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小手教案参考5篇
出色的教案使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筛选和优化,提高他们的教学创新能力,在教案的撰写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下面是82秘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手拉小手教案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手拉小手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看、着、画、笑、兴、会”6个生字。
2、认识两种基本笔画:
弯钩、横撇。
3、通过学习,知道兰兰的小手是一双勤劳的小手,她是一个勤快的、讨人喜欢的好孩子。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说一说:你的小手能够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看、着、画、笑、兴、会”6个生字。
2、认识两种基本笔画:弯钩、横撇。
3、通过学习,知道兰兰的小手是一双勤劳的小手,她是一个勤快的、讨人喜欢的好孩子。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看、着、画、笑、兴、会”6个生字。
2、认识两种基本笔画:弯钩、横撇。
3、说一说自己的小手能够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通过学习,知道兰兰的小手是一双勤劳的小手,她是一个勤快的、讨人喜欢的好孩子。
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说一说:你的小手能够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知道兰兰的小手是一双勤劳的小手,她是一个勤快的、讨人喜欢的好孩子。
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说一说:你的小手能够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小胖手的画片,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让学生伸出自己的双手,观察自己的手的特点,互相说一说。
2、板书课题:
胖乎乎的小手。
3、齐读课题。
过渡:兰兰画了一张画,画的是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妈妈、爸爸和姥姥看了她画的小胖手,你们猜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二、以多种形式读课文,在听读中整体认识汉字
1、借助自己已经学过的字,试读课文,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不认识的字。
2、教师分段出示课文,学习词语(板书):
⑴第一段:
画了一张画儿小手
⑵第二段:
拿起说帮我手绢
⑶第三段:
报纸
⑷第四段:
眯起眼睛
⑸认读画线的字:
画了拿说帮我眼睛
⑹采取多种形式认读:
同桌互相读。
小老师带读。
指名读。
3、自读课文:
在读中巩固生字、词语。
4、教师范读课文,要求:
学生注意听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听老师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学过的单韵母和声母,看看它们都藏在什么地方。
5、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听领读的时候要做到:
看着老师领读的字,听准老师的读音。
跟老师读的时候要做到:
看着你读的汉字,模仿老师读准字音。
6、分小组读一读:
小组内有谁不会读的,互相帮一帮。
7、自己读课文:
把课文读熟练,不要随意加字减字。
齐读课文。
8、指名让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9、朗读课文,要求:
妈妈、爸爸、姥姥喜欢兰兰的小胖手吗?请你把喜欢的感情读出来。
跟老师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一说
喜欢兰兰的小胖手吗?能说说为什么吗?
四、本课时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会写田字格中的“看、着、画、笑、兴、会”6个生字。
2、认识两种基本笔画:
弯钩、横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会写田字格中的“看、着、画、笑、兴、会”6个生字。
2、认识两种基本笔画:弯钩、横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流利。
2、开火车认读生字和词语:
看着画笑兴会看见
起着画家欢笑高兴开会
二、学习新课,明确学习目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记住字形。写6个字。认识两个新笔画:撇、捺。学习并掌握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1、生字卡片:
看着画笑兴会
2、那么这几个生字怎么记呢?
⑴学习两种基本笔画:
弯钩、横撇:
书空练习。
⑵识记字形:
看:独体字。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着:独体字。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上下结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笑:上下结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上下结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独体字。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卡片,按笔顺书空。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应该占格的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四、巩固练习
学生用拼音本练习写“看、着、画、笑、兴、会”这六个字。
小手拉小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能边唱边合拍地做小手爬的动作。
2、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习仿编歌词和动作。
3、能较积极地参与仿编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边唱边合拍地做小手爬的动作。
活动难点
学习仿编歌词和动作。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合拍动作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律动《拍手点头》
1、集体复习,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
2、仿编,“拍拍小手点点头很快乐,我们拍拍小手还可以干什么呢?”(教师可请仿编出新内容的幼儿当小老师,带大家做新动作。)
二、 教师示范。
1、教师以较慢的速度边唱边示范。
2、幼儿说说小手先爬到哪里?后来又爬到哪里?
三、幼儿学做律动。
1、和着教师的歌声,一拍一下地拍手。
2、跟着教师边唱歌边拍手。
小手拉小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abac的音乐结构,学习根据乐曲的a段较合拍地做蹦跳步。
2、通过观察花,能大胆地创编花的不同姿态,在b段音乐伴奏下做花的造型,并能控制自己的动作。
3、喜欢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中小兔和妈妈捉迷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兔木偶一只、音乐、花园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兔子木偶,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是谁呢?瞧,它朝我们走来了!(随音乐节奏表演)
(播放a∕2)
二、学习有节奏地进行兔跳动作。
1、幼儿挥手,熟悉a段音乐,感受音乐节拍。
师:小兔子来和我们做游戏,让我们一起挥手欢迎它吧!(随着音乐节奏表演)(播放a∕2)
师:小兔走路很可爱,刚刚它是怎样走的?(小结:小兔是一下一下跳着走的。)
2、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a段音乐的节奏。
师:小兔今天可高兴了,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它说想和你们玩小手变小兔,和它一起跳。(带领幼儿随a段音乐用用双手食指中指在自己两条腿上点拍兔跳节奏。)(播放a段音乐)
3、引导幼儿探索蹦跳步的技巧,并学习蹦跳步。
师:你们的小脚会不会像小兔一样一下一下跳呢?小兔跳的时候声音怎么样?我们的小脚怎样才能跳的很轻呢?用什么地方跳?(请一位幼儿示范。幼儿练习兔跳动作,提示幼儿轻轻地、一下一下地跳。)全体幼儿随a段音乐练习兔跳动作。(播放a段音乐)
三、初步学习花的不同姿态。
师:春天到了,小兔今天还想带你们去很美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来,我们跟着小兔一起一下一下轻轻跳过去吧!
师(播放花园图ppt)哇!真的是花园,这里的花多美啊!来,我们坐下来看看花园里的花是什么样的。这朵花开得高高的,谁能做一朵开得高高的花。(请一幼儿示范,并带领其他幼儿一起学一学。)
师:这朵花开得低低的,谁能做一朵开得低低的花。真漂亮!宝宝们,还有什么花呀,请你们用动作做出来。(听b段音乐,鼓励幼儿创编花的不同造型)(播放b段开花音乐)
四、欣赏乐曲《小兔捉迷藏》,并学习随音乐合拍地做相应的动作。
1、师:在这美丽的花园里还藏着小兔的故事呢,让我们坐下来听一听吧。
讲述故事:有一天,天气真好,兔宝宝蹦蹦跳跳地来到花园里玩,他们一蹦一跳,玩得可高兴了。这时,妈妈来找他们回家了,调皮的兔宝宝和妈妈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为了不让妈妈找到,他们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一动也不动的。兔妈妈来了,找也找不到兔宝宝,妈妈说:咦,怎么都是花呀,我的宝宝到哪里去了呢。当妈妈准备回家的时候,兔宝宝们轻轻地跟在妈妈后面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2、完整欣赏乐曲。
师:你们知道吗,这个好听的故事里还藏在音乐里呢!嘘,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现在我们就到音乐里去找一找哪一段音乐是兔宝宝蹦蹦跳跳地来到草地上玩,哪一段音乐是妈妈来找宝宝了,宝宝变成一朵朵美丽的花一动不动的。仔细听好啦!(播放完整音乐)
师:谁来说说哪一段音乐是兔宝宝蹦蹦跳跳在草地上玩,哪一段音乐是妈妈来找宝宝了。
五、游戏《小兔捉迷藏》
师:小兔和妈妈玩的捉迷藏真好玩,你们想不想玩呢?那今天我来做兔妈妈,你们就做我的兔宝宝。一起到花园玩捉迷藏的游戏,当你们听到第一段音乐时,你们就做什么动作,听到第二段音乐时,妈妈要来找你们了。你们要怎么做才能不让妈妈发现你们呢?
随乐玩游戏1~2遍。
师:玩了这么久,宝宝们都累了吧,来跟着妈妈回家吧!(播放a段音乐)结束活动。
小手拉小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
2.帮助幼儿理解,体会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3.简单了解保护手的方法。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手的图片;
2.动物指偶若干;
3.操作材料:夹珠子(筷子、珠子);穿珠子。
4.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互动。
二.幼儿操作老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和材料,请幼儿操作,让幼儿在操作的时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来做这些事的呢?”
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师提问:刚才你做了什么?是用什么做的?(幼儿回答),师:除了刚才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还会做什么?(个别幼儿回答,与旁边幼儿交流)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可以做那么多的事,那么,小手为什么会这么能干呢,手上有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细地看一看。
四.观察认识手
1.幼儿观察手。
师:“你的手上有什么?(手指)
2.认识手指名称。
(1)介绍手指名称。出示图片,分别介绍五个手指的名称。最矮最粗的叫大拇指,让幼儿伸出大拇指表扬表扬小朋友,也表扬表扬自己,最细最小的叫小指,让幼儿伸出小指;中间最高的是中指,请幼儿伸出食指;中指和小指中间的叫无名指,幼儿伸出无名指。
(2)巩固认识手指
a老师分别将动物指偶戴在五个手指上,幼儿:老师将什么戴在什么指上。
b游戏:“戴指偶”老师说一个手指的名字,幼儿取一个指偶戴在相应的`手指上。
3.认识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长在哪里?(手掌)
(2)手还可以怎样分?(手心、手背)老师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儿。
五.幼儿讨论:如果没有手会怎么样?怎样保护手?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不玩刀和其它尖的东西,涂一些护肤品等。
六.引导幼儿想一想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教育幼儿多动手,勤动手。
师: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启发幼儿想想,师:如果什么事都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都做了,小手会不会很能干?
小结: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七.结束部分: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夸夸我们能干的小手吧!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活动延伸:
1. 让幼儿继续操作。
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督促幼儿学者自己的事自己做。
小手拉小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为自己拥有一双灵巧、独特的手而自豪。
2.通过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作用。
活动过程
一、小手真神奇。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又能写来又能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二、认识我们的小手
1.认识手心手背。请幼儿观察小手:我们的手心和手背一样吗?手心里有什么?手掌纹像什么?
2.动一动我们的小手,看看什么地方最灵活。比较并认识五个手指兄弟。
3.手指头上也有秘密,请你仔细看看有什么?那一圈一圈的叫指纹。请你仔细观察一下,每个手指头上的指纹一样吗?
三、大拇指有多重要。
1.我们每只小手都有五个手指,每个手指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很能干。你的小手会干什么?
2.如果缺少了一个手指,做起事情会怎样呢?我们做个有趣的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作用。(请小朋友把大拇指缩在手心里,做捡黄豆、扣衣服纽扣或拉拉链)。
小结:原来没有了大拇指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很不方便,甚至做不好事情,看来大拇指可是非常重要的。
四、动物朋友的手
1.小朋友吃饭、画画用手帮忙,小动物做事用“手”吗?小动物是用爪子做事情的。他们的爪子和我们的手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幼儿活动材料,观察小动物爪子。重点观察它们有没有灵活的大拇指。
3.小结:动物的“手”没有像我们这样灵活的大拇指,我们能很方便、灵活地拿任何细小的东西,而动物不行。因此,每个小朋友都应该保护自己的小手。
讨论: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小手呢?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真正站在幼儿的立场上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化情景,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相关的经验,得到情感的满足。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随着幼儿的活动和表现不断发生变化。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幼儿主动活动的支持者和指导者;当幼儿因为动手操作材料出现错误和失败时,教师是积极的鼓励者;当幼儿进行游戏时,教师扮演的是平等的参与者;当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时,教师更是一旁的喝彩者。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真正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教师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新的体验。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使幼儿学到感兴趣知识的同时,在语言运用、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也得到了深度的挖掘。
但此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分组操作活动时,个别幼儿因不能很好的理解遵守教师提出的操作规则(大拇指不能参与活动)而出现错误结论。教师应让幼儿单手操作,左、右手轮流感受,这样就相对地降低了难度,更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有利于幼儿获得正确的体验。
2.谈谈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教育方法?
情境表演法、儿歌强化法、结合故事或儿歌进行,进行适当拓展。
3.谈谈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活动模式?
谈话法、观察法、实践法、两人或小组合作法、区域操作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