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小手教学反思6篇

时间:2024-01-11 09:05:16 分类:工作报告

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就一定要在教学任务结束后写好教学反思,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方式之一,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手拉小手教学反思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手拉小手教学反思6篇

小手拉小手教学反思篇1

这次的比赛,我们采用的是同课异构、无声授课的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我并不陌生。因为是没有学生的课堂,所以教师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课堂上没有生成,但我们可以预设。而这次,在选课时,我们组内其实是取了个巧——因为我们组内刚好上了一节《胖乎乎的小手》的教研课,在课后我们共同商讨,决定使用“以文带文”的课型来上这一节课。并且确定本节课亲亲围绕本单元的主题——我爱我家来进行。而围绕这个主题,我也确定了这节课的主题,那就是,尽自己的能力给我的家,我的爸爸妈妈付出爱。

课前,我用一首儿童诗《打花伞》导入了本课的学习。整节课以“感悟爱——表达爱——付出爱”为主线贯穿始终。在最后又带入了《真情作文》上的'一篇《如果我是一篇雪花》进行阅读,最终使学生明白,爱家人,就要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了读课文、词语到生字来巩固检测要求会认的生字。采用借助自读提示画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并指导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情。师生双读理解兰兰对家人的爱。并创设情境,进行口语训练,完成课后习题。

虽然是无声授课,但在看完其他同组老师的课,并再次对照课标,对照主题阅读大单元教学法时,却发现,这节课,在设计上还是有不少失误的。首先,在这节课的开始,我只是口述并板书了我们继续走进“我爱我家“的主题学习,但并没有注意和前面课文的联系,没有注意到单元内容的连贯性,如果,采用单元导语导入,会不会主题更突出呢?另外,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自我感觉语气并不到位,指导也不够到位,还是有些”放不开“,同时,纵观这节课,似乎让学生读书的时间还是不够多,没有真正的做到以读代讲。而这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的改进。

小手拉小手教学反思篇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主动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达到启迪思想,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其次,低年级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会读课文,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教学开始,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自主学习的空间。用“你想知道吗”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然后范读,让学生提意见,这不仅为学生读课文作了示范,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积极评价的能力。

在课堂中,我还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文中的情感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真正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首先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请学生按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句话:同学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老师很喜欢,请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句话。出示:“老师喜欢我的手是因为xx ”。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积极思维能力。其次,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给学生创造一种校内与校外生活联系的`氛围,尤其是把教材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表演直观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平台,使语文实践真正落实到实处。

我的设计遵循了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一方面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兰兰是个勤劳的孩子“的形象,另一方面拓展了课内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增强了语文实践能力、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手拉小手教学反思篇3

?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懂得孝敬长辈是一种美德。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教学:

一、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手?明理的目的在于导行,最后,我又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说说自己的小手能为家人做什么?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有说有写,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多种形式加强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要想将13个生字牢牢掌握,一节课很不容易,因此引导学生多形式识字,采用了小老师教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找出容易读错的生字重点认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识字。运用了多种方法记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记住生字后,又将生字放回句子中读一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记字的过程中,我运用了“记住生字,奖励红苹果”的激励方式,学生识记生字兴趣很高,效果不错。

三、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本节课我还注重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试着说话:“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反思自己的教学中,有成功之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1、各个教学环节忙于在“赶”,个别教学环节中,忽略了学困生。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体验到成功。

2、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意一些细小的环节,力求做到更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优化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小手拉小手教学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懂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感情,并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人。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激趣,揭题引文

1.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小手看一看、夸一夸、画一画。

2.过渡:兰兰也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她的全家人都喜欢,为什么?

3.放映配乐故事课件《胖乎乎的小手》。(学生边观看边思考,看后谈感受。)

4.出示课题,认识“胖”字。

二、互动识字,初读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学习效果。

(1)聘请“小播音员”领读生字。

(2)抽字扩词比赛。

(3)交流识字方法。“谁的方法多”

(此环节设计旨在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换一换、编儿歌等多种方法认记生字,及时归纳整理。)

(4)让学生找出自己读不好的句子,师生互动帮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①老师也有几个句子想请同学们帮助读通顺,读出感情。

(出示幻灯片)“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②指名读句子,引导学生先说优点,再评不足。

③读了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此环节设计旨在有层次地进行句式训练,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④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因为兰兰替爸爸拿过拖鞋,所以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

因为兰兰给妈妈(),所以()喜欢兰兰的小手。

因为兰兰帮奶奶(),所以()。

因为兰兰(),所以()。

三、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小朋友,你知道花是哪个盆里的吗?

幻灯片出示生字及笔画数(笔画数写在“盆”上,生字写在“花”上。):

看着画笑兴会

6画8画9画10画11画

2.引导学生观察“看、着”的异同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4.展示、赏析。

四、布置作业

1.回家用你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一件事情。

2.收集有关夸手、赞手的成语、故事或儿歌。

五、板书设计

6胖乎乎的小手

小手拉小手教学反思篇5

认知心理派代表人物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说明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目的。

在本次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使他们的所有感官(眼、耳、口、脑、手)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一个“全频道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化渗透、快节奏反馈”的信息网络,指导他们从单纯的接受式学习走向自已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构成了新的情景教学,体现了“主动学习”的新课程教学策略,达到了“愉快教学”的目的,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

一、开课导题,引趣精妙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我在导入部分创设了一个布迷设障的情景:猜手、看手、画手、夸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二、创设活动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调动起学生的感情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感情朗读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爸爸、妈妈、姥姥对兰兰说的话,使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平时爸爸、妈妈、姥姥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学生与小主人的情

感共鸣,学生很自觉地就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以读代讲,读中领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新《课标》中也曾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中采用了自由读、个别指名读、摹仿读、表演读、互评互读的方式,让学生学而不厌,练而不腻,力图将每一个学生带进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勾起学生的'经验体验,从而代替了学生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爸爸、妈妈、姥姥和兰兰的话该怎样读?“这双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啊!”“这双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这双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挠过痒痒啊!”学生以大人的口吻,说得那么自然、贴切,这是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个人生活体验最好的回忆。总之,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扎扎实实的训练,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四、创设实践活动,延伸课堂

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新《课标》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在本次教学的尾声部分,我教育学生回家后为自己的家人做一件事情,并注意观察家里人的表情,事后把当时的情景画出来。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既让课堂扩展到家庭生活中,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又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同时也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这种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

五、分组合作,协作学习

在教学中,我多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交流、讨论,自主探索学习成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共享群体的智慧,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形成了学生表现、交往、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总之,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活动形式多样,他们在自主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发展了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充满了童趣,具有时代气息,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语文课。

小手拉小手教学反思篇6

【背景描述】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下册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见大,通过兰兰画的一双胖乎乎的小手这张画,巧妙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到兰兰家玩?老师现在就带你们去兰兰家。

(投影出示兰兰一家人都在夸奖兰兰画的画面)

(生看兰兰一家人夸奖兰兰画的画面)

师:兰兰家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生:兰兰家有爸爸、妈妈、姥姥,他们都在看兰兰画的这张画。

生:兰兰的全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师:是呀,兰兰画的这张画多好!兰兰的爸爸下班回来后,拿起画是怎么做的呢?

(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爸爸是怎样看画的呢?把爸爸的动作演一演。

(生表演的有模有样)

师:你表演的真棒!老师也来表演一个动作,让大家猜猜是个什么字?──今天的太阳太大了,我把手放在眼睛上遮一遮(师边描述边做动作)

生:我猜是看见的“看”字。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上面一个“手”字,下面一个“目”就是“看”。

(师出示“看”的井字格,并相机板书“手”)

师:你仔细观察“看”,“看”字上面部分写的是“手”吗?

生:“看”字上面写的不是“手”,把“手”字里的弯钩变成了撇。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咱们在写撇时要写长一点,一直写到左下格来。你们仔细观察“看”字哪一笔正好写在横中线上?

生:“目”字里面的横折钩正好写在横中线上。

(生书空写“看”字)

师:“看”字还有一个好朋友,出示“着”,你发觉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他们都有一个“目”字。

生:“看”字加两点,再把撇变成横就是“着”字。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着”字里有三横,三横的长短要注意,中间一横写得最短。

(生书空描红,书写“看”和“着”这两个字)

师:兰兰的爸爸拿起画看了又看,心里特别高兴!让我们一起当兰兰的爸爸高兴地夸夸兰兰。

(生自由读、点名读、齐读)

【片段二】

师:过了一会儿,妈妈也回来了,妈妈是怎么对兰兰说的?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生(眉头紧锁着读):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洗过手绢啊!”

师:这位妈妈的眉头怎么紧锁着?兰兰的妈妈是笑着对兰兰说的。

(相机出示“笑”字)

师:你们笑一个给老师看一看。

(生露出会心的微笑)

师:你们会给“笑”字找找朋友吗?

生:微笑、傻笑。

生:笑话……

师:你们看“笑”字上面的竹头字好像咱们舒展的眉头,“笑”下面的好像我们学过一个什么字?

生:“笑”下面好像我们学过的“天”字。

生:“天”字里面横变成撇就是“笑”字。

师:你说得真对!让我们一起笑一笑。

(生书空描红,书写“笑”字)

师:你们现在能笑着当兰兰的妈妈,夸夸自己的乖女儿吗?

(生自由读,点名读,齐读)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学生要求会认的生字中,有80%的生字在阅读文中出现。

我以文本为载体,依托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教学中采用了多样化的识字形式让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在多样性、趣味性的语境中,引导孩子们在快乐中识字,同时感受汉字的魅力。

依托文本趣味识字,让识字教学更生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有看动作猜字,给生字组词,给生字找形近字,识记生字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识字,在愉快中学习。

依托文本朗读识字,提升识字效率。通过朗读发现生字、记住字形,通过听读体会生字的意思,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字的音、形、意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明析,越来越深刻。

《小手拉小手教学反思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