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父母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获取的智慧,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的基石和支撑,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智慧父母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智慧父母心得体会篇1
郑老师的这一课,到现在为止我认为是最鼓舞人心的,也是最基本的,我有听了还想听、还想听的感觉,并且每一次聆听总能从中又有新的体会、新的感受。所以,要写夫妻观看《从自然型父母向智慧型家长转变》光盘的学习心得,我想把我们已经改变的、懂得的理念写下来作为我们的学习体会。
1、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在听课之前,如果你问我们,我们真不会回答,因为我们考虑过但没找到很好的我们认为对的答案。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培养孩子是为了她能一生幸福。在这个知识点上,郑老师坐标图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我也是从那天起知道原来自己一直把成功当幸福,所以很多时候自己觉得我如果有一天的幸福那肯定是要花十天半个月的不幸福换来的。通过学习,我们要努力把自己转到幸福第一象限,也为女儿价值观形成、为一生幸福目标而改变。
2、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什么是好孩子?)在这个知识点上我们知道有德就一定有才,现在很多家长知道德比才重要,但在实际培养孩子时却往往把才或者说是才能放在首位。我想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家长害怕有德不一定有才,还有一个就是在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下更多的家长是盲目地更从主流。通过学习我们坚信有德就一定有才,并从现在起时刻在自己内心形成自律:不论做什么事不伤害、不妨碍他人,要做一个德者。
3、怎样培养好孩子?
在培养孩子漫长的过程中我们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出现再多的问题也没关系,关键在于我面对这些问题会不会很好解决。这里郑老师告诉我们面对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智慧。智慧=找原因+想办法。行动五步法:闭上嘴——动动脑——找原因——想办法——迈开腿:去行动,去帮助孩子。主张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
在这堂课中,郑老师带给我们最关键的三个观念转变:
1、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
2、姻缘关系重于血缘关系。
3、“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我们通过学习,已经改变了这三个观念。
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继续学习,学习正确观念,用智慧帮助孩子,愿我们的孩子、我们全家幸福一生。
智慧父母心得体会篇2
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以前我总觉得让孩子远离危险就是安全,专家们让我们知道了其实安全感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的安全感,在家里我们首先要扮演好一个好孩子、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信任的生活氛围,让她真实的感受到你对家人和对她的爱。
作为父母我们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回归原始母爱”真的是我们每个家长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是精神上的交流。比如在给孩子做选择时,多问问孩子的意见,无论是特长的选择、课外班的选择,哪怕是一件衣服、一双袜子的选择,我们都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学会分析、学会决定,当然我们也要对孩子做一定的指导,让他对事物的正反面有更多的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决定,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在面对新事物时学会如何选择和决定。在选择以后,我们也要培养孩子懂得坚持,比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放弃,而是该想办法解决困难,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作为父母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当面教子”可能一直是我们贯彻的“古训”,通过学习和孩子成长过程,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所以现在家里的餐桌、孩子的小被窝成为我们情感交流的场所,我们会在一起聊聊这一天学校、单位发生的一些事情,会问他今天你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烦心的事情。刚开始孩子会告诉你没有,慢慢的孩子会告诉我们学了什么,哪个孩子惹了什么祸等等,现在孩子会跟我们聊很多,包括她跟小朋友之间相处的细节等等,最重要的是孩子愿意跟我们沟通,也敢于告诉我们她自己真实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孩子再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自己冷静,少批评,多沟通,当我们对问题达成共识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更容易处理。收获虽然很多,改变虽然很大,但是其实对孩子的教育到现在我也有很多不解和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做,想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我们要学习的道路还很长。
再次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给我们家长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感谢你们平日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
智慧父母心得体会篇3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是他们与他人建立联结的方式,是情感疗愈并建立自信的手段。游戏,也是成人进入孩子世界的通行证。当我们学会用孩子的语言和孩子沟通,亲子关系自然更加亲密、和谐。育儿,关系大于技巧!
学会对孩子“放手”,实现孩子的自主“游戏权”
育儿不是家长使用绝对权威,不是刻板说教,不是在咬牙发力中勇往无前,而是要走近孩子,蹲下来,真正看到他,使用孩子王国的语言沟通,与他深深联结,不刻板、不主观、充满接纳、关爱和意趣。孩子会因家长的深深接纳和关心而在游戏中畅然大笑,进而更为主动地配合家长,进行自我调适。
选择适宜的游戏,做孩子游戏的参与者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有些游戏,虽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玩,但他们玩的深度和广度是截然不同的。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也才有助于发挥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例如,3-4岁的幼儿,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独立性和运动能力也进一步发展,一些形象性和运动性较强的游戏也许更适合他们;5-6岁的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运动机能也更加成熟,家长可以与其开展一些活动性强且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游戏。
及时而到位的“出手”,让孩子游戏玩的更精彩
当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家长才有必要介入,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与指导,使游戏深入开展下去。有些家长是急性子,看到孩子笨手笨脚,便急于帮忙,比如穿珠子时,家长看到孩子好长时间也穿不进一颗珠子,便着急起来,一把夺过孩子手中的珠子,说:“这样不就穿进去了嘛!”要知道,孩子坚持不懈地做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正是他毅力与耐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思考,体验了生活,家长不必急着去打扰他。
适时适当的学会“懒惰”,促幼儿自我成长
每次游戏结束后针对低龄幼儿家长可以用暗示性的动作暗示和孩子一起收玩具,久而久之培养孩子自己收玩具的习惯;针对大龄幼儿不仅要求孩子游戏过后收自己的玩具,而且要要求孩子按照类别收拾玩具,在收拾玩具的过程中学习物品的分类,体验自我服务的价值。
智慧父母心得体会篇4
严寒冬日,温情暖暖,一场精神盛宴正在上演。20xx年12月5日在市艺术中心三楼道德讲堂大厅,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王纪琼老师的讲座,他的讲座诙谐幽默、通俗易懂,而又意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王纪琼老师以生动的事例、直白的语言、清晰的讲解,让我瞬间明白了心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比如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共性心理和个性心理,每一个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情绪是可以遮蔽记忆的,让我进一步明白了看人要客观,而不要让情绪左右了自己;王老师还告诉我们,要靠智慧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情绪。在这里,王老师出示了两张图片:
通过第一张“马桶玩水”的图片,告诉我们0-3岁幼儿行为背后的思维特点是动作思维为主,而“手抓饭”图片则告诉我们:正是一个个错误才促成了孩子的成长,要珍惜孩子每一次犯错的机会。普通的事例经过专家的解读让我不由得感叹:懂得孩子的心理是多么重要!
接下来王老师讲了“幸福人生四大核心词汇”——定位、方向、专注、潜能,触动了我的心灵,也引发了我(既是一名家长同时又是一位老师)对自己职业的深思。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给予正确的定位,这样就能转变我们的心态,我们既然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就要接受清贫,耐得住平淡。教师正确定位自己,可以让我们正确看待学生,现在的学生个性差异明显,个性又特别强,我们不可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再说我们每个人就是在犯错和纠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何况是学生呢?我们不能强求学生适应自己,而是要顺应学生因材施教,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学会享受与学生共同成长,作为教师,带给学生幸福,其实自己也幸福,这样你会享受学生成长中进步的乐趣。
在讲座中,王纪琼老师多次提到经营好家庭关系对于一个人获取幸福感的重要性。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是无法创造出幸福的感觉。“家庭生活,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难免会有争吵和矛盾,一个人要想获取幸福感,就必须学会经营家庭。”要带着智慧去解决家庭问题,巧妙沟通是打开家庭和谐的一把“金钥匙”。特别是说到婆媳关系时,讲到如果婆婆吩咐什么事,智慧的媳妇一定要先答应下来,“好的,我和你儿子商量一下”,这时全场掌声雷动。“有时候一些小的沟通技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谈得兴起的王纪琼老师现场传授巧妙沟通简单易行的方法:点头、微笑、倾听、回应。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王老师的讲座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他对教育的的理解,对人生的思考会时刻指导我平静的对待孩子的成长,智慧的营造幸福家庭,理智的面对自己的工作!
智慧父母心得体会篇5
由于家长和孩子具有血亲关系,很多家长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这样容易产生教育的失误,偏离人才培养标准。无论孩子对家长的教育满不满意孩子都得无条件的接受,无论家长称不称职也没有被解雇的忧虑,所以教育的随意性就增加了。
家长不讲究时间地点,不讲究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对孩子妄加指责批评,让孩子失去自尊理智和自信,亲子关系也日益紧张。那么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家庭教育更科学更有实效呢:
1、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制定一套详细的教育方案。
2、对比同龄孩子的个性特点了解孩子各个成长时期的教育需求。
3、减少枯燥的口头教育,多渠道渗透给孩子教育思想。言教表扬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真正的误区在随着孩子的成长表扬少,批评增多。
4、身教:家长本身要积极向上,勤奋刻苦,求知善思,文敏友善民主乐观。这样的家长一定会培养出阳光快乐勤奋善思的孩子来!
5、境教:给孩子营造大方质朴,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家庭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书香四溢,歌声曼妙)另外家长一定要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精神修养传递给孩子健康的精神食粮。
家长能够陪伴孩子的时光就那么几年,岁月是个神偷,会偷走我们很多美好的时光。等到孩子离我们渐行渐远时,才能安然的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少些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