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兵心得体会5篇
总结心得有助于我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机务兵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机务兵心得体会篇1
从事机务工作有一个多月了,我获益匪浅。我基本了解到一名机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以及身负的重大责任,初步学习到了机务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简单掌握了一般勤务工作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但是,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不管是从师父领导那里,还是自己从书本中去汲取,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尽更大的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初上机务岗位,我学习到第一堂课就是熟悉适应工作环境。机务的工作不论风吹日晒雨淋都需要以最饱满的精神在停机坪做好飞机的检查工作,不论发动机还是apu的噪音再大还是航油的味道再难闻都需要以最热情的态度指挥飞机以及和飞行员沟通,不管飞机流控多久等待多久都要以最坚强的毅力坚守岗位,不怕吃苦。我喜欢这样挑战性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从方方面面锻炼了我。
熟悉了工作环境之后,师父们给我们上了航空安全、行业标准以及人为因素的理论课。我认识到了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机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机务工作者需要用规范的操作来保障自身安全航空安全的基础上我们,机务工作非同儿戏,我们需要百分之两百高度集中注意力来防止一切潜伏的危险。上完理论课后,我到机坪工作更小心了,也对机坪的设施设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指挥飞机,挡轮档,放反光锥,绕机检查,送走飞机,夜班短停工作,航前航后工作…跟班学习学会了这些工作之后我要做的事是更加熟悉他们。机坪工作之余,我利用课余的时间学习一些公司的手册以及工作资料,机务的师父们也特别关心我们,让我们多看一些材料以助于以后机务相关工作。在机务部工作,我领悟到了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我学会了主动向师父们学习机务知识主动向领导请教机务工作中问题。虽然现在的学习还有局限性,但是我相信通过几年的学习,我一定能在掌握机务工作的基础上,对其他有关工作也能有所涉猎,全方面地学习,做到一专多能。
最后,祝愿学弟学妹们都在迅速上岗,适应机务工作。
机务实习心得篇210月17日我和同学们很高兴地来到实习基地,知道要接触自己将来的工作心里非常激动。刚来的都要在公司培训一周,技培室的几位阿姨都很热情,给我们讲了许多机务生活和工作上的事情,心里感觉暖暖的。公司高级工程师也给我们灌输了很多技术和安全方面的知识,讲了一些心酸往事..............看见他们的.第一眼就知道他们是“干”上去的,实在稳重又有亲和力,有的还挺幽默。
10月24日我见了我的师傅,第一眼感觉很严肃,第一句话我就没有听懂(他是湖北人我是东北人),但是为了避免尴尬我还是笑着点了点头,后来才知道他是问我叫什么名字。和师傅接的第一架飞机是南航的737-800b2696飞机,师傅叫我跟着他走,走到哪里他就讲到哪里,我就一直点头一直“啊”“哦”“恩”“知道”...一路走下来我都没有说别的,其实他讲的我大部分都懂,在学校里有很多实训,况且我的专业课还是班级第一呢。
在客舱里师傅给我讲要在机舱都要检查哪些项目,就在师傅一条一条讲的时候我就发现有两个空姐用异样的眼神打量着我和师傅,也不知道是我和师傅身上脏还是我们机务受歧视,更可气的是我还被他们瞪了一眼,我没敢说什么。回到值班室我和师傅说了,师傅还埋怨我当时怎么没有和他说。第一天上班就这么郁闷心想以后可咋办呢?这段时间还好没有郁闷的事发生,在这里实习时间不多了,好好干活吧!
机务兵心得体会篇2
这个炎热的暑假是我人生的一个转点,刚刚离开学校直接奔向广西百色实习,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一个人到外地实习。脱离了家庭、父母保护的我感觉有点激动、有点担忧。激动是因为多了一点自由,独自去感受和经历一下新鲜的事物,担忧是因为第一次独自出去的我会适应外面的方方面面吗?
来公司实习差不多13天了,在生活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以前懒散松懈的学习到现在紧张刺激的工作中,改变比较大的作息时间,特别是早上6点的早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在朦朦睡意的状态清醒过来。中午的伙食很不错,每天菜式会更新让我们得到充分的营养补充。居住工作环境很好,空调、电视、电脑等样样齐全让我们工作、休闲两不误。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周经理,他长的有点胖,腰还有点伤,但他依然和我们一样早早起床开早会,每天还坐车去工地指挥,以身作则起到了先锋带头的作用。
在工作中,我被安排在工程部,主要负责内业的工作。虽然内业是最繁忙最复杂的工作,而且施工中项目对现场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资料员,但是并不影响我对工作的热情,因为对于我来说做什么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些天我主要了解到内业是在项目建设中负责工程项目资料档案管理、计划、统计管理及内部文秘管理工作。在质量上对工程可以说也有深远的影响,它是工程问题查询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工程交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的各个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工作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的知识。
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以前所学电脑知识的价值所在。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理论得以实习,让我的知识更加丰富。在工区里光光学习是不行的,还要问。这里基本上都是我的前辈,领导,他们无论是工作的经验,良好的生活习惯,妥善的为人处事,认真的工作态度都是我学习的方面。特别是我的部长他基本上什么都知道,问他的问题他总是回答的清清楚楚。让我对我们工程的施工流程有了大体的了解,偶尔我也会随着部长或跟着同事去工地看看,见识一下。对现场施工有了更多的认识,喷浆、衬砌、支护都是我要掌握的地方。安全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在作业的过程中要加倍小心,在作好各项安全工作的同时,力争每一秒,不能盲目的去抢一秒。否则,事故就在一秒间。
总之,作为我从学校毕业后的第一站,让我收获颇丰,尤其是它让我将理论知识与实习作了一次充分的结合,使我的理论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当然,在这期间,也曾有过工作不到位的地方,我深信,这也是我工作中通向成功的一个基点,将会对我今后的工作有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机务兵心得体会篇3
怀着一片憧憬坐上了祥鹏飞往昆明的航班,来到美丽的昆明,公司同仁热情的接待更让我从内心爱上了昆明,爱上了海航,爱上了机务,作为一个海航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海航人,如何无障碍地进行角色的过度?集团针对昆明地区xx年新员工开展了为期10天的岗前培训,旨在让新员工系统地了解公司现况、熟悉公司规章制度、认同公司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尽快融入团队,提高工作能力,我认为公司精心组织的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有很大的收获。海航从1993年5月2日首航到现在已经走过18年的创业历程,如今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综合运营商。拥有航空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三大支柱产业。公司的目标是建立中华民族的世界级航空企业和世界级航空品牌。在海航员工被亲切地称呼为同仁,那么什么是海航同仁呢?我觉得海航同仁指的是员工同心同德、志同道合、携手共进。公司为什么会有现在如此规模的发展,我觉得是海航有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抱负、有专业知识的海航人在自始至终的奋力拼搏、勇于担当、敢为天下天;是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是公司所呈现的社会责任感。如今的海航,形成了它独有而颇具艺术的企业文化,从同仁共勉十条中便可体会出来:团体以和睦为兴盛;精进以持恒为准则;健康以慎食为良药;诤议以宽恕为旨要;长幼以慈爱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待人以至诚为基石;处众以谦恭为有理;凡事以预立而不劳;接物以谨慎为根本。
我们用一个字来总结海航,那就是:爱!
从培训安排上就可以看出公司组织的用心用情,比如专门请蓝院管理咨询公司的李老师给我们开展了员工职业素质与自我管理的课程学习。课堂上很多的话语给了我比较深的感触:在思维、行动、做事的方式方法上不同一般,才能成就卓越。只有持久的激情才赚钱,反馈到我的工作,那就是对机务维修要保持持续的激情和动力。进入职场,我们要用心做事,从无所用心到将心注入,我个人想想海航发展成功的法宝是什么,我认为正是海航用心去做才赢得
了持续的发展!大到集团,小到个人,我们只有从思维模式上,能力上以及热情上保持持续的'积极状态,我们才能获得持续的成功!
其间很多领导和前辈也给我们讲解了公司公文格式、薪酬待遇、市场、运行控制、礼仪、安全监察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整体熟悉公司安全文化、服务意识、海航集团、祥鹏航空运营管理规章制度、行政办公、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安全等相关规章制度有很大的帮助。并且组织了新员工军事化训练,包括军事基础技能、队列训练、唱红歌。在军训中体验连队的生活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优秀员工从自身角度出发,与新员工员交流步入职场的体会感受及自身应注意的问题,更让我们获益匪浅,提前学到了一些珍贵的经验。还有各位领导看望新员工、与新员工座谈交流、培训动员讲话、结业讲话,让我们感受到了领导的和蔼可亲,感受到了家的氛围。
10天的岗前培训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我们都在各自的内心长久的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份积极地期盼,一种坚定地信念。海航秉承的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的原则一定会得到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最后大众分享。我们有坚定的理由相信,全体海航人以诚信为本,追求创新,崇尚业绩,做到至诚,至善,至精,至美,那么我们必将实现公司的目标,个人的目标,让员工荣耀,让民族骄傲,让世界瞩目!
机务兵心得体会篇4
记首届中国民航机务维修岗位职业技能大赛总分第一、一等奖得主张超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报道:11月21日,首届中国民航机务维修岗位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天津的中国民航大学举行。从全国61家民航机务维修单位的76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的18支决赛代表队、54名选手,在全国大赛上同台竞技。最终,来自东航技术公司的3名选手以总成绩前3包揽了首届比赛的全部3个个人一等奖,而其中全场总分第一的选手,则是一位“85后”的新生代机务专业大国工匠——东航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定检部员工张超。
张超参加技能大赛
十年默默坚守 航空安全防线
2007年,22岁的张超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大学四年,他全心全意爱上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因此,张超一毕业就回到家乡昆明,应聘到了东航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的前身、当时的东航昆明维修基地,在定检部门飞控专业从事机务工作。
这份工作,让热爱专业、热爱飞机的张超幸福感满满——“做机务能直接接触飞机,能直接动手拆飞机,和飞机的距离最近,和飞机的关系最亲密”,接受采访时,他这样告诉记者。
而在享受热爱的同时,张超更没有忘记自己工作中另一重更加沉甸甸的内涵——责任担当。
机务维修是民航保障的幕后工种,也是民航生产运行的关键基础环节,作为飞机的“保健医生”,机务维修队伍是民航践行工匠精神的一支主力军,机务维修人员坚守着确保安全适航的防线。从2007年到2017年,整整10年,张超潜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学习规章、钻研技术、积累经验、整理心得,外面的世界当然五彩缤纷,但在他心中,最精彩的永远是坚守的机务岗位。
让机务维修人员有发展的平台、成长的空间、干事的激情,让更多的人想干机务、愿干机务、争干机务、干好机务,这是民航对机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与期望。而东航的机务系统,更从不忽视那一颗颗看似默默无闻、却勤勤恳恳学习钻研的匠心。2008年,东航优秀新员工荣誉获得者,2016年10月,中国技能大赛民用航空职业技能竞赛团体第3名成员和两项个人第3获得者,2016年12月,参加民航云南辖区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一项项荣誉,是对张超十年机务工作磨砺的悄然记录。
蒙着眼睛编保险丝 为参赛更为专业
工作中的张超
作为中国民航机务维修岗位职业技能大赛决出的首个全国第一,张超最初并不在参赛选手名单上。
比赛赛期确定后,东航原定的部分选手,因为赛事日程与将要接受公派培训的课程时间相冲突,需要临时变阵。此时,工作出色、专业素养赢得好评的张超受命参加东航2队,出征参赛。
今年9月,全国大赛初赛结束,张超和队友们虽然顺利晋级决赛,但大家对自己位居中游的初赛表现和成绩并不满意。
教练和队员们一起分析失分原因,对比和兄弟单位的差异,大家认为,问题并不是对某项专业操作不了解、不掌握,而在于反应速度——初赛的赛场上,工具摆放与操作岗位之间的距离,和日常工作、赛前训练不尽相同,要远出许多,也耽误了选手们的不少时间,影响了比赛得分。张超和教练、队友们决心在决赛前冲刺短板,因为这远不仅仅事关决赛名次,更是一个倒逼自己适应不同环境、使自己能在不同条件下提升机务维修能力和效率的机会;比赛是一时的,而以此为契机,锤炼成长,则会让自己的工作长期受益匪浅。
抱着这个念头,张超全力配合教练的训练。
带领他们的教练之一,是东航技术公司资深业务骨干谭晓伟,曾经参加过美国国际技能大赛,经验非常丰富。他根据初赛反馈的情况,要求张超和其他队员将工具放在比比赛更远的位置,从难从严考验领取工具、进行维修操作的效率。
为了进一步“逼”自己提升熟练程度,张超还按照教练的要求,蒙起眼睛练习给保险丝编花,或是把双手手腕绑起来,练习用手指进行保险丝编花;这种看似近乎苛刻到极端的训练环境,恰是逼出操作技能熟练程度、肌肉记忆非常有效的冲刺手段。
就这样,虽然半开玩笑地给教练起了“魔鬼教练”的绰号,但张超手下毫不含糊,一遍遍的训练,再请教练一遍遍点评,从而挤出了有可能提升效率的每一点空间。
技能决赛在一天 工匠炼心在常年
赛前的磨砺训练,“魔鬼教练”对效率的倒逼,果然没有白费,11月21日的比赛当天,张超一炮打响,以出色的专业表现、一流的操作效率在全国机务高手中力压群雄,创下全场最好成绩,荣膺一等奖。
而像所有沉浸于追求职业能力的匠心群体一样,夺冠后的张超向记者回忆参赛时,最乐于谈到的却是其他选手、特别是自己的队友给自己的启迪:“神乎其技,他们的项目完成质量和完成时间,我完全不知道怎么破”。
东航各支参赛队在整个赛期中的合作模式,也让一直善做学习有心人的张超感觉受益匪浅。东航共有3支代表队、9名优秀机务员工参赛,这些参赛选手中,有的是电子专业背景,擅长线路,有的学机械专业,紧固件有优势……三支队总是一同训练磨合,以赛事为契机,他们相互取长补短,一人操作八人观摩,一群人点评总结,在这样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业务骨干取长补短,进一步成长为多面手。
“这次参加大赛,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经历了一场心灵的升华。这个结果让我相信,不要执着于一时的所得,要放平常心。未来,我也会继续精益求精地做好自己的本职专业,相信只要努力,总会有好运在前方等着自己”。回忆几个月间的参赛历程,聊起自己的参赛收获,张超如是告诉记者。
大赛已经结束,这位民航机务人的匠心修炼,还在继续。
机务兵心得体会篇5
他们初来乍到,怀揣同一个梦想;
他们翘首以盼,加入同一线岗位。
这是一群投身军旅的机务新学兵,
梦想成为蓝天战机的守护者!
他们苦练队列,站好每一秒军姿;
他们认真学研,牢记每一项军规;
他们精抠细节,叠好每一床军被;
他们参观见学,感悟每一段军史。
他们在一个月的集训中收获成长,
努力成为披荆斩棘的真硬汉!
从宿舍到食堂,是270步,
从食堂到训练场,是330步,
……
在日复一日的路线中,
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印刻成长的模样,
黝黑的脸庞上折射出自信的光芒。
当他们在军营的团史馆观摩见学,
每一次触摸、提问
都是为了汲取更强大的榜样力量。
当他们在夏季的阵雨中列队训练,
每一次挥臂、踢腿
都是为了塑造更挺拔的军人形象。
当他们在炽热的操场上奔跑追逐,
每一次咬牙、冲刺
都是为了激发更强健的体能潜力。
当他们在师傅的面前交出拜师帖,
每一句承诺、誓??
都是为了拿出更出色的业务表现。
集训在梅雨中开启,在艳阳中落幕。
他们在同样的跑道上启程追逐,
共同的情谊与回忆
化作军旅的闪亮注脚。
他们在字里行间记录点滴感悟。
刘矗:集训的日子里是练不完的队列,跑不停的三公里,背不完的题库……也正是这样的重复,让我开始领悟当兵的样子,让我认识到团结的力量。作为一名机务新兵,我们要学会细心做好每一件小事,不发生错忘漏,争做夏北浩传人。集训就像是一把梯子,让我在通往“放单”的路上一步更比一步高。
史尧源:来到部队,真正感受到了机务部队的精神内核,“极端负责,精心维修”,是真正要融入生活与灵魂的。班长和师傅“甘当天梯擎骄子”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每每看到飞行员安全驾驶战鹰起飞与着陆,是我们最欣慰、最自豪的时刻。现在,新时代机务人的使命与责任要由我们来继承。
尤宝嘉:严格的新兵集训,让我从一个地方青年转变成一名合格军人。自我穿上军装那一刻起,我便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孩子,“保家卫国”这四个字深深地印在我心中,并时刻提醒着我,不论何时何地,军人应当冲在前线。我忘不了一起练过的队列、站过的岗,忘不了一起爬过的战术、扛过的枪,在不断前行中,我收获了“坚持”,收获了“成熟”,收获了“兄弟”,收获了“师傅”,收获了“服从”,我感到无比幸运和光荣。我将牢记新兵班长和师傅的言传身教,投入到机务岗位中,在强军路上继续前行。
郭成豪:在集训期间,我明白了“成功面前最需要的是坚持”。战友曾经说“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只要你敢于承担责任、努力学习、善于动脑,就能成为优秀的机务人员。”在体能训练中,我单杠总拉不上去,是班长的帮助和关怀让我重新振作起来。经过努力训练和学习技巧,我终于提升了成绩。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上,我会发奋图强,坚持不懈,对每一件事情一丝不苟,切切实实地干好干精!
此刻的他们正在师傅的带教下,
触碰战机、聆听战机、维修战机。
他们翻遍业务书籍,咀嚼难点知识,吃透理论原则。
他们开展实操训练,熟悉复杂零件,掌握战机构造。
此刻的他们正迸发青春的力量,
一路披荆斩棘,斩关克难,
只为更好地践行忠诚的誓言、守望空天的航迹。
奔跑吧,机务新兵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