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找家教案6篇
有了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教学进度,确保教学任务完成,有序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82秘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鸟找家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鸟找家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鸟的种类很多,尝试找出鸟的异同点。
2、了解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ppt课件、鸟叫声音。
活动过程:
1、导入过程
听小鸟声音导入。
播放小鸟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
2、活动过程
师:你们喜欢小鸟吗?你们知道有哪些小鸟吗?
小朋友认识的小鸟真多!
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些小鸟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3、活动延伸
师: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益处。(ppt图片)有的.鸟能消灭害虫,保护庄稼;有的能够为树木治病;有着漂亮的羽毛和动听叫声的鸟儿还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它们以优美的形态、动听的歌声,活泼的生态点缀着大自然。保护鸟儿就是保护大自然,保护鸟儿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们,千万不要伤害它们。
师:鸟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多自在呀!来,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鸟飞飞看。
教学反思:
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孩子们对此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再次的了解与巩固,我们利用辰间谈话、课余时间等一起谈谈有关的鸟的种类、名称、爱好等。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大胆自信的说出了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此主题的开展打下了扎实的铺垫。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小鸟,你好》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640字。
小鸟找家教案篇2
年级:一年级美术课
执教:卢瑾
课题:小鸟的家
课业类型:综合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小鸟家的各种形态。
操作领域:通过听、看、想、说、演、做、玩游戏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较成功的表现出自己对小鸟的家的真实感受。
情感领域:通过小鸟的家的综合活动教学,加强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生对小鸟家的`认识了解,也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理解。
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各种表现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欣赏:小鸟在森林里欢声歌唱。2、游戏:猜猜小鸟的名字。} 引出小鸟的家在美丽的树林里
(二):新授过程
1、 说说我画的小鸟(复习,讲评)
2、 融入角色,启迪想象。
a:让学生扮演小鸟,表现小鸟在森林里的快乐生活。(让学生感受小鸟的欢乐)
b:插入灰暗的画面和悲伤的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 讨论:“小鸟为什么哭了?”(转折,引出小鸟失去了家)
c:思考:“小鸟为什么会失去了家?”“你能给小鸟做点什么?”结论:师生一起用大块的纸样在黑板上展示遭到破坏的树林。(引导学生找到帮小鸟解决痛苦的办法:重建美丽的家园。)
d:提出创作要求:“你会给小鸟设计个什么样的家呢?”
e:小组讨论,选代表谈一谈。
(三):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运用你认为最好的形式给小鸟设计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彩纸粘贴)
课件展示部分学生作品,播放欢快的音乐。
(四):课堂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贴在“栽植”的树林里)谈谈创作体会
2: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a(出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标,奖励。)
b讨论:怎样保护小鸟?
c发表意见建议。
d边听音乐边收拾废纸。
小鸟找家教案篇3
教学活动意图:
在平时与幼儿的交流活动中发现很多幼儿不愿意和老师长辈问好,很多幼儿存在着比较害羞的心理,觉得这样做很难为情。本节课通过小鸟跟树妈妈问好的故事,让幼儿知道,懂得问好是一个能干的小朋友,学习怎样问好,做一个有礼貌的宝宝。
活动目标:
1、懂得不同的时间对应使用不同的问候语学会使用“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等礼貌用语
2、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乖宝宝
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早上的图片
师:你们知道这代表一天的什么时候吗?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
幼:早上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
师:今天树妈妈来我们这里做客了,你们欢迎吗?
幼:欢迎
师:树妈妈说很开心见到小朋友,你们看它笑得多开心!嘘!听听是谁来了
(播放鸟的叫声)
幼:小鸟
师:你们看小鸟正在跟树妈妈问好呢!你们觉得小鸟是怎么跟树妈妈问好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跟树妈妈问好)
师:让我们竖起小耳朵听听小鸟是怎么跟树妈妈问好的吧!(播放录音)你们听清楚了吗?让我们再听一遍吧!(再次播放录音)让我们和小鸟??
起跟树妈妈问好吧!(幼儿全体问好)。小朋友让我们挥起小手妈妈问好吧“树妈妈,早上好!”再来一次,看看哪个小朋友是最懂礼貌的小朋友,挥起小手一起说“树妈妈,早上好”你们都是懂礼貌的小朋呢!
二、出示第二张图片
师:哇!太阳公公一下子就爬到头顶上去了,原来现在是中午了,中午的太阳可真漂亮呀!树妈妈正在开心的晒太阳呢,这时小鸟正慢慢的飞过来了,它又要跟树妈妈问好了,让我们一起听听他是怎么跟树妈妈问好的吧!(播放录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想跟树妈妈问好吗?
幼:想
师:让我们一起跟树妈妈问好吧,让我们挥起小手跟树妈妈问好。
三、出示第三张图片
师:咦!太阳公公怎么不见了,天空中出现了什么?
幼:星星,月亮
师:那现在是一天的什么时候了
幼:晚上
师:对了,可是树妈妈怎么还没有回家睡觉呀,原来它在等小鸟向它问呢!小朋友觉得小鸟回来吗?
幼:会
师:小朋友们可真厉害呀!小鸟它来了,你们猜猜晚上的时候,小鸟是怎么跟树妈妈问好的?
师:哇!你们猜得可真厉害呀!让我们一起听听吧!(播放录音)小朋友也来和树妈妈问好好吗?
四、小结:
师:你们喜欢小鸟吗?树妈妈说可喜欢小鸟了,小鸟在早上的时候跟树妈妈说早上好,中午的时候跟树妈妈说中午好,晚上的时候跟树妈妈说晚上好。树妈妈说小鸟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学习小鸟做一个懂礼貌的小朋友好吗?
幼:好
师:现在上早上,让我们打搭着小火车,挥着小手跟后面的老师说“老师,早上好”!
教学反思:
对于学前班学生而言,礼貌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友爱同伴、文明礼貌教育。而我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中发现许多学生不愿意与老师、长辈问好。本节课通过小鸟跟树妈妈问好的故事,旨在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怎样问好,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学生。
?小鸟问好》的活动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问候语,学会使用“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的礼貌用语;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学生。我在开展活动前,对班级中学生的礼貌表现有一定的了解: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在上学和放学时从来不向老师问早、问好、说再见;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在礼貌方面表现比较好。在活动时我以图片、背景音乐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践练习环节中,给学生一个实践练习的机会,通过集体练习、个别练习,师生练习、生生练习多种方式对学生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了巩固。
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有些学生在礼貌方面进步很快,能在家长的提醒下主动跟老师问好,但还有些小朋友依然不愿意与老师问好。这需要老师和家长时时刻刻的进行教育。
小鸟找家教案篇4
【活动设计】
在小班,我们常常发现幼儿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方位,为此我们借助圣诞老爷爷给小朋友送礼物的情景,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幼儿轻松便捷地理解并掌握上下、里外等方位词。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理解并掌握方位词“上下”“里外”。
2、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两棵挂有礼物的圣诞树,几顶放有礼物的圣诞帽。
2、各种包装好的礼物(内装各种糖果),圣诞老爷爷手套一只。
3、音乐《圣诞礼物》。
【活动过程】
一、圣诞节到了。
师: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爷爷给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块儿去瞧瞧吧!
(析:听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进活动室。幼儿可以立即进入过圣诞的情景中。)
二、圣诞老爷爷的礼物。
1、找找说说礼物在哪里。
师:圣诞老爷爷把礼物放在哪里了?我们一块儿去找一找,互相说一说吧!
(析:这不仅给了幼儿自由表达的机会,同时也给了幼儿和教师、同伴交流的机会。)
师:圣诞老爷爷把礼物放在哪里了?
(析:这个集体交流的环节不仅要让幼儿理解上、下、里、外等方位词,还要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
2、游戏:摸摸礼物快回来。
师:圣诞老爷爷要请你们去摸摸礼物,你们愿意吗?
(教师引导幼儿边念“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男孩摸摸树上面的礼物,女孩摸摸树下面的礼物,快回来。”边玩游戏。用同样的方法摸圣诞帽里、外的礼物。)
(析:在理解方位词的基础上,师幼共同玩这个平时经常玩的游戏,不仅活跃了气氛,加深了幼儿对方位词的认识,而且增进了师幼间的感情。男孩、女孩分开摸不同方位的礼物,一方面提高了游戏的难度,另一方面避免了游戏时的拥挤。)
师:圣诞老爷爷带来了这么多礼物,有的放在上面,有的放在下面,有的藏在里面,有的摆在外面。
(析:教师结合动作小结礼物所在的方位,直观形象,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3、唱一唱“圣诞礼物”。
(1)教师演唱“圣诞礼物”:圣诞礼物,圣诞礼物,在哪里?在哪里?有的放在上面,有的放在下面,真好看!真好看!圣诞礼物,圣诞礼物,在哪里?在哪里?有的藏在里面,有的摆在外面,真好看!真好看!
(析:教师戴上手套装扮成圣诞老爷爷的形象,利用幼儿熟悉的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重新填词演唱,并加上了动作,使方位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幼儿听得很认真,也萌生了表演的愿望。)
(2)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演唱。
师:圣诞老爷爷唱得好听吗?你们想唱吗?那我们一起跟着圣诞老爷爷唱吧!
4、自由选取自己喜欢的礼物。
师:你们想要这些礼物吗?请你去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礼物。
(析:看到这些包装精美的礼物,孩子们很想拥有,所以教师设置拿礼物这个环节,以进一步满足幼儿的需要。)
5、与礼物捉迷藏。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和礼物捉迷藏好吗?请你把礼物藏起来。
师:你把礼物藏在哪里了?
(析:让幼儿自己选一个喜欢的礼物,然后和礼物玩“捉迷藏”的游戏。使礼物和幼儿直接发生关系。幼儿由此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正确运用学过的方位词,说说自己把礼物藏在了什么地方。如可以先请几个幼儿告诉圣诞老爷爷,然后请他们互相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以满足他们表达的欲望。)
三、打开礼物看一看。
1、摇一摇、听一听,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
2、拆开包装,拿出礼物,相互说说是什么礼物。
3、品尝、分享糖果。
(析:最后环节是本活动的高潮部分,既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又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四、延伸活动。
在日常活动中巩固运用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小鸟找家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故事中的对话语言“别哭,别怕,我们来了”“我再也不怕天黑了”。
2.愿意帮助迷路的小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感受遇到困难时获得帮助和关爱的情感,愿意做个勇敢的孩子。
活动准备:
1.故事ppt 。
2.鸟妈妈、小鸟的头饰、星星、月亮、萤火虫等胸饰。
一、游戏“小鸟找家”导入,引起学习兴趣。
师:宝宝,我们来玩个游戏“小鸟找家”好吗?
老师做鸟妈妈,宝宝做小鸟,一起跟着妈妈寻找自己的家(即轻轻飞回自己的位置)
二、故事导入,引导幼儿思考并想办法帮助别人。
师:我们在妈妈的带领下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可是有一只小鸟在树林里迷路了,天黑了,它找不到回家的路,伤心地哭着,好想妈妈呀!你们愿意帮助它回家吗?怎么帮助它呢?
三、根据图片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师:刚刚宝宝们为这只迷路的小鸟想了这么多办法,真棒!森林里其他好朋友知道小鸟迷路找不到家了,他们也想了许多办法帮助小鸟呢!我们一起听听有谁?为小鸟做了什么事?
(教师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听完提问:
1.小星星听见小鸟的哭声怎么说的?(幼儿模仿)
2.月亮奶奶听到小鸟的哭声又说了什么呢?(幼儿模仿)
四、师幼表演、复述故事
1.幼儿自选角色(其中一只小鸟、一个月亮、许多星星、还有很多萤火虫。)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进行表演,并重点练习对话部分。
2.过渡语言:小鸟找到了家,星星、月亮、萤火虫也回家吧。
(幼儿回到座位)
3.师:小鸟得到了星星、月亮、萤火虫的帮助,心里有什么感觉?他们帮助了小鸟心里又怎么样?
小结:遇到困难时获得帮助和关爱的别人都是一件快乐、高兴的事情。当别人遇到困难,我们也要主动帮助别人。
五、经验提升:
我们小朋友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害怕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活动体会: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本次活动,孩子对故事较有兴趣,积极性较高,能积极主动地发言,但由于故事较抽象,孩子不是很容易理解,对于刚入园不久的孩子来说,难度较大,效果不是很明显。在提问环节,我没有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我问幼儿怎么做个勇敢的孩子,发现幼儿答不出来。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地回答,教师自己或智力较高的幼儿示范,再让幼儿按顺序连贯地讲述,这样的效果会让幼儿更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了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能力。
小鸟找家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典型课目。考虑到低龄儿童常依靠主观意识进行判断、推理的心理倾向。故联系课本上的教学插图设计了一个小鸟在黑夜里不识回家之路的多媒体动画故事,引导他们将思考的结果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通过看多媒体图片和实物演示,使学生获得一些发光物体的信息,再通过使用视频展台进行作品欣赏和交流。整堂课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使各种信息技术有效、实用地整合于课堂教学中,让各种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这节美术活动课之中。
学习活动主要分三个部分:⑴观看多媒体动画理解题意。⑵学习通过画小鸟和发光物进行绘画表达。⑶作业评价及互助友爱故事的讨论。
美育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绘画形式表现美,学会去关爱他人,学会去正确面对迷路这样的困难,从小培养自我保护能力,树立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
能根据特定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促进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同步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运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美术活动中体现关爱他人、互助友爱的思想。
三、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抓住小鸟的表情、动态、语言提示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表达(也可联系课本上的插图进行看图说话),明确学习目的。教师结合导入的动画启发学生讨论,分析小鸟找不着家的原因,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向学生提问:树林里怎样更亮?小鸟的朋友会采用什么方式来帮助它呢?
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尝试表现推理思考后的结果,再通过多媒体图片、教师示范、学生交流解决学生绘画表现中遇到的障碍:对发光物(月亮、星星、手电筒、萤火虫等)外形的描绘;对光线(辐射、直射)的表现;对小鸟外形(头、躯干、翅膀、尾)的简单描绘;对环境(树林)的适当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业”的三幅欣赏作品仅提供学完后的指导。
此外,本节课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多幅作品,让其认识表现形式的多种可能性,并进行选择。
为保证教学目标如期实现,本节课采用集体作业(两人或四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创作。
作业要求:运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思考结果,要求能抓住主体物进行刻画,能适当表现周围环境。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作业评价。
以讨论或即兴表演的方式进行课后延伸。讨论或表演主题为⑴讲讲发生在同学之间互助友爱的`故事。⑵如果你迷路了,该怎么办?
教学拟采用思路:
谈话引入教学——“动画欣赏”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进行小鸟回家的故事续编(可选)——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草图交流互评、教师点评——想想有哪些发光体(课件演示)、怎样在画纸上表现——作品展示、自评、教师评价(视频展台)——表扬奖励——讲讲发生在同学之间互助友爱的故事——即兴表演“如果你迷路了,该怎么办?”——课堂小结——学生作品展(课后)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与学生谈话后,开始播放教师自制课件中的“动画欣赏”部分,为学生创设进行推理和想像的情境: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小鸟告别妈妈到大森林里游玩,它和蝴蝶们嬉戏、看青蛙先生表演踢踏舞……,天渐渐黑了,森林中传来各种可怕的声音,迷路的小鸟伤心地哭了……
动画导入结束后,可对学生提示:如果你是小鸟的朋友,你会想出什么办法帮它回家。在漆黑的树林里怎样才会更亮?
可让个别同学进行小鸟回家的故事续编,以减少其它同学的想象难度。
??学生尝试
学生在画纸上大胆表达推理思考后的结果,教师挑选比较有新意的几幅草图在视频展台上进行展示交流,并开展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如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好方法帮小鸟回家;对发光物体——月亮、星星、手电筒、萤火虫等的外形描绘(播放教学课件中的“发光物体”部分);对环境——漆黑的夜晚、树林的适当表现(在黑色荧屏上闪烁各种光影启发学生想象思考)。
对基础较差的小组用添画的方式进行制作(底纸上已经有了一只小鸟,只须对小鸟的头、躯干、翅膀、尾各部分进行涂色)。
??交流比较:
首先让已完成作品的同学进行自评,主要说说自己的作品中用了什么好办法让小鸟找到了自己的家,自己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教师联系作品中的一些较好的表现手法和有创意的地方进行适当点评。
在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作品的时候(包括教学课件中的“作品欣赏”),教师特别强调,大家要积极开动脑筋,认识到表现夜晚光亮的多种多样性,不要去模仿其它同学的或课本上的作品,要大胆想像出自己的帮小鸟找家的方案,对表达上的困难可请求老师或小组同学的帮助。
各小组的作品都完成后,再进行互评,在指出对方的缺点的同时,教师提醒学生也别忘了要看到对方作品较出色的地方。
教师对完成得较为出色作品的小组进行表扬——奖励一只教师自制的卡通小鸟。
??讲讲发生在同学之间互助友爱的故事。
如时间充足,可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选派代表来讲。
??即兴表演——如果你迷路了,该怎么办?
课前可准备下头饰等道具供学生选用。
??课堂小结
1、在板书下张贴讨论活动的总结性词条。如“同学之间要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如果迷路了,自己要开动脑筋,一定会有办法回家的”。
2、学生整理画画材料与工具,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收集整理学生作品,办一期班报或校报的作品展。(可延伸到课后完成)
五、信息资源及工具的应用:
本节课的导入创设情境部分是整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凭教师的空口说教或仅用课本上的几幅插图是很难启迪学生的活跃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教学中教师有效充分利用自制的flash动画,让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的角色,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有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的推理思考情境,这种多媒体产生的教学效果是课本上的几幅插图无法比拟和取代的,特别是对夜晚的渲染,各种声效产生了较好的气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视频展台的使用,给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展示学生作品时产生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这比从前教师拿着作品在学生面前转是一种进步。
同时本节课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局限于现代多媒体的运用,本人认为给学生演示各种发光物体,让学生看到手电筒能发光、在黑色荧屏上看到闪烁的各种光影,这些都让学生获得了这节课必备的重要信息。
六、教学后记
本堂课有效地利用了cai课件辅助教学,将连环画中的故事处理为电脑动画创设情景,同时教学课件中的“会发光物体”、“作品欣赏”、“议一议”这几个部分也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较好地反映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符合学习目标的培养要求。
在学生开始画草图到作品完成,都组织学生在视频展台上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交流评价活动,分步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深化了重点。对学生作业的最后评价采用奖励卡通小鸟或展览的方式,一改过去的分数或等级评价方式,让学生逐渐接受和喜欢上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
本节课的另一个新的尝试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表演,一改过去美术课仅仅是教学生画画审美的教学观,在美术活动中也融入了优良的社交品质和为人处事的教育,通过这次美术活动,不但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协作完成画图作品的好处,而且受到要学会关爱他人、互助友爱、机智灵活处事的思想教育。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师生互动方面表现欠佳,基本上都教师在操作控制。主要原因是教学对象为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他们几乎没有多少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学校才刚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且从二年级开始普及。学校在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尚处于尝试阶段。
我们坚信,在不久的时间里,随着学校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加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的深化,目前我们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不足都会迎刃而解的,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向最优的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