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花与果教案8篇
一份出色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进展,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科学花与果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花与果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功能,并能作好记录。
2、能运用手、眼亲身体验,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
3、了解这些污染造成的危害,从此关心周围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口袋的功能。
端正自己的环保意识,正确的对待可回收资源的利用。
活动准备:
1、积攒不同质地的口袋(布袋、纸袋、网兜、塑料袋);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书、乒乓球、水果、豆子、毛巾、水;
3、每人一份记录表格;
4、事先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口袋的存在;
5、ppt《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有关“聚丙乙烯”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看看我的口袋里有什么”引出课题。
1、个别幼儿兜里有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小塑料袋一个。
2、让幼儿通过摸、看、说出口袋的作用。
3、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口袋,引导幼儿了解它的'用途。
二、鼓励幼儿大胆实验操作,并探索发现。
1、根据教师准备好的材料,先看,先想什么物体能装进各口袋中。
2、再请幼儿通过实验证明,并采用多种材料操作。
3、让幼儿对实验结果做记录。
4、师幼总结实验结果,网兜不能装水及细小的物品,纸袋和布袋不能装水,应为这两者都具有吸水性。
三、观看ppt《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视频,让幼儿直观的了解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1、请幼儿线观看视频,知道塑料袋中含有聚丙乙烯的物质,了解它对大自然的危害。
2、播放ppt,切身感受白色污染的危害。
3、师幼共同讨论,如何针对这一现象,又该如何应对呢?
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应该爱护环境,合理的处理塑料制品,争做环保小使者。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开展这样的活动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理解能力,初步让幼儿了解科学活动的过程。
a部分:以游戏开始,通过在个别幼儿兜里有老师准备的小塑料袋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通过摸、看、说出口袋的作用。通过教师出示各种口袋的引导多数幼儿亿初步了解口袋的用处。
b部分: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实验探索发现口袋的用处,并对结果进行记录。通过总结,得到结论,根据口袋的自身特性幼儿都已知道网兜不能装水极细小的东西,布和纸都具有吸水性,所以这两种质地的口袋都不能装水。明确根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要求,体现师生互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做好引导,帮助幼儿完成。
c部分:通过观看ppt及视频,让幼儿讨论白色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且知道“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幼儿都能积极发言,这种方式不仅锻炼幼儿的观察力,也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
这节活动课结束后,我也在反思,觉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有一段没有声音,导致幼儿顿时失去观看的积极性,应该在上课之前对所需的设备及材料反复检查,以免出现漏洞。我觉得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节活动,不断从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使每节活动能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幼儿园科学花与果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动画的兴趣,感受动画片蕴涵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创造力,初步的分析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
3.引导幼儿理解动画片清洁,并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用语言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你见过龙吗?
课件-动画片:有一只小猴子
课件-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2.水彩笔,画纸,录音机,音乐磁带。
重难点分析
重点:激发对动画片的兴趣。
难点:初步感受动画片蕴含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让幼儿观看动画片,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你见过龙吗?》《有一只小猴子》《大象有个长鼻子》
二、展开
1.教师引导幼儿分析、讨论:
(1)你喜欢哪个动画片?为什么喜欢?
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说,使他们相互受到启发。
(2)你喜欢动画片里的谁?为什么?
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态度,从正面说一说喜欢的角色。
(3)动画片与一般的电影有什么不同?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指导幼儿发言,尽量做到语言完整、连贯。
初步了解动画片是人们利用一些技术,把设计的一些图画变成动态的,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就成了动画片。
三、延伸活动
1.游戏:超级模仿??
播放几段幼儿喜欢的动画片主题音乐。
2.幼儿随意做动作。
提醒幼儿在做动作时辨别音乐出自动画片的名字。
幼儿园科学花与果教案篇3
活动目的:
动物和孩子天生就有一分缘,探究动物世界的奥秘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如今,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占据71%的海洋是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而且海洋环境已日趋恶劣,因此保护海洋的生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了解海洋动物的食物链对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是很有意义,也是很有必要的。况且,孩子们在了解陆地上一些常见动物的食物链后,对海洋动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延伸生成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海洋动物的食物链,感知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2、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的欲望。
3、萌发幼儿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电脑、录音机、图片、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录像:海底世界。
幼儿交流:看到了什么?它们吃什么?
(评:奇妙的海洋世界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观看的聚精会神,活动室里静极了,为下面的活动开好了头。)
二、自由探索动物间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链
1、幼儿分别采用操作电脑、听录音、观察图片、询问老师等方法进行自由探索,初步感知海洋食物链。
2、幼儿交流通过探索获得的信息。
(评:这个过程一改以往老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在活动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相关的录像、图片,并把有关的内容、知识做成课件、录好音带,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获取知识的方法。孩子们有的认真地查找图书,有的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录像,还有的在电脑上操作,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获取相关信息,这远比孩子静静地听知识有意义的多。探索后的交流,又为孩子提供了整理信息、共享成果的机会。因为这些知识信息是孩子们通过亲自实践得到的,所以介绍起来特别有劲,口语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第二次探索并记录,初步了解食物链
1、操作记录:二个幼儿结成一对,合拿一套卡片和记录纸。
2、了解食物链,感知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生小结:这些动物你吃我,我吃它,一环扣一环,象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的链条叫食物链。
(评: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会使孩子的探索更具目的性。让孩子二二结对操作记录,又培养了孩子合作交往的能力。在记录的过程中,还能相互交流,相互调整,使操作结果更准确。孩子们对这一环节可认真了,有的孩子记录好以后,还到电脑里去核实一下,这种精神真是令人高兴。这不,大多数小朋友都得出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蟹,虾、蟹吃小虫,小虫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腐烂的死鱼初浅结论。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海洋动物的食物链。)
四、了解食物链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讨论:食物链断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2、相互讲述:海洋里没有了鲨鱼,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3、课件演示:感知食物连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师生小结:原来呀,食物链上的动物一样都不能少,缺了一环,大海就会生病,海水就要变得又脏又臭,其他的小动物也不能生活了,面且还要危害到我们人类。
(评:当老师指着幼儿记录的食物连循环图,对小朋友说:“这些动物你吃我,我吃它,多残忍,这些动物中间你们最讨厌谁?为什么?”时,善良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道:“大鲨鱼最凶猛,我们不要它。”老师说:“好的,让大海里永远没有大鲨鱼”。孩子们就从食物连的循环图上把鲨鱼拿掉了。此时,老师又及时地请小朋友讲讲,没有了大鲨鱼会发生什么情况?大部分孩子都说小鱼安全了,他们没有危险了等等。老师没有表态,让孩子尽情地讲述,然后课件演示,请孩子们看一看,事情到底会变得怎样。孩子们经过课件中画面、音乐的渲染,他们又情不自禁地喊道:“大鲨鱼回来吧,大鲨鱼回来吧。”所以当最后老师说到“鲨鱼虽然凶猛,但它也有好的地方,它还是海洋中的清洁工,有了它,海洋会变得干干净净”时,孩子赶紧把拿掉的鲨鱼图片重新贴上去,对鲨鱼的喜爱之情又溢于言表。这一过程,使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升华。)
活动延伸:
进一步探索其他食物链。
这条食物链上的动物,它们都是靠自己捕捉才吃到食物的,所以叫捕食性食物链。除了捕食性食物链以外,还有其他的食物链,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继续探索,老师会支持和帮助你们的。
幼儿园科学花与果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吸水后的变化现象,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用观察、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客观记录事实。
3、知道爱惜纸张,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卡纸、糖果纸、牛皮纸、即时贴、面巾纸、电光纸、报纸、手工纸等。
2、水盆六只,抹布若干、酸奶瓶、糨糊、毛笔等。
3、贴有相应纸卡的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小朋友看看桌上这些是什么纸?
2、猜猜如果把这些纸宝宝放到水里洗澡,它们会变成什么样呢?
3、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的想法:哪些纸洗了可能会烂?哪些纸可能不烂?在记录纸上记下来,你认为洗了会烂的给它打个勾,不会烂的给它打个叉。
二、探索过程
现在要请你们自己动手来试一试,把这些纸放到水里去洗一下,看看到底会怎样,要一张一张地洗,将纸放入水中,用手搓搓。(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并把实验中的发现在记录纸上记下来。
(在洗的过程中,提醒幼儿一张一张地洗,将纸沉入水中,用手搓搓。引导每个孩子在猜猜、洗洗、议议、找找、比比、记记、讲讲的过程中,发现纸的变化:潮了、软了、就烂了、 吸水了、纸搓破了、也烂了…… )
三、交流讨论
请小朋友把你记录好的纸贴到黑板上我们一看。
提问:你记录的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猜的?又是怎么玩的?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哪些纸会烂?哪些纸不会烂?(请幼儿将探索过程中的发现说听。)看看刚才猜对了吗?
四、拓展经验
1、你知道还有哪些纸?给他们洗澡会怎么样?
2、洗烂了的纸还有用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教育幼儿爱惜纸张,不要随意把它们损坏掉。
幼儿园科学花与果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的序数,了解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2、感知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理解序数的方向性。
3、发展观察、理解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皮影戏图片、动物若干、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情景故事,引出问题,抛出问题。
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去看皮影戏啦,它们准备出发啦。瞧、剧场里座位这么多。
2、给小动物找座位,引出序数。
师:小兔子,小狗和小熊想看皮影戏,但是它们找不到位置。请小朋友来帮一下吧。
师:小兔、小狗、小熊分别坐在第几行,第几位上看皮影戏?依次提问
知识小结:像这种排列顺序的数,称为序数。
二、再设情景,感知序数
师:刚才小朋友都是下往上数第几行从右向左数第几位的,现在小箭头的方向变了,我们一起看箭头的方向从左向右数,看看小动物们左的方向说说小动物分别坐第几位。并重新排序。知识小结:序数是有方向性的',方向发生改变,序数也会改变。
三、巩固知识
师:小猫的座位在第2行第8位。小狐狸在第3行第4位。大象的座位在第1行第7位。小狮子在第2行第5位。斑马在第1行第9位。小松鼠在第3行第6位。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
四、指令游戏“找座位”,运用序数小动物们已经到了它的座位,它们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参观皮影戏,你们愿意吗?(愿意)
用椅子搭成三排座位,分别编上1-10的序号,幼儿每人一张有编号的座位卡。幼儿依次按照座位卡号码找座位坐好,教师当检票员检票。
活动结束。
幼儿园科学花与果教案篇6
活动名称:
和纸玩游戏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张吸水的快慢,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用观察、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客观记录事实。
3、知道爱惜纸张,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生家长共同收集宣纸、卡纸、铅画纸、玻璃纸、报纸等。
2、装有颜料的盘子人手一个,抹布若干,记录纸、水盆。
活动过程
一、“花儿朵朵开”,激发幼儿兴趣。
二、初次探索:用比较的'方法给宣纸、卡纸洗澡。
1、猜测――两种纸宝宝洗澡后会变成怎样?
2、试验――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通过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大胆试验
3、讨论小结――你们发现这两种纸在水里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幼儿从吸水快慢、纸张厚薄等角度谈自己的发现。
三、再次探索:看看谁爬的快
1、猜测――哪种纸爬的快?哪种纸爬的慢?将手中的纸分一分,用自己的方法做记录。
2、尝试――进行操作。
3、比比并记录――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哪种纸不吸水?
四、拓展经验
1、你知道还有哪些纸?给他们洗澡会怎么样?
2、讨论:洗烂了的废纸有什么用?不烂的废纸又有什么用?
幼儿园科学花与果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
2.知道鸡、鸭、鸟全都会生蛋,对事物有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各种各样的'蛋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蛋
1.出示蛋,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蛋吗?你们还认识什么蛋?
2.ppt课件:各种各样的蛋。引导幼儿将动物图片与蛋一一对应。
3.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生蛋?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
1.教师:这些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重量、颜色来比较。
2.教师小结: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有的蛋是深黄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还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带斑点的。
三、由表及里观察,产生探索的兴趣。
1.教师:鸡蛋里面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并将鸡蛋打开观察。
2.观察:是不是每种蛋都有蛋白、蛋清呢?每种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样吗?(逐一打开蛋。)
3.教师小结:每种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壳,敲碎蛋壳,里面都有蛋黄、蛋清。
四、活动结束
教师讲述有关蛋的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有关蛋的话题。如:蛋黄怎么会变成动物宝宝的?为什么蛋有大有小?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来的各种方法。
幼儿园科学花与果教案篇8
设计思想:小朋友都喜欢照镜子,每次到盥洗室洗手的时候,总有几个孩子左照右照不愿离开,我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发现一些科学现象,引起孩子探索思考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镜子可以照人和物,会反光的现象。
2. 引导幼儿萌发探索镜子的兴趣和爱好。
3. 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老师一面大镜子,上面贴猫的`图案,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
2.《镜子总动员》多媒体课件
3.找一个天气晴朗、阳光充足的天气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了解镜子的特征
1.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请幼儿自由玩耍。
要求:观察你的镜子是什么形状的?摸上去感觉怎么样?镜子是用什么做的?
小结:镜子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镜子是用玻璃和水银做的。
2.请幼儿说一说玩镜子时发现什么有趣现象。
提问:你是怎么玩镜子的?你发现镜子有什么本领?
小结:镜子能照出人和物,还能反光
二.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各种各样的镜子
1.导语“我们生活中除了照人的平面镜,还有许多镜子,我们一起看一看还有哪些奇妙的镜子”。
2.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知道还有凹透镜和凸透镜,对人们有很大贡献。
三.游戏《猫捉老鼠》,了解镜子可以反光
把幼儿带到室外,找一面正对阳光的墙壁。
1.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的镜子反射到墙上,你们看象什么?”(猫)“你们也用镜子反射光当老鼠,我们一起做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
2.一起玩游戏,使幼儿体验到镜子反光的有趣现象。
活动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当作镜子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