇到突击性工作、临时性任务的时候,不允许玩“失联”——包括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包括不在本地等等。谁不想有个周末,谁不想陪家人呢?可是……

如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然是基层的重要工作,从稳定就业到环境整治,从就医就学到产业发展,从信访维稳到权力公开,所有的一切仍然离不开乡村干部。

怎么才能干好?

用心、用情、用力就行。

将人心比自心,如果这个独居的大爷是你家亲戚,怎么对待他?

将亲情融入乡情,如果那个来上访的大娘是你的母亲,你会怎么处理?

将压力化作动力,如果这个为学费发愁的姑娘是你家侄女,你怎么来帮她?

乡村干部依然奋战在一线,“黄文秀”们依然在岗在干,我们最亲的群众们也依然在努力为自己更加美好的生活而拼搏着……

忆大山心得体会篇2

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该剧是一部根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改编创作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这是一部值得所有人观看地展现现代年轻共产党员精神面貌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剧。

北师大硕士毕业的黄文秀主动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在百色市委宣传部任职,2018年她主动请缨到广西最贫困的一个小山村百坭村任第一书记,白天她走村串户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与“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进。黄文秀克服困难、不懈努力,在一年多时间内让8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一场暴雨却将黄文秀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黄文秀牺牲了,但是扶贫并没有结束,其他人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努力使白坭村实现了全村脱贫。如今黄文秀为百坭村设计的愿景也一一实现,一个幸福的百坭村逐渐呈现在世人眼前。

该剧展现了以黄文秀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奉献精神,描绘出一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画卷。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牢记使命。黄文秀在第一书记任上,始终心系广大群众,在服务社会和全心全意为家乡人民服务中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在入户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她卷起裤管,搀起袖子帮贫困户收拾房间,扫院子,有的村民一次不让进,她就去两次、三次,家里没人她就去田地里去,边帮村民干农活边聊天。她实地勘测村道,跑项目,做方案,全程跟踪实施;她带领村民学习别村的种植经验,结合山里实际发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产业;她计划在村里办个幼儿园,联系母校的师生来调研,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

我们要接力黄文秀继续前行。目前,脱贫攻坚进入了决胜期,实现贫困人口如期全面脱贫,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要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向黄文秀这样的扶贫干部竭力努力,贫困不是一天产生的,当然也不可能一天就根治。她的年龄虽然定格在了30岁,但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年轻一代的人生追求和奋斗征程,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忆大山心得体会篇3

?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播出后,黄文秀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感染了普通观

众,更让黄文秀的母校师生以及广西百色市干部群众深受触动。

很多北师大师生每晚都在追看《大山的女儿》。一位北师大二年级同学表示:“以前通过新闻了解过黄文秀学姐的事迹,现在看了《大山的女儿》很骄傲,也很受感动,她是我们北师大学子的榜样,我也要成为她那样的人,向黄文秀学习。”“文秀师姐的精神力量影响着每一个北师大人,我们要争做黄文秀式好青年,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忆大山心得体会篇4

?大山的女儿》让一个青春美丽、奋发有为的基层青年干部形象牢牢地立在大地上。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党员,要学习她“把群众揣在心里”的人格力量。

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得到群众的.衷心爱戴。不管是懒汉黄元军,致富带头人蒙昌龙,还是村干部农站山,无一不在黄文秀的影响和带动下,成为百坭村脱贫攻坚事业的一分子。

忆大山心得体会篇5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上,白岩松这样向黄文秀致颁奖词,催人泪下。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创作,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则再次引领观众走进黄文秀30岁平凡而伟大的奋斗人生,点点滴滴,情真意切,令人泪目。

换一种方式认识黄文秀。不同于以往平铺直叙,娓娓道来的英模题材剧,《大山的女儿》节奏飞快,艺术表达新奇,开场就以倒叙手法将观众的情绪迅速拉到顶点。暴雨之夜,黄文秀独自驾车行驶在崎岖山路上,年迈父母担忧返程的女儿,百坭村同事不停打电话发微信预警山洪,让她不要回村,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该剧开篇用急促紧张的镜头真实再现了黄文秀生命的最后时刻,令人心痛。然而故事讲到这里,导演却出人意料地采用了打破第四面墙的电影语言——杨蓉饰演的黄文秀直接面对镜头,像对观众诉说一样,平静地介绍自己:我叫黄文秀,由此拉开了她30岁的无悔青春。不少观众表示:“好故事越真挚,越打动人。开场的山洪,黄文秀坐在车里的最后一次自己介绍,把我看哭了。”“今天的眼泪为黄文秀而流。看着黄文秀殉职前在车内的自己介绍,再看她带着父亲看天安门,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也许是因为一开始就知道结局,她的笑容是那样灿烂,越动人、越心痛。”“看《大山的女儿》,又像去年看黄文秀事迹图片展那样忍不住哭了。舍小我,为大我。内心有多热爱人民,才有如此坚定信念,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向黄文秀致敬!”

忆大山心得体会篇6

?大山的女儿》作为脱贫题材剧,无论是人物造型,故事场景还是人物表演都返璞归真,让观众赞不绝口,直言土味十足,有了《山海情》般的美学质感。没有美颜、没有美白、没有磨皮。剧中人物皮肤黝黑,穿着朴素,都以真实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非常接地气。崎岖的山路、绿色的大山,美丽但也贫苦,去一趟村里就要十几公里,不开车根本不行,村里也是萧瑟破败,当时广西百坭村的风貌也在剧中真实呈现,有着鲜明的“粗粝”感。

此外,杨蓉饰演的黄文秀戴着眼镜,梳着马尾辫,跟原型非常像。说着广西普通话的杨蓉,既有原生态的味道,又有当代大学生的气质,更演出了黄文秀的神韵,尤其是她被刘奕君饰演的农战山误会的那场爆发戏:我黄文秀不是来镀金的,是带着乡亲们脱贫的,可谓信仰坚定,张力十足。在刘奕君生活化演绎下,农战山烟一点,眉头一皱,广西话一出口,一个土生土长的广西乡村本地干部的形象跃然荧屏。众多观众点赞:“《大山的女儿》各种小细节很用心,全民说广西方言,特别是黄文秀说的那句‘不得噢’,很亲切,太有感觉了。”“农战山一脸正气却封闭固执,刘奕君将这种矛盾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全剧可谓自然真实,“土”味十足,这不是贬义词,而是乡土,是接地气。”

不精致、不夸张、不做作!讲实事、说方言、诉真情!有剧评人评价:“这部电视剧采用了较为纯粹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质朴当中透露着真实感。”有观众表示仅看前两集,就已经感受到这部剧的浓浓诚意与质感,“土里土气的剧集细节,让人感觉无比真实,给人一种沉浸式观感,同剧中人共情,感受乡村扶贫的不易。”

忆大山心得体会篇7

?大山的女儿》是以黄文秀为原型创作的一部电视剧。她从努力走出大山到后来反哺家乡,一直将“投身到祖国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理想信念,她带领百坭村的人民群众攻坚克难,脱贫致富。

作为党员干部,她始终扎根群众、贴近群众,站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最终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像黄文秀同志一样,心系人民,心系党和国家,不畏艰难险阻,将党的事业当做奋斗目标,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文秀同志的信仰和使命,争取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忆大山心得体会篇8

近日,一部以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走上荧幕,影片真实还原了研究生毕业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主动投身扶贫一线的动人事迹,真情讴歌了以黄文秀为代表的当代青年党员用青春芳华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弘扬了脱贫攻坚精神,在观众心中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大山的女儿》是深挚的回望,重温着“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规模大、任务重、难度高,一路走来,在最贫的堡垒、最穷的地方,数百万扶贫干部无我无私、无怨无悔地耕耘,1800多名同志牺牲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上,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减贫奇迹。以黄文秀精神为代表的脱贫攻坚精神,是我们党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筚路蓝缕的成功密码,也是继往开来衔接好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是某个时期的事,而是需要保持劲头、长期坚持的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青年党员要始终坚持践行“脱贫攻坚精神”,将其贯穿于所有工作始末,让其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大山的女儿》是深切的希望,呼唤着更多最美奋斗者投身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继续创造属于新时代的荣光。

?大山的女儿》是深情的瞩望,激励着广大青年党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芳华无悔,初心不灭。《大山的女儿》播出后,黄文秀的动人故事,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她用一颗赤诚之心,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青春誓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平凡而伟大的颂歌,描绘出一幅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画卷。黄文秀同志虽然离开百坭村、离开我们、离开党和国家三年了,但她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无数“大山的女儿”勇往直前。一批批青年党员接过民族复兴的“接力棒”,把初心和使命落实到本职岗位上、一言一行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做不懈努力。

《忆大山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