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纪录片观后感最新6篇
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于影视作品中的细节和细节之间的联系,通过一篇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对电影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82秘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90后纪录片观后感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90后纪录片观后感篇1
纪录片美丽中国在舒缓婉转的传统中国音乐中,伴随着森林草原、戈壁大漠、雪山圣湖、江河湖沼等优美的画面更替,种种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纷纷登场,一个可与赵忠祥为《动物世界》的配音相媲美的男中音,用同样舒缓的口吻娓娓道来,讲述动物的故事,自然地插入中国历史、文化、人文、宗教、民族、民俗等,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幅幅画卷,引人遐思!
原来中国还有这样美的地方!对此,制片者除了惊艳,也指出了人类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但不是抱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非常理解地提到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保护环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积极成效。特别提及,毛主席时代曾号召改造自然,相信“人定胜天”,但在总结经验教训后,中国已回归传统,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挑战是巨大的,但自然也有着神奇的力量,中国的环境问题在以缓慢的速度逐步改善,“只要人类有意愿(并付诸行动),自然界总会有办法(恢复)”。这是影片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这与西方媒体通常情况下一味炒作与渲染中国的环境问题有很大的不同。
秘鲁也有很多人或出于无知,或源于偏见,往往追随西方,刻意对中国的问题横加指责。去了中国,才发现大不一样,而惊叹于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平衡各种复杂矛盾与关系的高超艺术。
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么多的中国人不仅要生存,而且要发展,中国政府不仅要对本国负责,而且作为一个大国要对整个世界负责,面临的困难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有谁能真正肯定地给中国指明前进的方向?有谁敢夸口说放在那些个位上就有把握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
中国有几千年的智慧积淀,有海纳百川,包容世界的胸襟,中国的问题只有中国人通过自身的和谐发展才能解决得更好。
很高兴《美丽中国》这部片子与我经常向秘鲁朋友宣讲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与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近代世纪相比,今天我们可说是生逢盛世,怎当不备加努力。挑战和困难永远不会自动消失,但如能吸取教训总结提高,前途无疑是光明的。
90后纪录片观后感篇2
?阅读的力量》,写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们明确有效提升阅读兴趣的因素,提倡“自由自主阅读”,并且澄清了看漫画书和言情小说其实与孩子的偏差行为没明确的关联,反而可以引导许多人养成阅读习惯。
作为成年人,我们倾向于读网络上的快餐文字,加上图片佐料更是美味。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少人在坚持不断地读纸质书呢?我们要是能了解这种阅读的力量,对于语文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作为语文阅读老师,我认同。
“睡前阅读令人愉快。善于思考的人较爱阅读。读的越多的人越没有“写的恐惧”。阅读能力好的人有更多的自由阅读。阅读能力跟不上的学生被要求写更多的作业和练习,这些都只是更加深阅读能力的鸿沟。有人念书给他听时,即使是大学生也会变得较爱看书,及读较好的书。大声朗读对增进识字力有多重功效。在家中或在学校有人规律念书给他听的孩子,阅读测验和词汇测验的成绩都会比较好。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人念故事书。越读,会越爱读。”——种种观点让人感叹啊!
他强调的并不是多写,主要是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善于理解他人、善于表达自己……”,通过阅读、研究、实践,《阅读的力量》——很好,很强大,值得老师和家长一读,为了我们的孩子们。
90后纪录片观后感篇3
4月16日下午,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国家图书馆举行首映典礼暨交流会。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之际,在200多部提名的纪录片作品中,《镜子》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角逐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奖。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让人重新审视当今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等情感问题,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此前,《镜子》的主创团队分别走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河北省石家庄二中的校园放映,引发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烈讨论。
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观看完影片说,“《镜子》是一味中药,给社会提供了反思、给生命提供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林丹华说,“家庭影响孩子最深,孩子出现了问题父母一定要反思,只有和孩子共成长,才能让孩子能够有属于他们的天地。”
90后纪录片观后感篇4
?无声的功勋》,把我们带入到一个风云动荡的社会时局,感受到此背景下革命先辈们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在浑厚有力的解说中,智截秘电解危局的壮秋、研制自动收发报机的李强、策反海陆空的史永……涌现在眼前。他们都是身处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怀揣着对革命的无限热血,凭借着坚定的信仰和过人的智慧,从事重要的情报工作。他们在黑暗中与魔鬼共舞,通过暗夜的红色电波,紧紧扼住敌人的脉搏。
在敌对势力的笼罩下,一个个“无名”的英雄,在“无声”的时刻,用他们最有力的“武器”,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中枢,守护着心中的光明信仰。即便身处险境,也心坚如山,双目如炬;即便刀斧胁身,也初心不改,本色不变。他们用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于无声处迸发力量,为我党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硝烟已逝,但革命精神依旧传承,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作为后来人,我们应该珍惜先辈的革命成果,坚定红色信仰,将革命精神传承并发扬,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为伟大历史进程贡献一份力量。
90后纪录片观后感篇5
长城巍峨,蜿蜒曲折绵绵不绝,从书上看长城是那么雄伟,那么长,就像一条巨龙,中间的山,被长城围着,那条‘中华龙’好像守护着那片绿色的山,不让它有损坏。
在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一天,我来到了长城。
一道长城脚下,就看到一条盘旋的巨龙,在远处就有几座绿油油的山,后面的几座山若隐若现。在长城脚下我大声呐喊:“长城,我会用汗水爬到顶的,我一定会在顶上和你再次见面的。”
我们登的是八达岭长城,听妈妈说八达岭只是长城的一小部分,要练成什么英雄好汉,先从最简单的练起。
进了长城,先是一个小道,才可以到爬长城的地方。
长城真长啊,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好像一条巨龙,在守护着北京人民。
不但长城长,它还特别吸引人,怎么说呢,他的身躯上不但有中国人民,还有外国人民,都特地来到中国登一下一望无际的长城,就连和我们当初抢地方的日本人民也被长城屈服了。对面的山被雾包住了,山群穿着白色的连衣裙。
长城长还很宽,据说在秦国时,长城可以使五六匹马齐头并进,向敌国浩浩荡荡飞奔而去。
长城不但宽,还很陡,上上阶梯时必须抓住栏杆。
把长城游玩了,我对长城大声说:“长城再见了。”
长城你是一个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巨人,你是一个崛起的国家,一天举世闻名的“中国龙”
不朽的长城,中国巨龙,我们为你骄傲,为你欢欣。
苏醒吧,不朽的长城,你是中华儿女的信念,腾飞吧,中国龙,你是炎黄子孙的期盼。
90后纪录片观后感篇6
今年春节,本应举国欢庆,却被一场毫无征兆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也打响了抗疫战争的第一枪。感恩那些从全国各地赶往武汉的医疗队员们。是他们不怕病毒肆虐,为武汉人民的人身安全,义无反顾,奔向抗疫一线,有的甚至献出生命,与亲人永别。你们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抛开了生死。这些人。是值得我们铭记的真正的英雄。
最后,影片中的一句话,引人深思:我们不仅要记住是什么让我们带上口罩,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是谁让我们摘下口罩。我们不仅是一个人。不仅是几所医院。不仅是一面旗帜。不一幢大楼。我们是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愿我们共同抗疫,不负春光,砥砺前行!
人类文明的大观园万紫千红,多样文明争奇斗艳。人们往往依据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等而区分出千千万万个不同的群体。其实,在这无数个不同的群体背后,人类却有一颗大同的心。这个大同就是心灵深处的人间大爱。为了这样的大爱而担当,这样的担当给人温暖、令人赞美。反之,背离大爱的担当,只能让富于正义感的人们感受到阵阵寒意。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担当,是爱中国人民的担当,也是爱世界人民的担当,给普天之下、四海之内的人们传递着疫情逆流中的温情暖流。
有了人间大爱,就有了最为博大的胸襟和最硬核的担当。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尽锐出战,奏响了人间大爱与中国担当的壮丽交响曲。因为有人间大爱,中国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发布信息,向国际社会通报有关情况,快速识别病毒并分享基因序列,协助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减少疫情的国际蔓延。因为有人间大爱,中国在某些国家对华断航的情况下,紧急协调争取通过恢复航班或派出包机等方式协助滞留人员回国,尽一切努力把海外游子接回家,同时对在中国特别是疫情比较严重地区旅行、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外国公民,及时掌握其动态,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帮助其应对疫情或积极协助办理出入境手续。因为有人间大爱,我们对来自海外的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的呐喊所感奋,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肺腑之言所感动,为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所感激,为国际正义力量展现的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温情所感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国家和民族是这样,全人类必然也是这样。对于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无论他们的国籍和肤色是什么,人类终究会铭记和欢迎他们。中国将永远记得那些在疫情严峻复杂的关键时刻伸出的一双双援手,中国为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作出的最大牺牲和努力,也正在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因为,我们的心中,都跳动着同样的人间大爱;我们的肩上,都扛着为全人类创造幸福的重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发生牵动着全国人民以及全球友人的心,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临床医学生、一名中共党员,我虽然目前正在日本医院实习,但是仍旧通过多种媒体密切关注国内疫情的最新进展。
疫情加快蔓延的严峻形势,更是对全体党员的考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统一思想和行动,紧密团结联系群众,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切实做好工作,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是全体党员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赴日交流实习的学生,虽然远离国内,但是能做的事仍旧有许多。首先,作为一名医学生、一名党员,在周围家人和同学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是最基本的职责。通过多次向周围家人宣传和强调疫情进展和防护方法,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切实保证了宣传落实效果。另外,许多日本医生、老师和学生也对本次疫情表示了密切关注。有些人此次疫情表示同情与惋惜,同时也有不少人因为信息不全面,对于目前的形势表现出恐慌。因此,我主动接受了日本学生的邀请,与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本次新型病毒肺炎的交流展示,使用官方数据以及专家意见,希望能够客观、真实地向他们展示目前的形势与防治进展。
疫情来势汹汹,让这个春节注定与众不同。揪心,感动,焦急,钦敬,我们共同经历了种种复杂心情,但无论如何,保持信心,做好防护,相信科普,斥责谣言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能为抗击疫情做出的贡献。
面对知之甚少的病毒,加之借由互联网大肆传播的谣言,难免人心恐慌。但正如人民日报锐评道:面对疫情,信心是长效疫苗。恐慌徒劳无益,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攥指成拳,合力致远,打败恐慌情绪,合力战胜疫情。除了关注疫情的严重,我们更应当看到社会各界对抗击疫情做出的努力:封城防控,千里驰援。尤其是逆向而行奔赴一线,夜以继日直面危险的医护人员,他们最清楚疫情的可怕,但仍然积极请战,沉着又激昂,平常又坚定。在危险的漩涡之中,坚守本职即是最令人钦佩。
疫情难以攻克,但人心最是坚不可摧。新华网锐评道:武汉之战绝非一座城市的战争,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战争。当我们面对病症严重、传染性强的新型冠状病毒,病毒自身面对的则是这个经历过三年饥荒、九八洪水、抗击非典、汶川地震、西南旱灾而不倒的中华民族,是怀抱大江大河亦是挺过大风大浪的中华民族。人心是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绝不能被恐慌占据,而要永远保持信心,积极防控,十四亿人民风雨同心,则控制疫情指日可待。
疫情仍在蔓延,但不时传出的好消息足以振奋人心:每日新增病例正在减少,疫苗研发逐步推进,病毒病株成功分离,各地救援团队驰援武汉,治愈病例不断增多,小汤山医院开建,5g技术远程会诊,防控物资进入绿色通道...我们应当明确,隔离病毒并非隔离爱,防控疫情并非防控遭受疫情围困的同胞,越是强敌当前越需要凝心聚力,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展现人文关怀,用爱与勇气直面困难,用信心与责任共克时艰,携手谋良策,人人尽本分,摒弃偏见,拒绝冷漠,我们才能更快攻克病毒,打赢这场硬仗!
病毒不足畏,人心不可摧,武汉加油,共度难关!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是一场全民战役。此时此刻,每个普通的中国人,都在为这场战斗努力付出、默默奋斗。
现实很残酷,没有绚烂的色彩。本应是阖家团圆共度春节,却因一场疫情而打乱,在疫情中消失的2000多颗星:导演、医生、院士、画家、诗人、健美冠军......这些家庭因此而支离破碎。正如作家方方所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对此他们亲人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即使面对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境况,但我们仍要面对炎凉微笑。
肆虐的疫情就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沉渣巨浪翻涌。各路妖魔鬼怪纷纷现形,各种温暖善良也频频闪现。
在重大疫情面前,最先挺身而出的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旦辞爹娘去,暮宿长江边,不闻爹娘唤子声。他们坚守在一线,他们原本应该坐在饭桌上享受这久违的家的温暖,可是当国家需要他们时,他们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了战场。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失落与悲伤,只有坚强与口罩留下的一道道深深的勒痕。甚至有些爱美的姑娘们为此不惜减掉那心爱的已及腰的长发。
你们是否还记得,曾经的90后被人说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吗?中国的未来要毁在他们手里啊!不求上进、自甘堕落、暮气沉沉。那些曾经被骂垮掉的90后,如今却撑起了半个中国。疫情来势汹汹,不可能坐以待毙,所以他们站立起来了,像前辈一样,去抵挡那汹涌的洪流,奋力拼搏,燃烧自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在这个战场上,更有两位值得我们敬佩的老人,84岁的老爷爷钟南山院士和73岁的李兰娟院士。已经耄耋之年的他们,依然挂帅亲征,逆行奔赴抗战一线,与新型冠状病毒战斗,令人敬佩。
疫情来势汹汹,让这个春节注定与众不同。揪心,感动,焦急,钦敬,我们共同经历了种种复杂心情,但无论如何,保持信心,做好防护,相信科普,斥责谣言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能为抗击疫情做出的贡献。
面对知之甚少的病毒,加之借由互联网大肆传播的谣言,难免人心恐慌。但正如人民日报锐评道:面对疫情,信心是长效疫苗。恐慌徒劳无益,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攥指成拳,合力致远,打败恐慌情绪,合力战胜疫情。除了关注疫情的严重,我们更应当看到社会各界对抗击疫情做出的努力:封城防控,千里驰援。尤其是逆向而行奔赴一线,夜以继日直面危险的医护人员,他们最清楚疫情的可怕,但仍然积极请战,沉着又激昂,平常又坚定。在危险的漩涡之中,坚守本职即是最令人钦佩。
疫情难以攻克,但人心最是坚不可摧。新华网锐评道:武汉之战绝非一座城市的战争,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战争。当我们面对病症严重、传染性强的新型冠状病毒,病毒自身面对的则是这个经历过三年饥荒、九八洪水、抗击非典、汶川地震、西南旱灾而不倒的中华民族,是怀抱大江大河亦是挺过大风大浪的中华民族。人心是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绝不能被恐慌占据,而要永远保持信心,积极防控,十四亿人民风雨同心,则控制疫情指日可待。
疫情仍在蔓延,但不时传出的好消息足以振奋人心:每日新增病例正在减少,疫苗研发逐步推进,病毒病株成功分离,各地救援团队驰援武汉,治愈病例不断增多,小汤山医院开建,5g技术远程会诊,防控物资进入绿色通道...我们应当明确,隔离病毒并非隔离爱,防控疫情并非防控遭受疫情围困的同胞,越是强敌当前越需要凝心聚力,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展现人文关怀,用爱与勇气直面困难,用信心与责任共克时艰,携手谋良策,人人尽本分,摒弃偏见,拒绝冷漠,我们才能更快攻克病毒,打赢这场硬仗!
病毒不足畏,人心不可摧,武汉加油,共度难关!
新的一年到来了,以往的新年是缤纷的、是热闹的、更是喜悦的……然而,2020年的春节却迎来了来势汹汹的肺炎疫情,让这个年过的很不一样。
大街上冷冷清清,完全没有了昔日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大家都被这该死的病毒弄得人心惶惶。就在人们都不敢出门时,却有这样一类人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踏上病毒始发地武汉。他们明知那里很危险,却依然义无反顾,不畏艰难,他们就是白衣天使,是抗击病毒路上的最美逆行者。现在我们全家每天都在关注疫情的新闻,感染的人越来越多,看着心里很担心,每天看着电视上白衣天使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密不透风的隔离室中,持续工作,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场景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觉着这才是对大爱无疆这个词语最好的诠释。我们虽然帮不了他们什么,但也绝不给他们添乱,我们应该好好待在家里,少出门,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国家为此非常重视,封了很多路,设了疫情监测点,要求大家出门必须戴口罩,还要测体温、填表等。我们小区门口就有好几个叔叔阿姨在执勤。还有就是学校里也专门建了一个钉钉群,每个同学每天都要往群里打卡,向班主任老师报告每天的动态和健康状况。
在病毒面前,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一定会尽快地恢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最后我祝所有的医护人员早日凯旋归来,你们是最棒的!
