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演讲稿5篇
通过反复修改演讲稿,你将能够不断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提前准备的演讲稿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突发问题,增强应变能力,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春节文化演讲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春节文化演讲稿篇1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在我的家乡大同,每年不同的节日习俗总会吸引我们这些孩童的目光。不过大同最值得一提的,也是最红火的风俗便是春节风俗了。春节一到,家家户户欢声笑语,肉菜飘香,鞭炮齐鸣,里外一新,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是年”。是啊,一过腊月门,我们就开始了备年货。腊月二十三便是我们北方的小年。到了晚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个不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谈笑风生。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一天,一家男女老少不管多忙,都会放下手头事,开始拆洗被褥,洒扫庭院的忙活。妈妈说,这有扫除噩运之意。我一听便赶紧把自己的房间收拾的井然有序、纤尘不染,为的是能博个好运气,虽然累并快乐着。
转眼便是大年三十了。一大早,我们穿着新衣服贴春联;除夕晚上,“爆竹声声辞旧岁”,全家人围坐一起吃着香喷喷的丰盛的年夜饭,看着精彩的晚会载歌载舞,并一起守岁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家乡的元宵节总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是我心目中最有特色的日子了。白白胖胖的.圆滚滚的小汤圆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娃娃飘起来又落下去,在每家每户的锅里翻腾着,打着滚。汤圆固然诱人,但对我来说,还是放烟花、游花灯更胜一筹。
当黑夜缓缓伸出它的“手”,探向人间大地的时候,吃完汤圆的我们便下楼,燃放烟花爆竹。一朵朵美丽的礼花,光彩夺目腾空而起,在天空中闪烁、爆炸,宛如在黑色的幕布中释放出华丽的翡翠流苏,我们欢呼着跳跃着,欣赏璀璨的夜空中绚烂绽放的烟花。你看:那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烟花,时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开;时而像彩蝶翩舞、巨龙腾飞;时而像火树灿漫、虹彩狂舞,花炮升腾五彩斑斓,整个城市的夜空被焰火照亮了、染红了……
“正月十五闹花灯”:登城墙、赏花灯、转旺火、品美食,素来是家乡人欢庆元宵节的习俗。东风夜放花千树,华灯似海人如潮。登上古都城墙,穿梭在灯会里的时候,眼前只有那流光溢彩的灯,黑夜的孤寂已全然不存,花灯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却都令人欢喜。这边是有着尖尖耳朵、尖尖鼻子的卡通小老鼠灯,还一动一动地给我们拜年;那边是小巧精致的莲花灯,叶子上白里透红,小巧可爱,闪着明亮的光;远远看去,最多的还是那圆溜溜的大红灯笼,红当熠熠、流苏飘摇……
春节的习俗在中国北方虽都有些许不同,但也是大同小异。在我的记忆里,家乡春节的传统习俗,永远充满幸福、快乐、甜蜜、温馨。
春节文化演讲稿篇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一年又过去了,新的一年将要到来,又到了新旧交替的除夕夜。与前些年一样,我们一家人坐了七、八小时的小汽车,在除夕前回到了老家,只为在今天晚上与爷爷一同守岁、看春晚、看烟花。而我最喜欢的春节风俗,就是看烟花。
放烟花是春节的一个古老风俗。这个习俗,书上说可是来头不小呢。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年的怪兽,专在过年这天下山吃人,年年如此。这件事直到一位老者的到来才完全消失。在这天,老人独自面对年,他穿着红衣服,手里拿着一串鞭炮,把怪兽赶跑了。
而放烟花这一习俗,正是由放鞭炮延伸过来的。对于较为胆小的我,放烟花是万万不敢的,只好坐在不禁止放烟花的老家屋顶看烟花在空中美丽绽放了。
天还没有完全被黑暗吞没,夕阳依然有余晖,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早已迫不及待地点好了烟花。随着第一声巨响,一个个小脑袋从屋里升到了屋顶,一双双黑眼睛紧紧地盯着窜上空中的那一束黄光。啪,点亮除夕夜的第一个烟花开放,不同色彩的花瓣在空中绽放,又凋零,缓缓落入最后的晚霞中,与天边剩余的奇异的颜色融为一体,也拉开了这个黑夜剧场的帷幕。紧接着,无数的烟花升入空中,不同类型、不同色彩、不同位置,把旧的一年最后的夜晚照得宛如白昼一般。
不知不觉中,烟花的声音变得稀疏起来。夜深了,夜幕渐渐归于沉寂。现在空气污染变得十分严重,到处都禁放烟花了,或许明天老家也看不见这一胜景了。环境诚可贵,但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不也是很重要吗?
春节文化演讲稿篇3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迎新春,放飞理想”。
当新年列车带我们踏上20xx的旅程时,我们充满了探索的梦想和创造的欲望,达到了更高的起点。我们开心地喊着,庆祝着又一个崭新的春天的到来,但我们也隐隐感到不安。是的,我们长大了一岁,就像绿花的数量,被岁月镌刻了一个崭新的年轮,意味着它将遭受更多的风暴。新的一年,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责任,比如升学的压力,考试的焦虑,老师的期待等等。
但是如果生活是平静的,就像一潭死水,那将是多么单调的画面啊!年轻的时候,要在风暴中奋力拼搏,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人是执着的,那么就能改变,就困在心里担心”。逃避挫折的人最终是无效的。只有朝着理想坚持下去。向前发光的人,不退缩,不盲目的人,才能登上灵魂的顶峰。向日葵从不在阴霾下低头,因为它对阳光有期待。小溪不会在岩石的阻碍下停止奔跑,因为它对大海有期待;人不会因为现实的残酷而停滞不前,因为对理想有期待。亲爱的同学们,你理想中的风筝会飞向哪片天空?
新的一年,在这全新的阳光里,同学们,给自己定下全新的目标!忘记过去的成就和错误,让它们一起分散在逝去的脚步中——成为多彩的记忆。你需要的是一个在20xx的阳光下温暖微笑的自己;面对任何挫折,自信地面对困难的是自己。你需要的是一个有理想,坚持理想,尽一切努力去实现理想的自己!假设:20xx,你会为我们感到骄傲!
谢谢大家!
春节文化演讲稿篇4
同学们:
一大早,窗外响起了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从床上飞起来,看着窗外。人们在街上来来往往,都穿着新的红色棉袄。哇,今天是春节。春节如期而至,街道非常繁忙。现在,我将介绍我们十堰庆祝春节的习俗。
每个家庭庆祝春节时都应该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它们在春节期间张贴,因此得名。起初,人们把桃木雕刻成人形,挂在门口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刻下保管员的名字。春联经常用红纸写,代表好运和幸福。
当午夜时分,当新年钟声响起时,整个城市都被鞭炮声震撼着天空。此时此刻,有些人还在院子里生起“旺火”,表示自己的繁荣昌盛。在熊熊的大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高兴得跳了起来。这时,屋内灯火通明,庭前火花四射,屋外嘈杂,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每年春节都是家庭主妇在厨房最忙的时候。年夜饭是前几天准备的,年夜饭总是大师傅在大年三十那天做,大年三十的饺子也是30号晚上包的。这时,每个案板都在忙着切肉切菜。这时,案板声和鞭炮声,夹杂着人们的笑声和哄笑声,此起彼伏,成了除夕夜的欢乐乐章。
吃年夜饭是每个家庭在春节期间最热闹、最享受的时光。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一桌,一家人聚在一起,围着桌子坐着,一起吃团圆饭。心里满满的感觉真的难以形容。人们不仅享受桌子上的美味,还享受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有两样东西,一个是火锅。一个是鱼。火锅滚烫,热气腾腾,温热闷热,说明它在蓬勃发展;“鱼”和“鱼”的谐音是“比福星还多”的象征,也是“年年有余”的隐喻。还有俗称菜头的.萝卜,祝好色头;龙虾、炸鱼之类的油炸食品,祝一家人过上“用火烹油”般的富足生活。最后,它是一种甜食,愿未来的日子甜蜜而甜蜜。这一天,即使不能喝酒,也要喝一点。
有一段时间,节日的习俗没有结束。到了这里,可以切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每一年,我都因为家人的激动和温暖而期待春节。
春节文化演讲稿篇5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春节应该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我也随爸爸妈妈回到爷爷奶奶家,一起过春节。今天真是热闹,大街上气氛红火,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笼,有些人家的窗户大门上还贴着春联。
还没到爷爷家,就远远看见大门上贴着两个大大的倒着的“福”字,下面还各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他们都做着拱手礼,在给我们拜年呢!爷爷张罗了一桌好菜,我和爸爸妈妈姐姐都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我们一边吃着,一边听爷爷讲着关于“年”的故事传说。
南方有个习俗,就是春节要包汤圆吃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一吃好饭,我和姐姐就缠着奶奶教我们包汤圆。
我拿来一点面粉放在盆子里,小心地加了一点热水,奶奶把面粉捏成块状。接着,我们学着奶奶的样子揪出一个个面团,把面粉搓成球状。我揉啊揉,捏啊捏,好不容易才捏揉好。然后,我用大拇指按了一个小窝,把芝麻放了进去。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像模像样地搓着。谁知,芝麻放得太多了,汤圆的“肚子”承受不住了,“肚子”爆炸了,芝麻都“跑”了出来。奶奶见了,“扑哧”一下,笑了出来。奶奶和颜悦色地对我说:“汤圆的馅不能放得太多,也不能放得太少,要适当地放。”吸取了一次教训,这次我可有经验了,把适当的芝麻放进汤圆里包了起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汤圆终于包成功了!
大家的汤圆都包得差不多了,奶奶把大伙儿包得汤圆都放进锅里。不一会儿,一碗又一碗的汤圆上桌了。我们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吃着汤圆。“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一碗汤圆满又满……”我不禁唱起了这首歌,爸爸妈妈的脸上也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这真是快乐的春节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